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语兰心】临渭区传统文化之丧葬习俗║吴胜利

蝶语兰心1253期
临渭区传统文化之丧葬习俗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事之,乃为孝养,葬、祭亦为孝道。自古以来,临渭区人已将丧葬习俗做为一种文化传承了下来。一,倒头 因为忌讳“死”字,我区把人的死亡人叫做“倒了头”。老人在弥留之际被称为“停命”。人到了“停命”之时,一般由村里有经验之人为其梳洗、净身。待咽气后,才洗脸剃头。 咽气后,首先要为亡者穿寿衣。寿衣是儿女们事先准备好的,一般选用绸子、棉布面料做成,忌用缎子,因“缎子”与“断子”谐音。无论什么季节“老了人”,寿衣都必须单棉齐全,讲究五、七、九件(套),忌讳四、六。 寿衣穿好后,人们将亡者“停在草上”,就是抬放在屋里铺有麦秸的木板上。双脚以红绳相连,头上用“帕”、毛巾或白纸蒙脸。板床下放一个灰陶制做的盆,俗称“纸盆子”,在盆内焚烧纸钱给亡灵。准备“停当”后,孝子跪于大门口烧“倒头纸”,并在门前挂“白纸刷子”或纸幡,意为这家老了人。倒头纸,一般烧纸马和用真币打过的纸钱,意为亡者乘马而去,钱用来打发亡灵路上的小鬼。 倒头纸烧过后,乡邻们得到了消息,纷纷前来亡者家里帮忙。商量着设置灵堂、挖墓、写对联、出讣闻、做寿棺、请厨师等事。灵堂是用方桌或多个条桌拼放在灵前,用以“献饭”和摆放祭品与香烛之类,中间放置亡者照片与大“奠”字,之下放“长明灯”。棺材也称寿棺或寿木,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有人待“倒了头”现做的。用料首选的是柏木,其次是松木。上等寿棺为“四页瓦”(上下左右用四页枋板),次等叫“八大抉”,再差一点叫“十二圆”。薄厚为两寸半、三寸,最好的五寸。二,报丧与吊唁 孝子烧过倒头纸之后,家里帮忙的按“执事单”各执其事。执事人员设①总管一人,由村组长或德高望重的担任。②司仪一人,由阴阳先生或懂丧事礼数的担任。③礼桌两人,由账项清和字写的好的担任。④端大盘六至七人,由年轻人担任。⑤起盘碟三至四人,由年轻人担任。⑥酒水四至五人,由年轻人担任。⑦灶房、帮厨无数,由妇女和年长者担任。⑧迎客(支应人)三至四人,由口齿伶俐者担任。 大家各司其职的同时,孝子孝孙,家里的媳妇,在世的长辈与族里的本门人,请来大总管一起商量报丧之事。为了不至于遗漏,大家先将本门“自家”(未出五服的同姓)列出,再由老老外(念wei指外公)家,老外家,外家按辈排列,后面写姑家、姨家等。之后是儿媳、孙媳的娘家亲戚。名单拟好之后,填写上具体地址,出殡的日期,由总管差人分头前去报丧。旧时交通以骑马为主,后来被自行车、摩托车替代,今天全是小汽车。除了隔省和极远的亲戚外,忌讳以电话形式报丧。报丧人出门时丧家必须让其带足盘缠,吃饱饭,忌讳空腹报丧。 吊唁,一般是指亡者生前的亲戚、故友、乡邻,听到丧迅之后,第一时间前来哭吊。由“支应人”引到灵前,随吊唁者的哭灵,跪在灵前的孝子孝孙放声陪哭。三,接灵、扫墓 埋葬前一天下午五点左右,孝子孝孙,侄男子弟,由亡者长子执“引魂幡”,随乐队在一老年人带领下,去祖坟将魂灵接回,供奉在灵桌前,同享香火。接回的魂灵除亡者祖上之外,还包括同门同宗同“自家人”的亡灵。 接到了魂灵,返回到家门口时,女孝子守就在大门口两侧哭迎,随男孝子与魂灵一起入灵桌前烧纸上香。 天黑以后,男孝子随乐队迎礼接客。先迎娘家、舅家,后迎女婿外甥。迎入后孝子跪在灵前将礼品一一予亡灵献上。客人上香,行三叩九拜礼,孝子跪拜回礼。 待外客接完之后,就开席用餐。因为有了客人,此时的饭是“五碗”,四个碟菜中间增加一碗肉绘菜,之前只有四碟。死者为大,开饭前必须由孝子在厨房请饭,请到的饭给亡灵献过之后才能开饭。饭后乐人按理数会有“灵前三折戏”或歌舞。 扫墓的时间十里乡俗不大相同,渭河以北一般在埋葬的当天早上,所有女孝子在村里老年人带领下随乐队,手拿扫帚、簸萁来到坟地,按辈分大小逐一钻进墓洞,在洞壁和地面上扫出落灰,为下葬做好准备工作。通常打墓人会将女孝子拦挡在墓道内讨要赏钱。四,入殓、哭丧 入殓有一定时辰,讲究亦不相同。 由有经验的人担任,亲戚朋友大多在场,娘舅家的人必须在场,甚至参与。看孝子们给老人穿了多少件衣服,质量好不好,不满意时会“谈嫌”孝子另换。 入殓时严禁亲人啼哭, 说是眼泪入了棺村,亡者就永远得不到托生。