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事(功利性读书和无用性读书(做人、做事))

为什么读大学?你的诉求是什么?社会越来越自由,成功的评价标准即单一又多元,单一体现在名利,多元化体现在自我选择的自由。自我诉求决定了你读大学的动机、自我要求和承诺。我们报考大学的时候往往选择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很少有人考虑过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于是当湖南文科第四名报考文物考古系的时候,全社会展开大讨论,为她鼓掌的人感慨这么年轻的孩子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感慨这个时代允许人们自由择业(国家分配的年代个人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反对的人往往以名利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说这个孩子毕业的时候社会分分钟教她做人。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怎么读大学、读什么书其实是自己驱动的。

我们存在最大的误区是:功利性读书,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往往成了实现找工作、改变命运、长见识、赚大钱、出人头地、考研、出国,认识优秀的人等等的最佳手段,但如果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许多有趣的相对无用的事情就会变得苍白;所以我们对读大学的诉求一定是多样化的。①专业素养的学习,这个满足了我们功用性诉求;②人文素养的学习,虽无用但能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而这最终能够帮助你解决“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③做人做事的学习,面临社会,我们最基本的待人接物应该学一学吧?

第二个误区是:用利益的标准去衡量周遭一切。专业是热门的,学校是知名的,你喜欢吗?你热爱吗?一个人的气质、风度、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没办法用利益去衡量,但是用心读书却可以提升。钱不是万能的,在大学阶段更是如此;至于社会的标准留给社会,你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建议:读书不要太功利;功利的书要读,无用的书也要读。功用的书能够安身立命,无用的书能够修身养性;前者成就社会的你,后者认识本真自我、关乎一生幸福。只有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爱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只有接纳自己、爱自己,才能实现自尊、自爱、自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