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那个年代的人,可不像今年的孩子有那么多的玩具与时尚的耍法,大多只是些呼三伙四、爬树捉鸟的“野玩”,甚至捣蛋地恶作剧,总是被大人们骂作“白火石娃娃!”
我小时候曾到隔壁家借盐,蹦蹦跳跳中不小心把一碟刚借的盐打倒了,很让母亲一顿暴吼:“做啥事情都张里张巴的,硬是一块白火石!”这里的“白火石”是没能力、不中用的意思。上学后,我还喜爱边烧锅煮饭边看小人书之类,经常一不留神就把米或菜烧糊了,免不了又当一回“白火石”,即是指做事不专心、打撩边鼓(开小差)。而夏季时候,小伙们总爱一起瞒着大人偷偷下河洗澡游泳,但又害怕回家被发现而遭骂挨打,就自作伶俐地在手臂等地方抹上一些细土灰──否则手上会一抓一道白痕,然后才洋洋自得地回家去了。不过,大多数时候也会被“心情不好”的爸爹娘妈识破:“咋又伙起跑到河头洗澡,洗一阵还不是一身的泥巴?简直就是块白火石。”可见,撒谎、空口说白话难免是要露馅的。
白火石又叫白花石、火石或者打火石,属于一种白色的卵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即二氧化硅,在快速撞击时能够产生火花,所以古人时常用来制作取火装置——火镰。在四川邛崃一带的方言当中,“白火石”(p?? xo se?)之所以成为懵懂不清、不成器,说大话、吹牛皮或者自以为是出风头的代名词,我认为应该源于“白火石”这种石头本身的自然属性。白火石虽然洁白而有些圆润,但总体上是相对粗砺的,和真实白玉石的莹润有着云泥之别,甚至连“中看”都说不上,更谈差点“中用”了。同时,即使它能在撞击摩擦时产生火花,但也一闪即灭,完全不能成为“星星之火”,哪怕做成了火镰,也必须借助于“他力”才能发挥作用(正如有些富二代富三代离不了父辈的荫庇)始终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记得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在大家这里的壹个乡上,因为乡政府领导工作的一时疏忽,导致了村民之间的矛盾没能得到及时解决,SF到了市里。市里分管领导便亲自到乡上调查督促事情的处理和落实。当时,政府大院里的树下与草坪上,摆放有几块从当地石头河里挖上来的景观石,上面刻有“石事求是”、“团结务石”、“求石创新”等文化警句。市升分管领导指着那些石头,很严厉地说:“我看你们这里应该再摆一块石头,那就是白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