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于 2019-10-03 11:14
- 分类:百科
- 阅读(60)
秦国历代君王
怎样的地方才是历代君王看中的好风水坟地?
问题补充:怎样的地方才是历代君王看中的好风水坟地?
“龙脉”的龙眼上!建议把《盗墓笔记》认认真真看一遍。我估计你看完后就会清楚哪儿有古墓
秦国历代20位国君名
问题补充:秦国历代20位国君名
秦国从秦仲受封秦到胡亥共六百多年三十五位国君,你要那二十个的
赢驷是秦国几代君王?
问题补充:赢驷是秦国几代君王?
赢驷是秦国第一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国历代国君赢驷死后谁是秦王
问题补充:秦国历代国君赢驷死后谁是秦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秦国历代皇后与皇帝
问题补充:秦国历代皇后与皇帝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后,他也是立后制形成以来惟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至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到二十二岁亲政,中间有九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三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九年都未立后。二十二岁到三十九岁的十七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三十九岁到五十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皇后,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更非其母亲不操心,也非大臣不尽职。秦始皇在长达三十七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究竟是什么决定性的原因使得他坚持不立后,史料中并未记载,我们今天也只能够凭借当时的点滴资料和想像进行猜测了。归结起来,大概有四方面的影响,促使秦始皇不立皇后。其一,最有可能也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当是其母的行为给他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和心理扭曲。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失谨,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多数人认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液压抓斗后来她又与缪毐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缪毐甚至于酒后大骂众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与我斗口乎?”母亲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愤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暴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其母赶出咸阳,并迁怒于吕不韦,罢免其相国之职,后又下诏命吕不韦“速徙蜀中,不得逗留”!结果吕不韦害怕被诛而服毒自杀。因母亲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一直伴随着秦始皇,而且由对母亲的怨愤,发展和泛化成对一切女人的仇视,造成他后来在婚姻上的偏执。尽管他的后宫里充斥着六国佳丽,但他只是把她们当作发泄对女人的仇视的对象,或者满足生理需要的工具。用今天的话来讲,秦始皇已经陷入病态,需要去看心理健康咨询了。所以说,由母亲的行为而形成的心理伤害和心理扭曲,是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重要因素。其二,秦始皇是第一个将中国基本统一的帝王,站在后代人的立场上肯定和赞赏其历史功绩就不必说了,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左看右看,后宫佳丽中竟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标准。其三,由于身世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了秦始皇从小刻薄、多疑的性格。一方面心气极高,他连年征战,横扫六国,抚定四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他可能担心立了皇后会对他有所掣肘,妨碍他实现远大的理想。试想一个因对家庭不满而将全部精力都转移到政治理想上去的人,理想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而为了实现理想,牺牲一些个人俗念又有什么舍不得呢?
朝鲜历代王朝的君王的庙号与姓名是什么?
问题补充:朝鲜历代王朝的君王的庙号与姓名是什么?
统治者年号一览 太祖 用明朝年号(洪武) 定宗 用明朝年号(建文) 太宗 用明朝年号(永乐) 世宗 用明朝年号(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文宗 用明朝年号(景泰) 端宗 用明朝年号(景泰) 世祖 用明朝年号(景泰、天顺、成化) 睿宗 用明朝年号(成化) 成宗 用明朝年号(成化、弘治) 燕山君 用明朝年号(弘治、正德) 中宗 用明朝年号(正德、嘉靖) 仁宗 用明朝年号(嘉靖) 明宗 用明朝年号(嘉靖、隆庆) 宣祖 用明朝年号(隆庆、万历) 光海君 用明朝年号(万历) 仁祖 用明朝及清朝年号(万历、天启、崇祯、崇德) 孝宗 用干支纪年,同中国来往使用清朝年号 显宗 干支纪年 肃宗 干支纪年 景宗 干支纪年 英祖 干支纪年 正祖 干支纪年 纯祖 干支纪年 宪宗 干支纪年 哲宗 干支纪年 高宗 年号:建阳/光武(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号及檀君纪年) 纯宗 年号:隆熙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年表 1392年-李成桂在开京即位 1393年-国号变更为朝鲜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 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 1401年-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 1404年-与日本室町幕府建立往来 1419年-己亥东征 1434年-平定女真部落,建立东北边境四郡六镇 1443年-开始制订训民正音(1446年公布) 1453年-癸酉靖难(世祖篡位) 1469年-完成经国大典 1498年-戊午士祸 1504年-甲子士祸 1506年-中宗反正 1510年-对马岛倭人入侵(三浦倭乱) 1519年-巳卯士祸 1545年-乙巳士祸 1547年-丁未士祸 1551年-乙卯倭变 1555年-设置备边司 1559年-1562年-林巨正之乱(黄海道农民战争) 1575年-士林派分裂为东人、西人 1592年-1593年-壬辰倭乱 1597年-1598年-丁酉再乱 1607年-与江户幕府恢复往来 1608年-大北派拥立光海君,北人政权开始 1609年-朝日通商条约,日本派遣朝鲜通信使 1619年-萨尔浒大战,明朝和朝鲜联军败于后金军 1623年-仁祖反正 1627年-后金军进攻朝鲜(丁卯胡乱)。 1636年-清帝皇太极亲征朝鲜(丙子虏乱)。 1637年-仁祖向清朝投降,朝鲜终止与明朝的册封关系 1660年-礼论事件,西人与南人对立 1683年-西人分裂为老论派与少论派 1721年-1722年-辛壬士祸。 1728年-李麟佐之乱。 1784年-天主教传入朝鲜。 1791年-开始镇压天主教 1796年-水原城(华城)建设完成 1801年-大规模镇压天主教 辛酋教难 1804年-士林派统治终结,开始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 1811年-洪景来之乱(平安道农民战争) 1861年-金正浩完成朝鲜全图、大东舆地图 1862年-壬戌民乱(庆尚道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1863年-成立大院君政权 1866年-丙寅邪狱。谢尔曼将军号事件。 1873年-大院君退位,明成皇后干政 1875年-江华岛事件 1876年-与日本签订《日朝修好条约》 1882年-壬午军乱。签订《朝美修好条约》 1884年-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发动甲申政变,开化派政变失败 1894年-东学党之乱(甲午农民战争),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日本人暗杀明成皇后 1896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 1897年-高宗改年号光武,称帝登极,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名朝鲜为大韩帝国 1910年-与日本签订《日韩并合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李氏朝鲜灭亡。
秦国的君王为何葬在骊山下
问题补充:补充 : 我想问的是从宣太后开始都葬在哪里?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水经注》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骊山之南的蓝田玉著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根据勘察,秦始皇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众人皆知,秦王好道。秦始皇生前为了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曾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因,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以偿夙愿了。 也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是东西朝向,显示着这位一代君王的霸主野心。 秦始皇陵坐西向东的独特朝向很可能还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则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