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有哪些_非常值得看的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有哪些

李昌钰名人传记

  • 问题补充:李昌钰名人传记
  • 李昌钰博士?Dr.HenryLee?,193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幼年随母亲举家到台湾。1960年从警校毕业成为台北一名警察。1965年赴美留学,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受聘为康州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3年后成为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1979年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1998年7月,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厅长。是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2000年,从厅长的职位上退休。2001年9月,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名誉主任。 李昌钰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而享誉国际,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与“罪犯克星”等等封号。迄今已获800多个荣誉奖项,是一位全球性的传奇人物。 李昌钰享誉国际,却始终以身为华人而自豪。他言而有信,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在他看来,好的信誉必须具备刑事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不能抱任何预设立场,要让证据下判断,不冤枉好人,也不让坏人逍遥法外。 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的李昌钰博士(Dr. Henry Lee),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与“犯罪克星”等等封号码在美国家喻户晓。也是各国争相聘请前往讲学的专家。迄今已获八百多个荣誉奖项。是一位从台湾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 李博士曾于美国各州与全球其它十七个国家参与调查六千多起重大刑案,并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与培训刑事侦察人员。此外,李博士还担任十种刑事专业期刊的编辑,已撰写出版约两百篇学术论文与二十本学术著作。他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一九九八年七月,李博士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是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本书主要以数件难以定罪的神秘凶杀案贯穿,这些凶杀案都缺乏直接人证或令嫌犯认罪的证据,李博士却凭其精湛的刑事鉴识功力侦破案件,将嫌犯绳之以法或让嫌犯无罪开释十足彰显科学办案的重要,并展现他侦破刑案的杰出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博士在本书中叙述了许多实际侦办刑案的技巧与方法,绝非一般的侦探推理书刊所能及。 李昌钰简历: 1938 年 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59 年 台湾中央警官学校毕业 1972 年 纽约市立大学刑事科学系学士 1974 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硕士 1975 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1975 年 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 1978 年 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 1979 年 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 1998 年 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
  • 哥伦布名人传记心得

  • 问题补充:哥伦布名人传记心得
  • 不说文章,单看他写的内容,人物取舍就会让人对茨威格这个人心生莫名的好感。 我起初以为这本书一定是那些绚烂的,出名的,名垂千古的,被人膜拜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听得快要滥掉的名人。 群星闪耀时,我以为一定是那些功名显赫的人的记录。 然而不尽然正确,那些群星闪耀时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这一刻,可能是一个微小的,并不那么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改变了很多东西,然后可能消失不见。 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尊为神般的人,还有一些更接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者不凡的人。 比如巴尔沃亚,比如鲁热。或者失败的斯科特。 也许别人知道,反正在读这之前我是丝毫不知道他们的,连巴尔沃亚的名字也是碎碎念了N+1遍才终于记熟了的。 他有着冒险家的特质,敢做敢想,不思考太多,对未知和财富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哪怕是贪欲,哪怕是对权力的希冀也好,这种赤裸的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能不前进,可以穿过热带雨林,可以爬上洛基山脉(?是不是……姑且先这样吧)。 虽然如果冒险被简化成对未知世界的掠夺可能会过于肤浅,但后者必须承认是前者一个不能忽视的,占着很大比重的一部分。 而且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都是为了香料黄金的获得。 好吧……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他有一个冒险家的勇敢和不被各种外界条件所限制的天分,他能自己想出奇特的方法穿山越岭,他渴望被人敬仰发现太平洋用伟大的功绩被人类历史所记载,可是同时他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非常明显,欠了一屁股赌债,又赶走了不只一个执行长官,看到黄金时露出的贪婪让土著人丝毫看不到所谓的文明,而且,在战争了印第安人后让狼狗活活撕碎他们,撕成一片一片,咬碎,用来斗乐……!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简直就无法扼制的颤斗,何其残忍……!他一面希望文明记住他,一方面又有原始的……不,是比原始还要残忍的残暴粗鲁的行径,让人丝毫看不到文明的烙印。 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无比鲜明。 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宣纸,也不可能一黑如泼墨。 在茨威格的书里,人性和人都鲜明的,立体的,真实的再现。 说真的,比起那些被歌颂了千年膜拜了万代的圣人,其实我更愿意看一看这样的故事。让人颤抖,也是一种触动。 就像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不再是一个单单的大文学家,而是一个在理想与现实间矛盾,在追求与妻子的固执夹缝间痛苦的老人。手好酸啊!555
  • 请问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名人传记丛书最新的全部书目?

