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左庶长官职多大?
左庶长是秦国设置,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相当于丞相。
我们看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里面的几个主要演员比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人这会的职位是左庶长,那会的职位又变成了大良造,不懂的人会觉得一头雾水,很多人还会提出疑问:这两个职位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这事还得从商鞅变法之前说起,那时候秦国一共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的职位,即代表爵位,又代表官职,其中大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一职,专门辅助国君治理国家;右庶长相当于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左庶长相当于非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驷车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专门负责管理王族各种事务)。
商鞅来到秦国以后,被秦孝公起用并开始变法,于是秦国官职开始仿效中原各国进行改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秦国的第一次变法。通过这次变法,商鞅为了奖励军功设立了二十等军功爵制: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此后,各庶长就变成了军功爵位,不再是拥有实权的官职。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了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之前的大庶长)——大良造,并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大良造首次被用作官职职位。后来在秦惠文王设立相邦(汉朝建立后为避刘邦讳,相邦改名为相国,秦武王以后又设立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以后,大良造也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位列第十六级。所以历史上担任大良造这个官职的人并不多,只有商鞅一人。
左庶长和大良造都演变成军功爵位以后,后面很多人都能够凭借军功获得,比如魏国人公孙衍就因为军功获得了大良造的爵位。再举一个白起的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其中也就是说白起开始因为军功所授的爵位(公元前294年)是第十级的左庶长,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以十二万秦军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之前升任为第十二级左更,此战之后,白起因功升为国尉(秦昭襄王设立的爵位,比大良造低一级),第二年又升任第十六级大良造,再往后就是因为军功(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都城之后)被秦王封为武安君。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理解得更简单一点:左庶长和大良造一开始就是具有一定实权的官职,后来就演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就好比现在的中校、大校、少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