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筑文化特征和原因分析 中日建筑文化差异对比

中国传统的建筑形象强调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

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行为。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

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盛,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提高,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盛,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

  日本建筑形象轻巧简洁。

日本的鸟居设于神社的入口用来标志神域的大门,很有空间感。它的形态和空间意向和中国古代的牌坊有相同之处,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中国牌坊一般为砖或木结构,在左右的两柱上架梁、板。后来牌坊日趋复杂,出现了斗拱、屋檐、吻兽等庄严华贵的形式。鸟居则简化了牌坊的构件,留下两根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简朴之至。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它是以木材和茅草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木结构草葺屋顶,无天花板和屋檐的日本古代建筑物。

日本皇宫建筑,它不如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更多的是简素、轻巧、天然。如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内的御幸门,不过是一道竹篱笆。但园内建筑矮小精巧,白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型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摈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完全表现出皇家的尊贵清雅以及日本传统建筑简素的特质。

日本的茶室建筑,功能上为开展茶道活动的场所,实际是借茶道来内省自我,外观天然的灵魂家园。它以简朴为特色,采用树皮、竹子等天然的建筑材料建成。如以千利休唯一的遗留建筑而闻名的妙喜庵茶室“待庵”,是以薄木板做成的轻型屋顶、显出木头的天然性质的圆木和树皮、露出麻刀的土墙所构成。

  中日两国建筑布局、格局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在儒家等级想法的影响下,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如唐长安城、北京紫禁城等。

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中处理政务的宫殿依旧讲究轴线对称,园林与宫殿分离,建筑红墙绿瓦、色彩艳丽、厚重的宫门、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庄重和豪华。

日本的建筑及城市设计早期也有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在日本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中门、塔、殿堂和讲堂,四周以回廊加以连接,并且左右对称布置。

日本藤原时代建造的平安京城,参照大唐定城内道路棋盘式格局,强调中轴线两边设置物品市。

直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才采取日本式木结构非对称性布局,放弃仿唐行为。如日本法隆寺采用的是建筑向一侧集中的不对称格局。

同样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也采用了不对称布局。院内古书院、中书院、御幸殿、月波楼、松琴亭、赏花亭、园林堂、笑意轩等多栋建筑多集中在西侧,整个建筑群布局简练。

该建筑与地形有机结合,使人工性与天然性巧妙融为一体,恰似中国的皇家园林。日本建筑由对称向不对称的提高,一方面适应了日本丘陵的地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崇尚天然、摒弃人工的审美取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