  • 问题补充:请求哪位给我说说。
  •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 1987-7-1 / 商务印书馆 / 26.0 / 平装 / 左明彻 维多利亚女王传斯特莱切 / 2005-01-01 / 商务印书馆 / 13.0 / 平装 / 里敦·斯特莱切著 / 卞之琳 / 270页 狄尔泰传[美]马克瑞尔 / 2003-02-01 / 商务印书馆 / 24.0 / 平装 / 李超杰 海森伯传(上.下)[美]大卫·C.卡西第 / 2002-10-1 / 商务印书馆 / 50.0 / 平装 / 戈革 罗丹传[法]彼埃尔·戴 / 2002-10-1 / 商务印书馆 / 20.0 / 平装 / 管震湖 克伦威尔传[英]查尔斯·弗思 / 2002-6-1 / 商务印书馆 / 23.0 / 平装 / 左宜 / 王觉非 巴尔扎克传[法]特罗亚 / 2002-01-01 / 商务印书馆 / 28.0 / 平装 / 胡尧步 法拉第传阿盖西 / 2002-4-1 / 商务印书馆 / 26.0 / 平装 / 鲁旭东 / 康立伟 尼耳斯·玻尔传[美]派斯 / 2001-05-01 / 商务印书馆 / 39.0 / 平装 / 戈革 伽利略传(俄)库兹涅佐夫 / 2001-04-01 / 商务印书馆 / 19.0 / 平装 / 陈太先 / 马世元 巴赫传[德]艾达姆 / 2000-12-1 / 商务印书馆 / 21.0 / 平装 / 王泰智 俾斯麦传(英)艾伦·帕麦尔 / 1982-9-1 / 商务印书馆 / 17.0 / 精装 / 高年生 / 张连根 巴斯德传德布雷 / 2000-4-1 / 商务印书馆 / 32.0 / 平装 / 姜志辉 彼得大帝传(苏联)B·B·马夫罗金 / 2000-2-1 / 商务印书馆 / 16.00 / 平装 / 余大钧 海德格尔传–来自德国的大师(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靳希平译 / 1999-1-1 / 商务印书馆 / 29.8 / 平装 / 靳希平 /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 卢梭传[比]特鲁松 / 1998-12-1 / 商务印书馆 / 22.8 / 平装 / 何三雅 / 李平沤 富兰克林传(苏联)P.伊凡诺夫著、伊信等译 / 1998-10-01 / 商务印书馆 / 12.4 / 平装 / 谷鸣 / 伊信 约翰. 穆勒自传[英]约翰·穆勒 / 1998-10-01 / 商务印书馆 / 9.5 / 平装 / 吴衡康 / 吴良健 亚当·斯密传[英]约翰·雷 / 1998-10-1 / 商务印书馆 / 23.7 / 平装 / 胡企林 / 陈应年 甘地自传印度. / 1998-9-1 / 商务印书馆 / 18.4 / 平装 哥伦布传(上下卷)[美]塞·埃·莫里森 / 1998-9-1 / 商务印书馆 / 39.8 / 平装 / 陈太先等 拿破仑传(苏联)叶·维·塔尔列 / 1998-9-1 / 商务印书馆 / 16.6 / 平装32 / 任田升、陈国雄 译 / 胡平 校 / 420页 费米传[美]费米 / 1998-8-1 / 商务印书馆 / 16.3 / 平装 / 何芬奇 / 何兆武 利玛窦神父传 上下裴化行 / 1998-7-1 / 商务印书馆 / 27.2 / 平装 / 管震湖弥盖朗琪罗传(法)罗曼·罗兰 / 1994-7-1 / 商务印书馆 / 7.1 / 平装 / 傅雷 托尔斯泰传[法]罗曼·罗兰 / 1935-11-1 / 商务印书馆 / 8.7 / 平装 / 傅雷邓肯女士自传[美]爱莎多娜·邓肯 / 1998-6-1 / 商务印书馆 / 12.3 / 平装 / 于熙俭黑格尔传[苏联] 阿尔森·古留加 / 1997-12-1 / 商务印书馆 / 9.8 / 精装 / 刘半九 / 伯幼勒内·笛卡尔先生在他的时代/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看更多书摘] / 1997-12-01 / 商务印书馆 / 18.4 / 平装 / 管震湖 / 皮埃尔·弗雷德里斯著 马志尼传(英)金 / 1997-12-1 / 商务印书馆 / 13.8 / 平装 / 马清槐 爱迪生传(苏联)拉皮罗夫-斯科勃洛 / 1997-12-1 / 商务印书馆 / 11.8孟德斯鸠传(法)路易·戴格拉夫 / 1997-11-01 / 商务印书馆 / 23.5 / 平装克劳塞维茨传[德]威廉·冯·施拉姆 / 1984-6-1 / 商务印书馆 / 20.2 / 平装 / 王泰智 / 王庆余 凯恩斯传[英]R.F.哈罗德 / 1997-6-1 / 商务印书馆 / 23.8 / 平装 / 刘精香康德传[苏联]阿尔森·古留加 / 1981-7-1 / 商务印书馆 / 13.9 / 平装 / 贾泽林 / 侯鸿勋 / 王炳文 / 阿尔森·古留加著 马拉传(苏联)阿·列万多夫斯基 / 1997-04-01 / 商务印书馆 / 20.0 / 平装 / 陈森 / 张锦霞 狄德罗传(法)安德烈·比利著、张本译 / 1995-9-1 / 商务印书馆 / 13.2 / 平装 / 张本
  • 求中国现当代名人传记

