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支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更戛乡初级中学,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现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九年级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中考真题丨《醉翁亭记》近年中考真题汇总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 (1)山水之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
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
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
D. (1) 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解析】B。都 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_ 喜与予游也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1+1+2=4 分)
《醉翁亭记》《醒心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二)(13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
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浮槎山水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
(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____________
(4)荫长松,藉丰草 藉: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杂然而前陈者 登轼而望之
B、颓然乎其间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吾妻之美我者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12、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__与作者的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
13、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3分)
答案:
9、(1)酒杯(2)遮盖(3)赠送(4)枕、垫或踩、踏
【解析】(3)注意“遗”为古今异义词。
10、D【解析】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其,代词,他们/助词,加重语气。C、以:介词,凭借/连词,来。D、之:皆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2)(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解析】(1)注意本题“醒能述以文者”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语序。(2)注意“动”为使动用法,“视”要翻译准确。
12、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解析】甲文每段都有“乐”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13、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解析】本题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乙文第二段先提出了“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两种乐,之后将两种乐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选文第一段的“李侯可谓贤矣”。
《醉翁亭记》《太夫人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古文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
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少微:微贱。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4分)
①名之者谁 名: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 苟:
④浯处之有素矣 素: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 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B.在乎山水之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自其家少微时 其真无马邪{《马说》
D.治其家以俭约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
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答案:
11.(1)取名,命名
(2)寄托
(3)苟且
(4)平时
12.D
13.②
14.(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对待啊。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一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中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六-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0、选文中游人的“乐”指: ;太守的“乐”指: 。(4分)
答案:
8、C 9、错杂地摆放在大家面前的(场面),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10、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一百姓之乐而乐)。(4分,每空2分)
《次北固山下》《唐雎不辱使命》《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次北固山下 次 (2)请广于君 广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4)翼然临于泉上翼 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士兵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子是 , 。
⑥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一句: , 。
⑦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 , 。
答案:
三、
9.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是写时序的交替,不仅有日夜的交替,还有新旧年的交替。)
10.D (A中的前“于”是“在”之意,后者“于”是“比”之意;B中的前“以”是“因为”之意,后者“以”是“按照”之意;C中前“而”表承接,后者表并列,并且。D中的“之”作用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Ⅱ卷
11.(1)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2)扩大(地盘)(3)违背(4)的样子
12.(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13.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4.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四、
15.①家书抵万金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曲径通幽处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沙场秋点兵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
(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
【答案】10.C
【解析】试题分析:C项,方:才。“民方以为忧”,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方: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才,刚刚:~才。如梦~醒,民~以为忧;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所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方”解释为“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雨”名作动,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11.无正确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前为“代词,代醉翁亭”,后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一个表转折,然而,但是,却;后一个表顺承,然后。C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个“表反诘,难道”。D项,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中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2.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答案】12.D
【解析】试题分析:“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13.(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2)官吏相与庆于庭
【答案】(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所以两句翻译为:(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是山东卷高考必考内容。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皆是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般来说,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字顺。
1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答案】14.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解析】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所体现的思想、精神,他们二人写作此文时的政治处境相似,思想也极为相似: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都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在逆境中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这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唐德宜《古文翼》卷七:“记体独僻,通篇写情写景,纯用衬笔,而直追出‘太守之乐’,其乐句为结穴。当日政清人和,与民同乐景象,流溢于笔墨之外。”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白话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2.D 13.A 14.D 15.D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4分)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语句通顺1分,“…者…也”,判断句标志,0.5分;“以”,用0.5分)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2分)。
(语句通顺1分,“之”,助词不译,0.5分: “其”,这里,0.5分)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1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 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 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22.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9. A 20.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1. C
2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1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中的“霏霏”是“连绵不断”,后一个“霏”是“雾气”;C项中的“名”分别是“命名,起名”和“说出”;D项中的“而”分别是“无意义,可不译”和“表转折”。故选A。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写。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据此,答案为C。
2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既把“醉”和“乐”统一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重庆市A卷中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之者谁(__________)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
(3)觥筹交错(___________)
(4)树林阴翳(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 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2. 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9. (1). 题名 (2). 寄托 (3). 古代的一种酒器 (4). 遮蔽
10. (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1. B
12.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解析】
9.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题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芳”“发”“繁阴”等字词的翻译。特别是对(2)句中的几个“乐”字的不同含义的把握。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 试题分析:B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把握。从对“环滁皆山也”一句的分析来看,此句言简意赅,把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一言以蔽之。有较强的语言概括力。从安排材料的角度来看,“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这几句话中所描写的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与文章描写的中心无关。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 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 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 朝而往 面山而居
