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3月22日晚上8点,我在得到APP直播“如何用商业思维做出聪明选择”,感谢3万多名热爱学习的同学们同时在线、全程参与。我在后台看到了非常多的留言,一些同学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看到,很希望能够有机会回看这次直播,我特别要到了这场直播的文字记录。通过5期连载的形式,供大家复习回顾。
行业不同、成长速度完全不一样。怎么找到飞速上升的行业和公司?
我先用个小故事来开场。比如说你有一个亲戚,他今年高中要毕业了,他学画画学的非常好,人特别聪明,音乐的天赋也特别好,相信这两方面未来他都能有巨大的成就。那你必须要做个选择,未来究竟选哪一个继续精进。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问题了。那这个问题背后有没有商业逻辑呢?
如果你真的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你就必须要理解一个重要的商业逻辑,我们给这个商业逻辑起了个名字,称之为”边际时间成本”。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以及如何用这个概念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决策。
比如说我今天去生产一个iPhone的手机,这iPhone你可以在中国生产100万只,你也可以生产1000万只。我今天做《5分钟商学院》,我有2000个学员,我也可以有7万个学员。所以每一个手机它交付到你手上的时候,它所投注的时间,边际交付时间几乎为0,所以我们把这种东西统称为产品。
那与产品相对的另外一个东西叫什么呢?我们把它叫服务。什么叫服务啊?今天我去找个理发师给我理发,这个理发师他特别优秀,是总监级的理发师,他给我理发花了一整个小时。所以就算付了他很多很多钱,但是他这一个小时给我理发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给别人理发。所以说理发这件事情它的边际交付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他一天能理几个发,你就数得过来了,所以我把这个行业统称为服务业。iPhone是做产品的,理发是做服务的。什么叫产品?什么叫服务?你就会用一个基本的概念把它切割开来,这个概念叫做“边际交付时间”。所以边际交付时间越大的,越在服务业这端。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你亲戚的选择。他未来是画画好呢,还是做音乐呢?是做钢琴家呢,还是做画家呢?你知道画画这件事跟音乐这件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它就是在于这个边际交付时间。今天在中国你能想得起来几个优秀的钢琴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我能想起来的大概就两个吧,一个是郎朗,一个是李云迪。你要说第三个,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因为音乐它是一个产品,一旦你把这个音乐灌制上一张CD之后,它每一次交付,李云迪是不需要跟你再弹一遍的,朗朗也不需要再跟你弹一遍。所以在边际交付时间为0的这个状态,它会形成“头部资源”,它会形成像李云迪和郎朗这样超级成功的人。但是其他人,几乎大部分都会碌碌无为。它会变成一个习惯,变成一个喜好,但是不会变成一个产品。而另外一端的画画,你发现画画这件事,我把一幅画画出来,花了两个小时,花了一整天画了一幅画交到你手上,这幅画就没有办法交给别人,每一幅画都凝聚了边际的交付时间。所以画画是一个服务业,而弹钢琴是做产品。
我们甚至专门给了它一个名字,音乐是“头部市场”,而画画是一个“分散市场”。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给你的亲戚一个这样的建议了,如果你学音乐,可能就要跟一群特别优秀的人去争取获得顶尖级的巨大成功,但大部分人很可能是成功不了的。但如果你要画画,这个市场上画2000块钱一平方尺的有一大批人,画得好你可以变成5000块钱一平方尺,画得再好变成1万块钱一平方尺。所以你到底是做分散市场还是做头部市场。你发现吗,即便是在你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里面,都可以用到商业的逻辑。
关于选择,我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想请大家能记住一句话,用商业的视角来看待产业,用产业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用企业的视角来看待个人的事业。刚才我们用商业的逻辑去分析了,画画这个产业和音乐这个产业是不同的。