  • 问题补充:字数在600-800,越多越好。
  • 毛泽东喜欢读名人传记,斯大林就此曾说过:毛泽东爱读名人传记,他很聪明,因为读名人传记是最便捷的了解历史的方法. 推荐你阅读的名人传记:<<乔治华盛顿>>. << 阿道夫希特勒 >>.<<拿破仑波那巴>>.<< 袁世凯>>.<<牛顿>>.<<爱迪生>>.
  • 、请推荐几本适合25岁女性读的书,最好是关于口才的!要真实有用的口才、办事的书!名人传记也可!谢谢

  • 问题补充:、请推荐几本适合25岁女性读的书,最好是关于口才的!要真实有用的口才、办事的书!名人传记也可!谢谢!
  • 都说富有诗书气自华,不是特定读几本书就会在口才上有很大长进,平时看看报纸关于社会实事的评论对于表达看法有很大好处,书没有特定的,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爱好,看某个名家的某一篇。不知你看过红楼梦没,这本书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多读几遍受益匪浅。
  • 请告诉我一些关于名人传记的文章

  • 问题补充:请告诉我一些关于名人传记的文章
  •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 《名人传记》和《舒婷诗集》的读后感

  • 问题补充:400~600字左右一共十篇
  • 《名人传》读后感: (一)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二)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邓瑞廷已选) (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4)第一篇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而我面对现在的和平,美好的社会,更应该用刻苦的学习,,丰厚的知识,武装自己,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 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 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让我们都来倾听一下这英雄的声音,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青 春 的 思 考——读《舒婷诗集》诗是非常抽象思维的东西,它可以引领读者在几行有限的文字中沉浸入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并且可以延展开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若干年前,年轻的人们都是以读诗来满足自己年轻的未知的心的。现在,据说读漫画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许多。漫画有许多好处,比较直观,比较夸张,也比较容易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带动情绪。但是,似乎就人的思维训练而言,漫画还是太简单了或者说太程式化了,太把一切都放在你面前,给你满满的视觉的感受,却忘了留一点含蓄的空间,就这个意义来说,在看漫画的同时读一点诗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即使再不喜欢读诗的人,恐怕也鲜有人不知道那首《致橡树》吧,它的作者就是舒婷。于是,在缭乱的书目面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舒婷诗集》。她那种把感性与理趣、传统与现代熔为一体的写作理念在今天读来仍觉兴味十足。书的封面很是雅致,浅浅的墨蓝为底色,有一桢一寸大的舒婷像,戴着一副眼镜,眼睛似乎在望着很远的边界,还有最特别的是那些细密的文字:“30,永远的纪念,为了曾经的美丽的岁月。”这大概算是舒婷出版这本诗集的原旨吧。换句话说,这本书可概括为“灿烂的阳光,斑驳的树影,白衣飘飘的年代,舒婷的青春纪念”。