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面蝶语兰心获得更多内容
蝶语兰心第1104期
蜀河,一个在心里念叨了四十多年的地方,这次终于要亲近它了。之所以对蜀河念念不忘,是源于我亲爱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安康市旬阳县蜀河镇人,经同乡人介绍,远嫁到渭南,和我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所以,蜀河的名字在我记事起就常听母亲提起。母亲在世时,只带我大姐和四姐回过蜀河两趟。后来,外爷和外婆相继去世,四个舅舅和三个姑姑都搬到了旬阳县城,母亲便再没有踏进蜀河这片故土半步。西康铁路修通后,我陪母亲回旬阳探亲过两次,特别是第二次,母亲的身体已经很差了,行动也不灵便,上下坡都要我背着才行。二零零二年六月,母亲离我而去了,此后,我就想着去蜀河走一走,看一看。毕竟,这个地方和我有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八月十日早上,我们一家四口带着父母的照片,驱车去往蜀河。车出渭南上连霍高速,经西安绕城转到西康高速。儿子的车开得十分稳健,车上放着柔美动听的邓丽君的歌曲,穿过秦岭山中的一个又一个隧道,经柞水过镇安,在小河出口下高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而行,十二点到达旬阳县。在路上,我给旬阳的表哥表嫂说了去蜀河的想法,表哥表嫂已提前将饭店订好,为我们一家接风洗尘。表哥表嫂是我母亲的大侄子和侄媳妇,热情好客。我表哥小时候是我母亲一手带大的,所以表哥对我母亲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午饭后,又去看望我三舅和三舅妈。我母亲兄弟姐妹八个,都是同父异母所生,我的四个舅舅现在只剩三舅一人还健在,也已年逾八旬。看望了舅舅和舅妈后,我们一家和大嫂一同前往蜀河镇。蜀河镇在旬阳县城的东面,距离旬阳县城五十三公里。我们一路沿汉江而行。因刚下过雨,江水很浑浊,咆哮着向东流去。汉江两岸青山隐隐,云雾悠悠,山恋水,水依山,山水相依,和谐共生。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青翠浓绿,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拿起手机随便拍照,都是一张精美的屏保画面。我们在秦岭和巴山的怀抱中穿行。一个小时的车程,“蜀河古镇”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此时,我拿出母亲的照片说:“妈,我们到蜀河了。”儿子将车停在汉江边,沿着石阶缓缓而上。蜀河古镇依山而建,南望依依巴山,北靠巍巍秦岭,汉江穿城而过。据史料记载,蜀河为古蜀国所在地,汉时置县,中兴于明,繁华于清朝中末。民国时因群雄战乱和苛捐杂税,对商业影响极大,商户纷纷外迁,古镇逐渐凋敝。我们带着父母的照片漫步在沧桑的蜀河古镇,久居闹市的我,思维还未从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里抽离,就已被古镇的古朴与厚重包围,犹如穿越一般。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人文景点众多。因其优越的地域优势,蜀河古镇自古便是鄂、陕、川三地物资交汇的重要集散地,各地商贾纷至沓来,当时享有“小汉口”的美誉。船帮,黄帮,陕帮,回帮,武帮,江西帮,四川帮,本地帮八大商会组织的故事广为流传。黄州馆,三义庙,清真寺,万寿宫,武昌馆,杨泗庙,火神庙,五指柏八大文化古迹,是各地客商交流心得,倾听乡音的场所。如今的蜀河古镇,已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送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古街道,古民居,古牌楼,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蜀河古老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令全国各地游客无限神往。走在高低错落的麻石阶梯上,感受古镇幽静的小路,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那布满青苔的青砖黑瓦,石板堆砌的墙壁和一个个商铺客栈,以及屡次被洪水浸过的痕迹,都在显示着古镇曾经的辉煌与劫难。夏日斑驳的阳光铺在古镇小巷,洒在树上,漏在檐上,映在慈祥老人的笑脸上,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和谐。突然发现,古镇的一切在阳光不经意地衬托下极具美感,充满了诗情画意。安详而秀气,端庄而静美。 有点累了,坐在杨泗庙门前的石板上休息,眼望滔滔江水,忽然有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现如今的蜀河新城,依山傍水,绿荫环绕,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一桥飞架南北,和古镇遥相呼应。给人感觉不是一个山区小镇,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县城。难得的是,蜀河古镇目前尚未被商业化完全侵蚀,依然保存着它古朴的风貌。因时间有限,我们匆匆游览了蜀河古镇,还在镇上偶遇了安康市民俗摄影协会的朋友在此采风,他们非常热情,还为我们拍了精美的照片,在此深表谢意!蜀河之行,虽为寻根之旅,但母亲当时所住之地已无迹可寻,实在遗憾。只能带着母亲的照片让她看看今日之蜀河,看看蜀河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在冥冥之中,她还能找到昔日的场景,实乃我所愿也。 回旬阳的路上,大嫂给我们讲了母亲在蜀河的一些往事:“当时外爷重男轻女,母亲又非外婆亲生,于是外婆常令母亲做繁重的家务,去汉江边挑水,推沉重的磨盘,数九寒冬之时,还要去汉江边洗衣服,刺骨的江水冻的母亲瑟瑟发抖,双手冻裂,血口敞开,还要忍受外婆的打骂。每每吃饭,表姐她们不爱吃萝卜片,母亲就将自已碗里的面条夹给表姐,自已吃那难以下咽的萝卜片。当年真是遭了不少罪,二十多岁时背就驼了。”听着大嫂的叙述,想象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挑着沉重的担子,艰难的在寒风中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的场景,心中无比痛惜,更为母亲当时所受的苦难而愤愤不平。即便如此,母亲远嫁渭南后,还是经常想念娘家的亲人,有时思念成疾,以致神情恍惚。无奈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回家一次比登天还难,每次打通电话都是未语泪先流。直至母亲弥留之际,依然对家乡念念不忘。所以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讲蜀河的故事,讲蜀河的风土人情。母亲真是命苦,嫁到渭南后还要忍饥挨饿,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谁家又能好到哪里去?好不容易把我们姐弟拉扯大了,日子也好了,她却离我们而去,怎能不令人痛心。中华大地古镇众多,各具特色,各有风情。然蜀河古镇蒙上天恩赐,携巴山与秦岭之灵气,又有汉江之清秀,无形中为古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我生性愚钝,蜀河一行,实为走马观花,如过客一般,只是了却母亲生前所愿。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又无从下笔,怕写不出蜀河古镇的神,又写不出蜀河古镇的韵。只能以敬畏之心草作此文,是为记录此行之忆。今日作别,不知何年何月再往,无论如何,蜀河会铭记于心,是缘亦是念。 就此住笔。
作者风采
杨少林,笔名无悔,临渭区阳郭人。渭南市朗诵协会会员。临渭区作协会员。喜欢诗词,朗诵,旅游。作品散见于《青年作家》《三贤文苑》《华山文学》《蝶语兰心》等。《渭南文坛》特约作者。现任渭南恒昌王子国际酒店经理。
长按关注
主 编:刘莉萍
副主编:陈剑波
投稿邮箱:49991888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投稿方式:
稿件(原创首发)+简介+照片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