那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呢?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呢?比如说我再举个例子,你是清华非常优秀的一个计算机系的毕业生,3个公司都给你发了offer,让你去上班。一个公司是刚刚兴起的,拿到了B轮融资的搞人工智能的公司,它开的工资不是很高,因为是创业公司,给了你一些股份。第二个可能是今天BAT级的,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一个互联网公司,开了相当高的工资。第三,有一个很传统的机构,它给你开了不错的工资,你知道在里面可以很稳定,也拿到很不错的薪水。我想请问你,你会去哪一个?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决策,这个决策背后,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逻辑,那就是“行业规律“。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行业规律什么意思。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它都无外乎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人无我有”。
什么叫做人无我有?我把一个你们都想象不出来的东西做出来,你做不出来,那我就可以卖很高的价格,我们把这个过程的企业称之为叫人无我有,也就是所谓创造型的企业。
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人有我优“。
就是这个你也做出来了,他也搞出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研究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人有我优,谁能做得更好的问题了,用户体验的问题。我的按钮做得再大一点,你的配色做得再好一点。
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人优我廉“。
当行业基本上大家都已经做到很不错了,比如说我很小的时候买电视机是9寸的黑白电视机,后来电视从9寸变成了14寸,从14寸变成18寸,从18寸开始变成彩色了,然后彩色越来越大,到21寸、28寸、29寸、32寸、60寸,最后你发现有些电视机厂商开始研究电视机边框能不能变成土豪金的,到这个阶段,基本上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一个阶段。
个人选择职业的时候,你要做个判断,你知道那个行业基本上到了什么阶段呢?如果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瓶颈期了,这个时候你进去只能伴随它走向一个稳定的、不会有大发展的时代了。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诺基亚,2010年的时候,诺基亚手机占全球40%的市场份额。当时诺基亚的广告是这么说的,你可以一天换一个彩壳,7天你可以用7个彩壳。当时很多人嘲笑诺基亚,说你们这家公司,以前的口号不是叫科技以人为本嘛,我觉得你可以改一改了,你的口号可以变成叫科技以换壳为本了。当一个手机开始以换壳为本的时候,这个行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差不多已经到头了。所以你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你就会对你的选择有一个预期。
接下来叫什么?叫人优我廉。大家都做得很好了,大家都做得不错了,这个行业必然会进入第三阶段,就是你必须把东西开始做便宜了。你卖20块,我就卖15块;你卖15块,我卖13块。当行业开始拼价格战,这个行业基本上已经走到头了,再往下走没什么好比了,最后就必须得转型到另外一个行业。
所以记住这三个东西。人无我有,看看你的行业中间哪些公司正在做人无我有的事。第二,哪些公司正在做人有我优的事,就是把体验做好的事。第三,叫做人优我廉,你们行业中间哪些公司在做这事的。所以如果让我去选择这三家公司的话我会选什么呢?我很有可能会选刚才的第一家公司,那家人工智能公司。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会越做越好。你的时间投入进去,你的精力往里面去投资,你有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而你在你那个亲戚给你介绍的那个人优我廉的那个国有企业里面去发展的话,你终有一天发现,这个公司可能快不行了。这个公司快不行的时候,你再高的工资都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如何选择行业,在行业中间如何选择企业,其实你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人优我廉里做个选择。
我们再谈谈选择这个问题,为什么商业逻辑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决策。那我在一个公司里面应该如何选择岗位呢?我做哪件事是最有价值的呢?你做这样决定的时候,就要去思考每一家公司它的核心价值是哪一个部分创造出来的。你要做那家公司最核心的价值部分,你与这家公司可能走的是最长远的。
