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语兰心】老城║郑敏

蝶语兰心1227期
老 城

老城在我的老家—黄土高原雁门山下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老城是一座土城。方圆不过3000平方。四面环沟,四处都是悬崖峭壁,是黄土高原历经千年变迁天然形成的地方。老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孤独的矗立在村子南面的沟里。只有北面有条宽不到两米的便道与村庄相连。从村庄到老城不这过两百米。 老城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迷,也是一个禁区。年少的我们时时想办法,去探寻老城的秘密。那些哥哥姐姐背着大人想尽千方百计,甩掉我们这些尾巴,不顾危险,沿着那条宽不足两米,两头高而中间低如同牛角并时时有滑坡危险的小道,逃过大人的目光,簇拥到老城的门口,想打开那扇厚重的铁门。但那扇门好象一点也不解人意,终日板着一张锈迹斑斑的褐色的脸,在严格的执行着做为守卫的职责,只有门板上那深浅不一的弹孔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当我有力气并趁着小伙伴的父亲不注意偷偷溜进老城的时候,我已差不多十岁了。那时小伙伴的父亲掌管着老城的钥匙。尽管那个伙伴一直不受我们待见。但为了混进城去,我们还是成了好朋友。 老城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土堡,高高耸立,孤立无助,除过北面那条小道,东西南面隔沟,距离最近处也有一百多米,算是一座孤城,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好去处。老城最矮处大门口距通道处也有十几米。最深处有几百米。如果从空中看,老城犹如一条从洛河游向村子里的精神的鲤鱼。头朝西,尾朝东,一头扎向村子里。那长长的尾巴一直在摆动,借着滔滔的洛河水,在一直为它自己助力。鱼背是那宽阔的城堡,头部就如同一个休眠的火山口,又象扬着头张着口吞天一般。从朝北开着的大门进去,是一个较大的平台。南北宽不到二十米,东西长约百米,而且东西还不在一个平台上。城内早已没有了建筑物,只有土墙上还留有曾经有建筑物的痕迹。往东下了这个平台,便是一个斜坡,坡度人行还可以接受。在坡的尽头有一棵不知何年何月出生的柏树,干巴巴在站在那里,如同一位恪尽职守的哨兵,千百年来一直站在那里,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一切动的和静的都在他掌控之中。 站在老城南边隔沟的对面,你能看见老城朝南的峭壁上有许多窑洞,有规律的三三两两成行成排,没规律的高高低低的点缀在那里,构成了一幅先民们生存的美丽图画。尽管到今天这些窑洞破损程度不一,有的半掩在黄土中,有的窑顶已经塌方,有的已经歪歪扭扭,有的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口子,有的只能凭位置判断是一个窑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些窑洞看着口子很小,其实里面很大,每个窑洞里面都有锅灶和喂养牛马的地方。这是一个与村子相同而又有别于村子的另外的世界。这些窑洞有的互相连通,从上面的沿着幽长而仄仄的暗道,一直向前走去,一直可以走到峭壁半腰最低处那个至今保持非常完好的窑洞那里。这些只是听大人说过,我可没有胆量去探索。听说以前每到闹匪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呼朋引伴,拖家带口,连同牲畜,都集中到这里避难。在北面连接村子宽不足两米的通道上,把马车一架架横在那里,并在北面的大门顶端上哨,俯视一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结实的铁门永远拒敌于城堡之外。全村老小才得以生存。 我的老家叫唐寨。大约因唐王屯兵而得名。我的祖先们不知何年何月来到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至今老城附近到处都有先民们生活的痕迹,可能是黄土容易养人吧!在那战乱纷纷历史久远的年代,我的祖先们得益于这座天堑老城而活命,我们村子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升,老家的青年男女陆续外出,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历史的必然。而那座曾经文明而热闹的老城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它越来越老,越来越斑驳。有一天,老城终将成为我们这代人美好记忆里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郑敏,男,汉族,陕西白水人。文学爱好者。
图:网络
主编:刘莉萍
副主编:陈剑波
投稿形式:文稿(原创首发)+作者生活照+作者简介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