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见着一句源自她很棒的一篇作品《会唱歌的鸢尾花》:“痛苦使理想光辉”,就这样一路读了下来,很是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我这颗被90年代文化所熏陶的心竟然仍被这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字所打动,一种“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原来,年轻,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相同并相通的。80年代(包括70年代末),据说那是一个人人读尼采(大学校园内)的时代,从思想的桎梏里挣脱出来,第一次面对那么多新鲜并且新奇的事物、观点、思想,青年人不禁会有疑惑与质问,无论是处事观、人生观抑或是爱情观,显然都有重树的必要。舒婷是一个极敏锐的人,她切合时机地表达了一种积极的观念,对引导青年人有着极大的帮助,其中一首名为《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的诗作给我的印象最深,其实就教化意义而言,在现在也是极有用的。“不是一切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生根的土壤,”我想也许那位朋友郁郁寡欢,埋怨自己的未能成材是因为周遭环境的不适,而舒婷却说被折断的是那些柔弱的树木,内在的坚实才是成材的关键,要环境适应你,不如提高自己去适应环境。“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那位青年也许被淘汰了,于是他以为人间毫无温情可言,于是他意志消沉,曾经有过的美好憧憬都统统卸下,他以为反正都是失败,有它徒增失落的痛苦,舒婷却一语中的,人心还有绿洲,梦想一时折断,但还可复原。“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间;”青年大约对社会上一些利己主义产生困惑,以为一切的人都在为私利而工作,舒婷对此用了很好的三个意向“火焰”“星星”“歌声”自然而贴切。“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地弱者头上。”至此,舒婷表现出了一种很直白的乐观与积极。“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昨天。”   互为因果的两句话,与泰戈尔的那句“错过星星你哭了,那么也要错过太阳了”是同一个意思:现在是最珍贵的,把握住了现在等于把握住了未来。   这首诗完成于1977年,国门刚刚打开,青年之困惑等于国民之困惑,舒婷予己予人都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复。     青年人的爱情观亦反映了那个国家的价值观,舒婷的爱情观见诸于短小的句子里,而我则以自己的眼光来解析这些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致橡树》),爱情的双方,只有在精神是平等的,才能在生活中携手并肩,共赴风雨。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共同的追求也许会使爱情的双方更为默契呢。相濡以沫的夫妻大约就是如此吧。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宁可做过不可错过。“相见不如怀念”不如“怀念不如相见”来得畅快。     有人曾戏谑,现在读诗的不如写诗的多,一路读完《舒婷诗集》,我发现不应如此,倘若每一位诗人都能有如此精彩的既能给人空间又能给人支点的作品的话。                                                后记:2000年左右吧,学校举办读书活动,年级要求每人都写一篇书评或读后感,于是我借来了《舒婷诗集》。最近收拾旧物,竟然发现了这篇稿子,于是贴上来,算个纪念,没有人认同也没关系,自己的东西怎么都喜欢。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