比如说,宝洁是做洗发水,做洗化用品的。你们觉得要去宝洁公司的话,你应该去它的哪个部门?其实,宝洁最核心的部门是营销。洗发水这个东西,对不起,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你说这个洗发水跟那个洗发水有天壤之别吗?你能做出花来吗?它真正的强项是在于它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所以如果你要在宝洁公司里面,要想跟这家公司获得长远发展,你就必须得去做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必须在这方面培养你的核心能力。那如果你是在微软,微软最核心的部门是工程师部门,最重要的是产品。所以如果你是个做IT的技术人员,你应该在宝洁和微软之间如何选择呢?你很自然的应该选择去微软。如果你是GE,通用电气,它最核心的、真正创造价值的、最大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金融部门,所以你要真正掌握金融投资的能力,并购的能力。
当你理解了一个公司里面核心的商业逻辑,它最重要的创造价值部分,你就有机会去选择你在那个公司里面占据哪个位置会是最有发展的。反过来说,你拥有一种能力,你就会知道拥有这种能力应该去哪一个行业,去哪一个公司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是最有帮助的。所以其实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商业逻辑,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对商业的洞察,对每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易的这个理解,可以影响到你的一些人生决策,做出一些真正聪明的决定。
我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我自己是1999年加入微软的,2013年离开微软,所以我在微软公司工作了将近14年的时间。我的人生中间做出了三次类似的、重大、艰难的决定。
第一次是决定加入微软。我1999年从北京到上海去面试。我记得当时面试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早上9点钟火车到上海,进了微软的办公室开始面试,9点半进去,一直面试到下午4点半。面试了整整7个小时,每一个小时进来一个人跟我聊整整一小时,一刻不停。中午吃饭,中午总得吃饭吧,吃饭时间还有人陪着聊,一边吃一边聊也是一个小时。我觉得进微软面试就是考体力的。最后一个人面试,当时是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总经理唐骏。最后唐骏站起来握我的手说,恭喜你,欢迎你加入微软。然后我们就谈我的待遇。我听完之后,当时就傻眼了,这个待遇居然比我进微软之前还要低,后来我当然是进了,但涨了三年之后才相当于进微软之前那个薪水。当时年轻,没见过钱,所以思索了很久。后来思前想后,觉得微软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核心企业,再少的钱,它不给你钱你都应该进去。这个对我来说当时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就是因为在行业中间选择企业,因为它是行业中间的关键的一个机构。
后来我就在微软干了7年的时间,这7年一直在技术部门,当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市场营销部门来找我说,你要不要考虑到市场和营销部门啊?我特别感兴趣,因为当时技术部门的人都说,说你们这些销售too sales,你们太销售了,一点不懂技术;这个sales技术部门说你们这些技术人员too technique,就是你们太技术了,你们哪懂什么市场跟销售。我当时就觉得人生经历中间不能少这段经历啊,那就去吧。可是又面临一个人生重要的决定,就是去市场销售部门,因为薪酬结构改了,可变部分大了,基本薪水反而降低了,而且当时我有个独立的办公室,要从独立办公室搬出来,又纠结了很久。最后考虑到微软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部门是非常核心的部门,所以降了薪水去到了这个市场和营销,这是我的人生第二次降薪换工作的决定。
所以我第三次降薪换工作是什么呢?就是2014年。14年的时候我决定要不要离开微软,你知道那是多难的一个决定啊,当时我决定出来做咨询公司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认为咨询这个行业一定要大变。为什么要大变呢?是因为麦肯锡这样的公司它过去成功有两个要素。第一,在行业发展不是特别快的情况之下,它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家公司怎么做,那家公司怎么做,每咨询一个就会积累自己的经验。第二,它雇了很多特别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然后教他们方法论,MIT毕业的,斯坦福毕业的,教他们方法,再加上这些知识库,他就能给那些行业里面工作了三五十年的人去咨询,你这个行业应该怎么干。所以过去很多咨询公司是这么干的。但是突然之间到2013年,我离开微软的时候,行业大变,世界大变,移动互联网来了。我当时认定,这个行业要变了,这个行业的格局要变了,未来你很难用知识库做咨询,必须要对行业有自己的深刻的洞察,你才有机会能够真正的做出恰如其分的咨询。我认为咨询行业又回到其本质了,又回到其以人为本的手艺活了,所以当时就出来干这件事。
