- 饯行与送行的区别在于表达方式不完全一样。饯行的方式包含摆酒宴、搞仪式进行送别,送行的方式包含到现场当面送别。
- 践行是指实践、实施,而送别是指送行、离别,两个词汇的意义截然不同。
- 可以延伸到践行是一种行动,意味着付诸实践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实现价值观、理念和目标的方式。
疫情甫定,英雄正名。
今日央视消息,王兵等14名一线勇士被评为首批烈士。
他们分别是: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
李文亮医生,赫然在列!
清明节前,七七之后,所有关心和害怕李文亮的人们,都等到了这个消息。
但评论区却并不和谐。
有人说,我们要英雄不要烈士。
有人说,弄这些形式主义有什么用?
也有人说,这都是舆论绑架的结果。
还有人说,给他评烈士,他配不上。
当初李医生去世时,全民就为他点蜡烛送行,强烈要求追评烈士追查真相。
现在,该来的都已经来了。
先是被评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后来训诫他的人也被“训诫”了,现在又与其它勇士一起被评为首批烈士。
民众当初的诉求先后都得到了回应。
无论是民意的胜利,还是官方的体恤,到此都算盖棺论定了。如果还有人这不满意那不满意,不仅是不懂事这么简单,可能就真的别有用心。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明所以,人云亦云,我就给大家做个解读:
第一,烈士是不是形式主义?
如果你以为烈士仅仅就是个荣誉,那就错了。
烈士是党和国家授予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公民的最高荣誉性称号。
看仔细,是最高!
不仅可以享受相关抚恤待遇,还能定期拿到政府补贴,子女入学和高考也能享受加分政策。
这对还活着的亲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安慰!
同样是牺牲,因公牺牲和被评烈士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这怎么在一些人嘴里就成了形式主义了呢?
第二,要英雄不要烈士?
难道烈士就不是英雄?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需要那么多的英雄做什么呢?
相反,前仆后继、慷慨悲歌,一批批普通人被英雄、被烈士,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何况这世上哪有什么盖世英雄,只不过都是凡人的挺身而出。
如果不是遇到百年未遇之瘟疫,他们仍然还是那个普通的医生,或者是警察。
但他们在战疫中倒下了,一腔英雄血,化为樱花蹊。
除了以最高荣誉厚葬之,我们还能给他们什么?
这一张烈士证书,或是对英雄最好的祭奠!
第三,是不是舆论绑架的结果?
如果说完全没有关系,实际上也是掩耳盗铃。
没有海啸般的民间沸腾,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调查组,不可能被评为先进个人,不可能“平反”道歉,不可能进入烈士殿堂!
这是一次典型的民意的胜利。更是政府放下姿态回应并尊重民意的一种尝试,这注定是一场里程碑的事件。
这个意义早就超越了李文亮本身,而演化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但是不是像官媒之前所说,有境外势力恶意带节奏唯恐天下不乱?
之前不信,但这次我信了。
第四,该不该给他评烈士?
有人认为既不是一线医生,也没有实际参与一线抗疫,他的死不是在战斗中倒下,而是因为被感染死亡而已。
可怕的是,这样的观点还不在少数。
更可怕的是,现在反对给他评烈士的和当初呼吁给他评烈士,竟然是同一批人!
而实际上,仔细看名单就不难明白,李文亮被为烈士并不是因为他的“吹哨人”身份,而是因为切切实实是在工作过程中感染了病毒并倒下的。
他当初诊疗的病人已经出院,可他却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
与他同时获评的,还有其他几位同事,江学庆、刘智明、梅仲明,按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他们不够资格?
而根据新闻表述,这只是湖北省政府评出的第一批,也就意味着还有第二批,只要是为抗疫战争倒下的,都是人民的英雄!
为此,央视给他们的颁奖词是: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出征,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李文亮作为处在疫情爆发的中心,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被感染后还积极申请到一线参与抗疫,他保持了作为一个医生应有的操守,也践行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
抛去“吹哨人”这个舆论强加给他的符号,他也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誉!
只是很遗憾,当他离开时,这个世界才开始爱他。
他的最后一条微博下面,已经有76万人来哭过。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但曲终总要人散。悲伤已经过去,思念刚刚开始。
我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准备安然上路了。
最后让我们以烈士的名义,
送别医生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