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座右铭这个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网红”词语,无论是砥砺学习、个人励志、人生感悟都是精练简约、朗朗上口。诸多名人名篇中的名句也是座右铭的重要部分。
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关于座右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代之前。
据说黄帝的《金人铭》就是座右铭的起源。这篇铭文刻在金人(应是青铜铸就)的背后,以当时的条件看来,铸在青铜上就是为了长远流传,成为万世之则。
铭文中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这也就是说,这个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台阶的右边。从型制上来说,这和座右铭的本质一样,所以认为金人铭就是一个大型的座右铭,或是座右铭的雏形了。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两汉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吕延济的题注大概意思:崔瑗的兄长崔璋被人杀害,于是崔瑗亲手持刀把仇人杀了,随后就开始隐姓埋名,逃亡躲避官府抓捕和仇家报复,后来适逢天下大赦才敢抛头露面的生活。于是写了这篇铭文,曾经放置在座位的右侧,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用来警醒、鞭策自己,于是就被称作座右铭了。
座右铭的来历也大抵如此了。
座右铭的形式
座右铭本身并没有特定的形式,一般以言简意赅为要,对联、短语、诗句、古文名句都是座右铭的主要载体,简短的就可能是一个四字成语,比如:讷言敏行、难得糊涂;再简洁也可以是二字词语,比如:慎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内容太繁杂或是太长的座右铭,恐怕自己也不好记得完整的内容呢。
座右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修身、治学、自省、警示、自勉等方面,也有结合自己职业的座右铭,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就紧贴职业: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现在的座右铭就不是完全刻板的在座椅右侧了。可以展现在笔记本扉页,可以是书法作品挂在书房,也可以铭刻在文房四宝上,如何展现没有规定的形式,但都没有铭刻在内心更能记得清晰。
关于座右铭的小故事
革命烈士吉鸿昌的父亲曾教导他说:“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他不但把这句话牢记在心,还特意订做了几百个瓷碗,将这句话刻印在碗上,发给全体士兵,既是自己内心精神的展现,也给士兵以同甘为苦的鼓励,又有自愿接受监督的意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