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的大写字母是什么?
最这个字的正确音节是
最→zuì。这个音节用大写字母来写就是ZUI,声调是四声。这样写应该可以了。
只有会写正确的音节,才能这对大写字母。
今天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里的骑,到底读「jì」,还是读「qí」?
相信这个小问题难不住语文老师还在线的朋友们,但最近一则在网络上热议的传言让狂丸对它的读法彻底凌乱了,因为其内容称:部分字词拼音被更改了,有许多我们在读书时期的「规范拼音」被修改成了以前常念错的读音。比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不再读「cuī」而读「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从「xiá」改成「xié」;
开头提到的「一骑红尘妃子笑」里的「骑」,从「jì」改成读「qí」。
看完这些狂丸一头问号,什么时候改的?难道以前语文课上学过的这些字词拼音都白学了?
不过在狂丸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目前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事件的源头来自某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文中提到许多已经被修改过读音的字:
图片素材来源:微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除了上述这些字词成语,文章中还指出了别的做出「统读」修改的字词。比如:
粳,统读gěng,取消jīng(粳米);
橙,统读chéng,取消chén(橙子);
从,统读cóng,取消cōng(从容);
脊,统读jǐ,取消jí(脊梁);
迹,统读jì,取消jī(事迹);
绩,统读jì,取消jī(成绩);
框,统读kuàng,取消kuāng(门框);
拎,统读līn,取消līng(拎东西);
澎,统读péng,取消pēng(澎湃);
绕,统读rào,取消ráo(回绕);
往,统读wǎng,取消wàng(往前走);
寻,统读xún,取消xín(寻思);
荫,统读yìn,取消yīn;
咱,统读zán,取消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中读zuō,其他场合都读zuò,即取消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同时文中还提到修改部分字词的原因,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这些古诗词里的字词念错,随着时代发展顺应潮流才做出了一些从俗的修改。
然而许多网友对该解释表示质疑,难道我们要因为一些所谓的「学渣」更改古人留下的千古名句吗……而存在于古诗词中的「押韵」之美,会不会因为这些被改动的字词拼音而发生变化呢?
除了上述这些疑问,在狂丸看来,更加一头雾水的可能是语文老师,接下来的语文课上该怎么教学生。
所以,这些传言都是真的么?其实我们往回追溯这则消息,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则热气腾腾的「新」闻,而是去年就已经出现过的「旧」闻。2018年5月11日,北京晚报就曾发出过一篇相关报道,不过文章中所说的是,部分字词的拼音「可能」会被修改,而非已经确定。
另外针对此事,目前专业人士和教育部也已经给予了正面回应:暂时还没定下来,还是按原来的拼音读。
澎湃新闻的记者对《咬文嚼字》的主编黄安靖进行了专访,原来,这些网上流传的「被修改的汉字拼音」,其实是来自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这个「审音表」目前还处于提交了修改申请的阶段,只不过是一个「修订稿」,并没有最终定下来。
而2月19日(也就是昨天),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的正式回应也是一个意思: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而所谓的原读音,也就是1985年国家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所以总结一下,目前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改读音」,并不是「已经被修改了」,而是「还未最终确定」。
不过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计划于2019年内正式发布,也就是说,今年内我们就能知道这些古诗词里的字词拼音到底会不会做出更改了。
面对广大网友的议论,语言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此作出了一些回应。比如在2018年5月的时候,在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就曾表示过:「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王晖教授也在采访中表示:「影响语音变化的因素很多,‘约定俗成’是最重要社会影响因素。」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则认为修改拼音的原因本身就有问题。来自上海的一个语文老师就反对这次修改拼音:「不能因为人们的错误,就改变真相。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把错误固化的过程……」
而在狂丸看来,语言随时代发展产生变化是一个正常现象,毕竟语言也是我们人类为了沟通而创造出来的工具,既然我们创造了它,也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它,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更改汉字拼音这件事情。
最后大家可以点击放大图片、长按二维码加我一下,平时便于咨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