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种「经济学」?|大象公会

各种「经济学」背后,是人们对人类行为的不同假设,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文|仲甫
人们对经济学家有个刻板印象:爱内斗。
很多笑话专门讽刺这些爱内斗的经济学家,如:
经济学家成功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而言,一定存在着一位实力旗鼓相当的同时观点又针锋相对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第二定律:他们都是错的。
甚至,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莱因哈特表示:「世界金融系统的崩溃表明,我们经济学家根本不知道现实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我觉得很丢脸,决定不再教授经济学了。现在我改教《现代韩剧导论》。」
他真的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个人网站发布了《韩剧导论》的课程大纲,并信心十足地认为:「尽管我从未去过韩国,但六年来我每天都在看韩剧。因此,我可以合理地认为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
·莱因哈特教授上传到个人页面的《韩剧导论》课程大纲第一页
怎么会这样?
当我们谈论「经济学」时,究竟在说什么?
是什么让经济学家显得分外不靠谱?
人类的经济现象极端复杂。所以,经济学的核心是「简化」:用一系列的假设,为经济建立起模型。
不同经济学流派之所以爱争执,根源也在「简化」的手段。不同学术流派的经济学家们,对人类行为做出了不同的假设。
· 纷繁复杂的经济学流派
各种经济学学派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他们的根本分歧常常取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
人类经济中是冲突更重要,还是均衡更重要?人的经济行为有多大程度可以通过理性和数学计算推导?又有多少是非理性、不可计算的?以及,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自由市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国家调控?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和假设,大致划定了每个流派的经济学家所采用的视角、所走的路、对社会问题所提供的解释。
在各派经济学家看来,整个人类社会就好像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便要着落在这一实验室中得到验证。但是与理工科的实验室环境相比,人类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经济学这门学科会出现两位学者互唱反调,而彼此却分享着同一奖项的奇特景观。
·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颁奖现场。和他一同获奖的缪尔达尔是瑞典「福利国家」经济理论的奠基人;而哈耶克则是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最激烈的批评者,声称这是「通往奴役之路」
对这些学派纷争,吃瓜群众一方面望而生畏,另一方面也迷惑不解。不过,每当(某些)经济学家的理论无法解释和预测现实时,这种情绪便悄悄转化为了嘲讽。
即使是在专业学界,门派的荣枯涨落很多时候也并非是学理优劣使然,而是取决于在时代脉搏的变化中,谁回答了当下人们普遍焦虑的问题。
从1930年代的大萧条,到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再到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彼此攻伐,此消彼长。
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又掀起了「重读《资本论》」的热潮,学界新星也会给自己的重磅理论著作起名《21世纪资本论》。
· 《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封面
不同流派的经济学论争背后,反映的往往是「时代精神」的变迁。经济学门派荣枯涨落,很多时候并非通过学理论争分出高下,常常更取决于谁切中了时代脉搏,回答了当时人们普遍焦虑的问题。
另外,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引领下,兴起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思潮。
这种思潮把经济学的理论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借鉴经济学的「效用」、「偏好」与「均衡」的概念,扩张了经济学的研究版图。如犯罪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宗教经济学等等。
· 《魔鬼经济学》英文版封面
经济学家的必争之地
诸般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有一片领域被称为经济学家的兵家必争之地,即发展经济学。
一种经济学的理论的有效性如何检验?任何经济学理论,如果无法从当今世界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得到映证,势必受到学界内外的诘问。
这样,发展经济学便成为一方见证经济学理论是非成败的热土。这个领域是联合国、达沃斯论坛和各大国际组织最关注的经济学领域。
在这一领域中,华人前后出现了两位发展经济学大师。
第一位大师是杨小凯。他提出了以「超边际分析方法」为基础的「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2002、2003连续两年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幸的是杨小凯2004年56岁时因肺癌去世。
· 杨小凯著作《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中文版封面
另一位广受瞩目的华人发展经济学家林毅夫,则提出了强调国家干预与要素禀赋相结合的「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
不过,林毅夫尽管目前颇具影响力、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但他的理论仍处于「正在进行时」,尚未接受完时间的考验。
与此同时,从瑞典环保少女到澳洲大火,环境议题在世界舆论场中甚嚣尘上,纷乱动荡的时事呼唤着新的理念更迭。
· 一只叫「Sam」的考拉被消防志愿者喂水
今年1月21日,第5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正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主题为「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办国瑞士本身便是一个践行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理念的国家。9/11恐怖袭击之后,瑞士GDP增长率下降到1.2%,2003年更是跌至-0.2%。
瑞士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升工资以促进私人消费,育儿家庭获得健康保险折扣推动人口增长,增加教育领域的支出,推行弹性工作时间。
这些持续的细微的改善激励之下,2003年之后数十年,瑞士GDP恢复到3%左右的增长率。
良好健康状况,优质教育,体面工作,这些正是联合国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内容,也瑞士摆脱9/11后经济衰退的动因。
· 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经济学」为更好的生活方式代言
达沃斯论坛举办地瑞士向来以「阿尔卑斯」生活方式著称。2013年,经济学人智库基于包括地理环境、工作安全性和政治稳定性在内的11项指标,将瑞士评为「世界最佳出生地」。
瑞士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不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具有方便出行的「集聚效应」,为自然生态腾出更大空间。这是践行健康而有机的生活方式。
瑞士是世界最发达社会,自然景观却是其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棕色和米色的母牛又是瑞士自然高山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瑞士牛奶因其品质出众,被称为「白金」。这是由于瑞士在环境表现指数(EPI)中通常排名世界第一或第二,奶牛喝干净的水,吃新鲜的草,呼吸新鲜的空气。
瑞士环境的友好,还体现在遍布瑞士的「昆虫旅馆」这类设施上——它为那些传粉媒介的益虫提供遮盖物,让它们能够舒心地在花园里筑巢、栖息。
· 瑞士花园里的昆虫旅馆
瑞士的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些昆虫旅馆。他们会帮忙收集材料填充旅馆,观察昆虫进进出出,学会了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被誉为「阿尔卑斯山明珠」的瑞士萨斯费,你会在所有烧木柴的人家的屋顶看到这样的装置:
这是特殊的粉尘过滤器,整个社区有250台之多。萨斯费地区还将改造所有的壁炉。使所有颗粒物排放减少约95%。
作为有机生活使者,金典此次对话达沃斯论坛,也从瑞士先进的有机生活理念中汲取了颇多灵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健康食品行业的代表,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邀出席本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并代表中国企业发声。
为保护每一滴牛奶不受污染侵蚀,金典旗下有机牧场牺牲产量,进行了3年的土壤净化。并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设立种植缓冲带,保证牧场远离污染。
金典不断呵护牧场,选用进口优质牧草紫花苜蓿,只用草原生态地下水灌溉,让牧草天然生长,质量管理精确到每一粒种子。
作为全球最大有机奶品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践行者,金典全线产品包装均采用经FSC森林认证包材。仅2018年就相当于经营了10万亩可持续森林。
金典提供的不仅是自然健康的高品质产品,更倡导并诠释包括瑞士先进生活风格与理念的有机生活方式,因为金典相信:有机新生活 美好可持续 (organic life sustains goodness)
点击「阅读原文」,共鉴世界级品质好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