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 通讯员 周丽斌)随着大食物观理念的深入推广,作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一环,营养丰盛、风味特殊的食用菌逐步站在了“聚光灯”下。
立足乡村振兴视角,菇架上的一朵朵“银花”,怎样绽放出“致富伞”?“菌都”古田是颇具观察意义的样本。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田以人工段木栽培银耳为起点,在全国率先掀起食用菌生产的“五次浪潮”。2023年,该县食用菌鲜品产量9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39.6万吨,占全国90%以上,古田银耳以147.32亿元的品牌价格获全国区域品牌最佳增长奖。
5日,适逢第一届银耳产业提高大会召开,各路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齐聚古田,围绕推进以古田银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高质量提高,展开交流与合作。
持续打造品牌
古田与食用菌的缘分由来已久。据《古田县志》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到20世纪60年代,古田菇农试水银耳段木栽培获得成功,而后又接连突破瓶栽、袋栽等技术壁垒,从而使原先有“一斤银耳百担粮”之称的银耳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介绍,多年来,古田认准食用菌提高路线,探索出“县域工厂化”古田经验,创造“光伏+菇棚”,建设食用菌数字大脑,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耳生产基地和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形成50%的涉农贷款用于食用菌产业、60%的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70%的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80%的农业产值来自食用菌产业、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的“56789”的提高新格局,有效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20年位居宁德第一。
据统计,去年古田银耳的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该县先后获得民族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民族现代农业产业园、民族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食用菌全产业链典型县等一系列“国”字头金字招牌。
“作为全国食用菌生产规模最大的县,古田现已形成栽培品种多、产业分工精细、深加工产品种类丰盛、产学研融合实力突出、营销网络遍布海内外的特殊优势。在此基础上,当地仍在持续追求产业高质量提高,形成了标准化职业全覆盖,为提升产质量量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保证,为持续打造‘古田银耳’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动力。”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说。
赢得国际赞誉
从古田走向全国、迈向全球,站在“大食物观”视角下,食用菌产业当怎样实现高质量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介绍,我国食用菌产量由1978年的5.78万吨跃升至2023年的4300万吨,增长约744倍,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菜、果、油后的第五大种植业,产值约4100亿元,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与大健壮产业提高的新引擎。
李玉表示,食用菌产业通过“三物”循环,促进多产业交叉协同提高,不仅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推动循环经济提高,由此成为支撑粮食安全的新抓手。随着精深加工工艺的不断精进,食用菌新型产品方便化、功能化、特点化的特点得以显现,这在古田银耳“出圈”的操作中可见一斑。在国内,“一荤一素一菇”理念渐入人心;放眼国际,食用菌产业已积极融入民族“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彰显产业减贫的国际影响力。
“应继续推动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科技提高,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构建数字化精准育种平台、大力提高物联网精准化生产技术与智慧方舱精准栽培技术,沿着精准育种、智能栽培与精深加工提高三条路径端牢‘菌粮饭碗’。”李玉说。
“古田建立了无可挑剔的县域化产业体系,建成了巨大的银耳生产工厂,真称得上是‘全球银耳之乡’。”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表示,古田银耳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提高,也为全球食用菌产业树立了典范。
“国际蘑菇学会致力于推动全球食用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提出的‘大食物观’是对人类文明提高的深入思索,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菌物上践行‘大食物观’大有可为。”格雷格·西莫鼓励全球各国同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提高机遇,让银耳这一大天然的馈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壮与可持续提高事业。
在大会开幕式上,国际蘑菇学会授予古田“袋栽银耳发源地”证书,联合国开发规划署决定在古田设立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国际合作实验室;会上还发布古田银耳营养评价指数、新华-中国(古田)银耳价格指数,交接古田银耳航空育种,启动银耳国际标准编制行动等。除了这些之后,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也在当日正式开工。
据悉,本次大会由联合国全球粮食规划署、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国际蘑菇学会指导,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中国食用菌协会、古田县人民政府、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