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医生,它长着长而尖的嘴,看起来像极了一个凿子,树木的大多害虫都是由它们消灭的。
为了吃到藏在树干里的虫子,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500~600次。
每啄一次的速度达到555cm/s,而头部摇动的速度更快,达到580cm/s。
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啄木鸟头部所承受的冲击力等于它所受重力的1000倍。
要是我们人类按照啄木鸟的速度摇晃脑袋的话,得脑震荡一定是妥妥的。
啄木鸟每天那么用力的晃头,对着树“撞脑袋”,它小小的脑袋怎么能够承受的住?不会患得脑震荡吗?
事实上,啄木鸟并不会得脑震荡,更不会头疼。
原来,啄木鸟的头部有着多层防震装置。
与我们人类的大脑不同,啄木鸟的颅骨呈海绵状,它们的颅骨不仅十分厚实、坚固,其中还有很多小空隙,有点像海绵,可以分散冲击力,保护大脑。
啄木鸟的颅骨与大脑之间有三层膜,由外向内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
啄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几乎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传动,对外力能起缓冲和减震作用。
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啄木鸟的大脑上下尺寸长于前后尺寸,这样,施加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
内部结构非常完美也就算了,就连外部也有一定的防震装备。
啄木鸟的舌骨从鸟喙下侧开始,左右分叉绕到颅骨后侧,再向上延伸,并在前额前方再度交汇,这就好比一条“安全带”,可以有效避免颈椎向后折断。
啄木鸟的下颚是由一块强有力的肌肉与头骨联结在一起的,在撞击之前这块肌肉快速收缩,也起到了缓冲作用。
啄木鸟的喙很长,当撞击力从鸟喙尖传递到头骨的时候,这种结构削弱了冲击力并使它远离大脑。
由于突然旋转的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在啄木鸟头的两侧都生有发达而强有力的肌肉,使它在啄木的过程中,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敲打方向十分垂直。
这样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因此尽管啄木鸟每天啄木,却能常年承受得起强大的撞击力。
啄木鸟的眼睛结构也十分巧妙,通过高速摄像机的慢动作回放,我们会发现在撞击前的一瞬间,啄木鸟会快速闭上眼睛,既避免了撞击溅出的木屑伤害眼睛,又像一个安全带一样将眼睛裹住,免得眼睛蹦出来。
有了这么多的保护措施,啄木鸟自然就成为非常不容易发生脑震荡的鸟类啦。
科学家们也从啄木鸟的头部结构中得到了启示,在设计安全头盔时,头盔内部填充了坚固轻便的海绵状材料外,还装上一个保护领圈,由于头部保持直线向前,不产生转动,所以这种头盔比一般防护帽安全得多。除此之外在精密物品的包装运输时,也常使用一些海绵状的减震填充材料。
这样看来,啄木鸟除了对树木有益之外,还对我们设计安全设备起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同学们是不是对啄木鸟更多了一份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