C. 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 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答案】5. A 6. B 7. D 8. A
【解析】甲: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乙: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丙: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作者:袁宏道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丙: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5.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A项的解释有误,“空”在这里的意思是“消散”。
6.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关系。A:指示代词,那;表示反问语气。C: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D:被;对,向。故选B。
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此句中的“林霏开”指的是林中的雾气消散,故排除BC两项;“云归”指的是云雾聚拢,“归”是聚拢的意思,排除A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A项有误,乙文段描写了山间的四季之景,其中的“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秋天的山景,所以选项中的“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有误。
《大道之行也》《醉翁亭记》《行路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5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云归而岩穴瞑 男有分,女有归
B.醒能述以文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货恶其弃于地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D.以为妙绝 往来而不绝者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将军身披坚执锐 D.异人奇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来源:21cnj*y.co*m】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馐: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
14.【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3分)
答案:
9、B 10、C
11、①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前后句各1分,至少两句各翻译一个关键词:“是故”,“谋闭”,乱贼“,”作“)(2分)
②有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前后句各1分,正确译出“从”,“乐”的意思才得满分)(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12、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1分);人人都能安居乐业(1分)②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1分)(或答:描绘滁人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快乐出游的画面)。
13、①珍贵的菜肴(1分) ②高高的船帆(1分)
14、①运用典故写作手法(1分)②用意:借用姜太公和伊尹得到重用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新重用的愿望(或答: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也得分)(1分)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锦鳞游泳( )⑵佳木秀而繁阴( )(2分)
【答案】(1)鱼(2)繁荣滋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鳞,借代,代指鱼;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以”,因为;2句中“而”表转折,然而;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快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体现了太守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怀和积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光辉思想,以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答案】C
【解析】C项“禽/鸟”停顿划分错误,因为禽鸟就是指各种鸟儿,不能分开读,正确的停顿划分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此句可按虚词标志划分法:虚词“而”表转折,然而的意思,句子译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 ;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解析】《岳阳楼记》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醉翁亭记》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此乐何极”和“乐意无穷”在文章的位置,确定是谁的“乐”。欧阳修的“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其实,从全文来看,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太守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与民同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更深。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年中考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雾凇沆砀 (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
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 “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
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
12.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3. C
评分说明:(2分)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白” 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
15.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郑板桥开仓济民》(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8.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
答案:
7.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
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牍:公文.
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
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去:离开.
故选:B.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方位词,树的上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皇上.
B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去;(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C句意: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以:来;擅长画竹和兰花.以:把.
D句意: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有人;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有人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A.正确
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答案:
(1)B
(2)D
(3)B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8.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醉翁亭记》《岘山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0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9.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山故有亭 公问其故 B 太守谓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
C 名之者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广而新之 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10.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⑵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2分)
12.【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一)(10分)
9.C。计2分。
10.⑴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2分。
⑵(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2分,计4分。
11.太守史中煇重新修建岘山亭,1分,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1分,计2分。
12.【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分。【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1分,计2分。
《醉翁亭记》《丰月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之 事 也。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林壑尤美( ) 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
2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
29.【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3分)
答: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25-29题)
25.夫 宣 上 恩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每处1分,共2分)
26.(4分)①格外(特别、尤其)(1分)②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分) ③这(1分) ④遮阴纳凉(1分)
27.C(2分)
28.(4分)(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2分)
②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2分)
29.乐其岁物之丰成(1分) 安此丰年之乐者(1分)与民同乐(1分)(共3分)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益阳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进亦忧,退亦忧 否,非若是也。(《唐且不辱使命》)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分)
译文: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译文: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答案:
(二)12.(3分)B(然则/何时而乐耶)
13.(3分)B(“不以物喜”的“以”意思是“因为”,“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以”意思是“用来”)
14.(6分)(1)我曾经推想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大概同上面说的两种情况不一样。(准确译出“求”1分;“或异二者之为” 1分,语言通顺1分)
(2)醉了能同人们一同享乐,清醒了能够用文字来述说的,是太守。(译出倒装句式“叙以文”1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
15.(3分)D( “与民同乐”没有“先忧后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练习(2016年广西柳州卷)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 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第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译文: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译文:
10. A(布:映照)11. C(“之”代词)12. 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练习(2016年安徽省)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冽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文: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答: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15分)14.(5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每小题1分)15.(4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2分。每点1分)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柳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答案:
1. A(布:映照)
2. C(“之”代词)
3. 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4.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求学为知,支教为行,“知行合一,以成证知,知成一体,方为真知”。
本公众号开启微信打赏模式,金额不限,全部金额用于支教地学生。
本公众号也开启流量主模式,请点击最下方广告,略等几秒退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