亲友们要严肃至敬,帮助将亡者由“草上”抬进棺木。棺内先行扫净,撒上草木灰,辅一两床褥子,再抬人放人。人一定要位居正中,手内塞“打狗饼”,周边空隙以麻布或卫生纸壅实防止摆动,盖一两床被子。用铜钱或五分钱的硬币摆天象“七星勺”形状。 哭丧还关联了“收头”。先是孝子上香,行三叩九拜大礼,然后大哭,女孝子接哭。之后亲戚们为男孝子、女孝子、男孝孙、女孝孙在头上或者身上缠着白色孝布,当地称之为“收头”。先男后女,由长便幼,程序一至两小时,哭声不断。之后所有男女孝子,女婿外甥,远近亲戚灵前跪拜祭奠。五,合棺、出殡 合棺之前的仪程是追悼会,瞻仰遗容。追悼会词简单概括亡者生评,然后所有亲友由亡者头部起,左方向做最后瞻仰。完毕后,众人抬起棺盖合拢,木匠把准备好的木楔由棺木两端将棺木上下固定。在楔入过程中,孝子们放声大哭,哭着让亡者躲避。 合棺之后跟着就开始起灵,帮忙的先将灵前所有的摆放撤去,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十多人合力将灵棺抬到大门口的“轿子”上,再用麻绳捆绑牢固准备出殡。原来灵前位置遗留的垃圾,由一个老实人进行打扫,谓之“扫殃”。 门口将一切就绪之后,并不急于“起灵出殡”,还得哭灵。男女孝子跪在道路两侧,面向灵棺恸哭,这时乐队里时兴的专业哭灵人上场哭唱。哭灵人一般多为女性,亦披麻戴孝,哽哽咽咽,和曲哭唱,惹得众乡邻泪流不止。 起棺时,男女孝子分别扯牵上百米长的孝布,随哀乐一路哭行。到了大路口,孝长子将头上顶的纸盆子摔碎,踏火而过。一般不出村,还有亡者生前好乡挡棺路祭。路祭是乡党们在出村时路旁设香烛纸钱及供品祭奠、祭拜。六,入土为安 墓是之前挖好或在倒头之日安排打的。墓穴一般分天井式和洞穴式两种,天井式是用青砖砌墙卷拱,拱顶今多用楼板封盖。洞穴式用青砖卷门。 下葬前做最后“坟祭”。“坟祭”是亲人与亡者最后永别的一种形式,包括跪拜、祭文、哀乐、唱戏等等。 下葬的时间渭河以北大概在下午一点左右,其他地方在清晨下葬。下葬过程禁止奏乐,待棺木居正,陪葬品放完,封墓门时才起乐放炮。陪葬品一般有桌、椅、茶具、长明灯、墓志铭(今多为写有生卒时辰的幡)、亡者生前喜好之物等等。另外还须要放置“酵子”,意为后辈“发”的意思。待一切放置“停当”匠人才可以封墓门,孝子再度大哭永别,众人将各类“纸扎”除留花圈数个之外尽在坟前焚烧。待坟头圆起,再将预留的花圈插在坟头。 亡者入土为安,亲友回到家中,孝子设席款待,行跪拜礼致谢。这时司仪口中念念有词:“老老外(wei)家,老外家,外家孝子给你行礼咧!”,“老老姑家,老姑家,姑家孝子给你行礼咧!”,“老老姨家,老姨家,姨家孝子给你行礼咧!”,“相逢的,帮忙的,烧火的,打碳的,炒菜的,揉面的,支应人的,没事胡转的,孝子给你们行礼咧。”席一般先上四盘干果,再上七道凉菜,最后是荤素搭配的八个热菜,谓之“七凉八热”。七,纪念 做七。由亡者“倒头”之日算起,每七日为一纪念日,称“七七斋子”,再就是百日、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 古人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结束。临渭区人注重“头七”与“三七”。认为“三七”是亡灵安家之日,重亲必至祭之。在“七七”祭日,阴历有逢七、逢八日,须沿路插白旗,坟头打纸伞,俗语称“逢七,逢八,阎王爷拷打”。 “百日”过后,宗亲本家与重要亲戚头周年共祭。二周年轻过,三周年隆重。故去老人配偶若在,孝子为表其孝心,一般会择日提前过三周年。择日叫“挪日子”,挪了日子就要另行通知亲友。三周年形式与“老了人”略同,原先为孝男孝女“收头”过的亲戚为之“换服”,表示守孝期满。“换服”多用大红被面,换过服之后谓之“喜日”。
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
吴胜利,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高级土木(岩土)工程师,地方志特聘资料员,渭南人文历史研究者。
图:网络
主编:刘莉萍
投稿邮箱:499918885@qq.com
投稿形式:文稿(原创首发)+作者生活照+作者简介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