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戚继光历史上的称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
山东蓬莱人,但有一说是山东济宁人,另一说是安徽定远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诬陷夺职,被迫回到登州老家。戚继光晚年贫病交迫,医药不备,于万历十五年(1588年)死于登州,谥号武毅。
戚继光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等兵书,还有各种奏疏传世。戚继光还是一位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极大提升了明军战斗力。
改造城防,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二、历史人物戚继光有后代吗?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陈氏所生,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次子,陈氏所生,后过继给王氏,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三子,沈氏所生,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四子,陈氏所生,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戚兴国:庠生,杨氏所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诚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质量,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
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有妻王氏,会武艺。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卫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因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纳有三名妾侍,共育有5子。
三、怎样评价戚继光七下历史?
1、戚继光是明代时期的有突出成绩的军事人物,其在抗击“南倭北虏”的战争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稳定了当时的明朝政府,是明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2、戚继光一个不羡慕荣华富贵,维护祖国和平的民族英雄,是明代的抗倭名将。
3、“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民族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民族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质量,值得我们进修。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质量。
4、他和那些纨绔子弟不一样,不但因家境贫寒吃了很多苦,而且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有非常丰盛的经验,虽不出名,但也在抗倭战争中积累了不少的声望。
同时,戚继光也非常勤于进修,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还严于治军,诸如被戚继光亲自领导训练的“戚家军”,便可以说是最直观的表现。
四、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
十四世纪初,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争夺土地,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不断的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五、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六、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七、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八、庐山历史典故?
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
民间传说,庐山乃“神仙之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随后,又传说周武王时,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得道成仙;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
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不过,上述神仙方士,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几许遗迹和诗文,讲不出一个体系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其中一个的吕洞宾,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
宋人白玉蟾小编认为‘授墨堂记’里面说: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吕洞宾丹诀,后来两人一起成“仙”。《庐山志》也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
太平宫传说
庐山太平宫住着一位姓胡的道士。有一天一个自称“回道人”的道士路过太平宫,此人仪表堂堂,穿着讲究,很有几分“气宇昂昂,风神奕奕”的样子,然而,宫中却没有人理睬他,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两人边喝茶边谈笑起来。一会儿,“回道人”用手指指胸口,向胡道士讨酒喝,胡道士拿出一壶酒,他一口气喝了一百多杯还嫌不够,从清晨喝到傍晚仍毫无醉意,并邀请胡道士再到他的住处去喝,胡道士说天色已晚,便婉言谢绝了。
数年之后,一个衣衫槛楼,蓬头垢面,自称“大宋客”的人又来找胡道士。这个“大宋客”肩上扛着两个大酒坛,说是他的行李,他将坛子往地上一倒,尽是黄金、白银,他取出其中的一点碎银子,买了酒便与胡道士一起喝起来,一直喝到日头偏西。这个“大宋客”便用刀撮了一些土,倒上剩下的酒,一搅拌成了墨,用手去打它还会发出铮铮的响声。这时,胡道士已经喝醉了睡在床上,“大宋客”拂袖而去。“大宋客”走后,这个房间一天都是异香弥漫,“大宋客”留下的那把刀也是金光灿灿,大众都争着要买它。胡道士醒来后,看见墨便来吃,吃了一半,灵魂一振,老病全消,直到七十多岁时,还颜面如春,好似少年一般,连酒量都不减当年
九、荆州历史典故?
荆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其中一个,有许多典故与其相关。下面内容是其中一些典故:
1.荆轲刺秦:荆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城市,著名的荆轲刺秦故事就与荆州有关。相传荆轲是楚国人,他为了报仇雪耻,潜入秦国,最终在秦王宴会时刺杀了秦王。
2.孟子游荆襄: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想法家和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曾游历过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荆州。据说孟子游荆襄时,曾在此地传授学问,并留下了一些名言和想法。
3.曹操赋诗: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他访问荆州期间,他曾赋诗《步出夏口》,表达了他对荆州的美景和对功名的追求。
4.荆州七步诗:据说唐朝时,诗人杜牧曾经在荆州的夫人楼登台,当时景色秀丽,他只登上七步,便灵感爆发,写下了《秋夕七绝》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这些历史典故展示了荆州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反映了这座城市丰盛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典故也让我们对荆州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十、迁安历史典故?
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如唐王征东,老马识途,棒打龙山头,女蜗补天,还有轩辕故都,等等,欢迎来迁安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