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的事甩不甩手,这件事爸爸要冲前头!

文 | 胖爸爸
来源 | 微信公众号“海淀胖爸爸”
ID:haidianpangbaba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的公号不多。那些把老公和孩子黑到天际的大V,在这件事上都出奇的沉默。
难道这个问题不存在么?不可能。别说有很多读者给我写过留言,毫不讳言地说,即使在我家,这个问题多多少少也有过。咳,咳,别误会,说的是我……
后来我想通了,不是这个话题没有讨论的必要,而是讨论起来,非常的费力不太好。稍有不慎,还会被扣上道德的帽子。
但是,作为一个清流爸爸号,今天我想试一试,喜欢就赞,不喜欢就随意喷吧。
毕竟,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毕竟,这个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确实客观存在着。
1
关于隔代教育,可以吐的槽很多。但是,透过表象和情绪,隐藏着两个最核心的事实。
第一,隔代教育有矛盾是正常的。
即使是夫妻,都有着难以趋同的育儿观,何况两代人呢?
教育水平的差异、阅历的差异、年龄的差异、社交圈的差异乃至关注公众号的差异,都会让原本就有差异的两个人,愈发的难以求同。
既然难以求同,那就只好“存异”。
我不太赞成很多鸡汤讲的,什么接纳啦包容啦和谐啦,也不建议任何一方,为了另一方或者什么理由,勉强自己。
与其心里憋屈着演一出家庭和睦的好戏,不如正视和承认这种差异。
越早承认差异越好,越早面对差异,越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隔代教育是很多家庭的刚需。
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差异、有矛盾,还不能物理隔离?
因为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几乎是刚需。
比如安安小的时候,全靠双方老人轮流值班。没有请过阿姨,一方面是好的请不到,另一方面是贵的请不起。
十年过去,这种情况不但没有改善,似乎更加严重了。
所以,很多退休甚至还未完全退休的父母,迫不得已离乡背井,跑到子女家服役。
刚需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的说,就是好吃也得吃,不好吃也得吃。否则,就得饿着。
对于刚需,不宜有理想化的预期。否则,想啥来啥,那就是GC主义了。
但是,也不必过于黑化这种预期。
个人体会,无论和父母有怎样的矛盾和差异,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他们都是我们最可以信任的人——毕竟他们有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品,毕竟他们与我们的孩子血脉相连。
隔代教育的矛盾,看上去千头万绪,其实,大多数都没有逃出这两个问题。
2
每一个对教育有见解有要求的人,可能最怕下面这样的场面。
胖爸爸成语时间
一傅众咻,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一个齐国人来教他,许多楚国人却吵吵嚷嚷,从旁干扰。这样即便每天鞭打威逼,他也学不会齐国话。
后用此典指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 也指众口纷纭,妄加议论。
这也是很多矛盾的根源。
所以,解决隔代教育矛盾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
明确一个人在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这件事很难做,但是必须做。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明确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是头等大事。否则,群龙无首,就会乱,乱就会出错。
如果是普通的组织,错了还可以问责,或者调整组织成员,但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组织内,这都是不能做的。
所以,只能从一开始把犯错误的风险降到最小。所以,明确领导体制,更加更加更加重要。
当然,家庭这个组织很复杂,治家理政的任务很多,由于传统文化,家庭氛围等多重因素,也不好搞强势领导。
所以,不要把这个问题上升到“谁当家”的宏大命题。
在治家理政的众多的事务中,大多数都可以放着让别人来,但是,有两个基础性的东西要抓牢:
经济和教育。
虽然也有樊胜美那种被原生家庭桎梏的,但是总的来看,经济这块儿拎不清的已经不太多了。
但是,教育这块儿,很多家庭还不太清,关键是,旗帜不够鲜明。
谁应该掌此大权担此大任呢?
男人。
子不教父之过,是最好的掌权宣言。
但是,这一届男人不是一言难尽么,难堪重任的时候,要授权(甩锅)给女人。
甩锅可以,但是要甩的明目张胆,尽人皆知,要帮助女人树立在家庭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真的,即使别的事都甩手,这件事建议兄弟们也要果断站出来。
“教育这事儿,要么听我的,要么听我老婆的”。
做不到,就不要把家庭组织搞得那么复杂。
其实,这件事体现一个人的成熟度。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原生家庭,恰恰证明他们还生活在原生家庭之中,那里不只有陷阱,还有馅饼。
3
但是,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
这是一把双刃剑。
有过一些职场领导经验的,恐怕都知道,最难领导的是比自己岁数大,级别高(虚职),还有自己一套理论的人。
偏偏父母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
解决隔代教育矛盾的技巧和艺术在于,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如何实施领导行为。
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抓大放小。
如果什么事儿都要领导和管理,一方面被管理者会很烦,容易诱发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能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至于哪些是大,哪些是小,这与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密切相关,还真不好说出个123来。
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在纸上写一写,如果超过10个,可能就有点多了,自己就得排排序。
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儿,比如吃错个东西,穿错个衣服,收拾得不像Jessica像翠花,眼不见为净是最好的处理原则。
第二,重思想建设,轻行为指导。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领导特别爱开会,爱讲话,爱谈心,后来明白了,这是最高级的领导方式,叫洗脑。
有人曰过,思想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占领,不正确的伪正确的就会占领。
解决了思想问题,在行为层面即使有偏差,也顶多是大差不差。
否则,就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至于方法,沟通是最好的办法,勤交流,循循善诱的那种,或者,时不常的转发个公号。
我发现,虽然中年男人不太看别人转的公号,但是老年男人和老年女人还都挺爱看的。
行为指导不是坚决不能说。
只是说的越少,效果越好。
第三,己所欲勿施于人。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家庭生活中,己所不欲施于人的情形不多,毕竟大家是最亲密的社会关系。
但是,己所欲施于人的情形就太多了。
我希望你干这个……
我希望你这样干这件事……
我希望你把这件事干到这个程度……
这种希望,比较适合同事上下级关系,不适合亲属上下级关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事,必须采取这种“硬领导”举措之外,其他的事,还是柔点好,软点好。
这是因为,即使来硬的,他们也干不好。
但是,他们干不好,也离不了。
所以,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负面情绪的时候,骂骂最亲密的人,然后换个角度想,嗯,都挺好。
话说回来,几代同堂,原本也是,都挺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