所以一出来,放弃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一个光环,什么都放弃了,然后出来做咨询公司。从0开始做到今天,我觉得正是因为对行业的理解和洞察。讲了这么多,希望大家理解的是,每一件事情背后多有其商业逻辑,如何善用用商业看行业,用行业看企业,用企业看个人的事业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做出一些关于人生的一些聪明的决定。
以上是我3月22日在得到App直播内容连载的第1期。更多精彩直播内容敬请关注下一期。
《5分钟商学院》的课程设置
我其实在做这个《5分钟商学院》,6月份跟罗胖聊完,我们决定要做这件事,一直到9月26号才上线,这三个月里面我做了什么事呢?我花了整整15天的时间干了一件事,就是我觉得如果这260天我不知道讲什么,这事我是特别焦虑的,我怕自己到时候不知道想什么,随便讲个话题给大家。于是我就决定说,我一定要先把这260天,每一天讲什么把它定下来,然后我才能接这活,我才敢干这个事,于是我就开始做这个课程表。这课程表花了我整整三周的时间,15个工作日,三周的时间,什么都没干,就做课程表,做得非常非常的痛苦,我真是绞尽脑汁,把我毕生所学把它放在课程表里面。于是我们把它分成了四个季度,你想一年52周,每13周是一个季度。所以我就定了这么四个大的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第一季度我们就讲商业。
什么叫商业呢?商业是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就是企业与外部怎么去交易,商业的核心的逻辑是交易,我们与外部怎么去交易。
第二个季度我们讲什么?讲管理。
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是我们与内部的关系,一个企业内部与员工之间是怎么来协作,怎么来合作,与员工之间怎么来达成一种共赢的关系。商业是与外界的关系,管理是与内部的关系。
第三季度我们讲个人。
作为一个CEO,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个人要做最好的修炼,所以这个个人我们说是与自己的关系。所以我们将这三个关系,与外界的关系,与内部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这三个东西讲完之后,我们第四季度讲什么?
第四季度我们将会讲工具。
你要想把自己做得最好,你要善用工具,就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如何去利用工具来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们讲一整个季度的工具,提升前面三个部分的效能。我们大概是这么分的。
那每一个季度分成13周,每一周是一个话题,比如说我们在第一季度的第一周讲的是消费心理学,第二周讲的是商业的基本的逻辑,然后又讲行为经济学,讲宏观经济学,讲微观经济学,讲营销,讲很多很多东西,这课程表,就是那个课程表,你们可以在那个里面看到,得到首页看到这个。
所以我们当时9.26号上线,第一个季度是在1月1号左右结束。但是它的好处是什么?它的好处是你永远可以翻看。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新华字典式的产品。
什么是新华字典式?我一年做完之后,我坐在往这儿一歇,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回家再改再优化它,但是这个课程它应该是永远是有人可以学的。每一年都有400多万的大学生毕业,这400多万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就会有对应的人会往上走,就会有对应的人去创业,所以每一年都400多万人进入商业社会,我希望我们的课程会越来越优秀,不断的优化,能够为每年进入职场的这400多万人创造一个巨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第三季度我们很快就要开始了,马上正好是要到第二季度结束,到3月31号左右第二季度结束。下面我们将会进入第三篇,个人篇。个人篇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篇,因为我觉得个人的修炼是在所有的这一切逻辑的基础逻辑,如果你自己不想,我们称之为叫反求诸己。什么叫反求诸己呢?叫仁者如射,就是射而不中,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也。就是你射不中那个目标,不要觉得那个目标有问题,是你自己有问题。所以一定要回想,一定要反思自己身上什么问题,所以会花一个季度来讲自己身上的那些核心的能力。比如说演讲能力,思考能力,逻辑能力,谈判能力,学习能力等等等等这些,我们花一个季度13周,将会从4月1号左右将会进入这部分内容。
而且,每周里面都有5个话题,每一个话题比如说讲学习,讲时间管理,我们讲5个时间管理的方法,讲5个时间管理工具,然后每一个时间管理的工具里面,每一天的5分钟。你不要觉得那是5分钟,那5分钟里面其实起承转合还有5个部分,如果你认真听你会听出这个起承转合的5个逻辑的。当然我会把这5个逻辑怎么讲的,为什么这么起承转合,也会把它放在沟通那个章节里面,专门来教大家如何做出一个起承转合的这么一个内容。
· END·
《刘润 ? 5分钟商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刘润 ? 5分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