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辫子老师“创意写作36计”(三)

长辫子老师“创意写作36计”
第三计:送你两个“构思框”
文/郭学萍
对于像我这样习惯“偷懒”的老师来说,我永远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教会孩子。
比如教学生看图写话,我只需送给他们两个“构思框”,孩子们就会豁然开朗。见下图:
图中有一个苹果,一只老鼠。如何让这样一幅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请接着往下看:
当你在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分别画上两个“空白框”时,这幅图就“活”起来了,有了“过程”。所以,这两个“空白框”其实就是一种“构思框”。有了这个“构思框”,我们可以从至少四个角度来编写这个故事:
■第一种,从第三者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
1.老鼠是怎么发现这个苹果的?(碰、摸、闻、绊……)
2.老鼠吃苹果时具体的形象如何?(动作、心理、神态、语言……)
3.老鼠忘我地啃食苹果时,有没有被抓住?
■第二种,可以从老鼠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哇!一个好诱人的苹果!”)
■第三种,可以从苹果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哎呀,老鼠想要吃我了。”)
■第四种,还可以从反思者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生活犹如一只不知其味的苹果,没有勇气去咬它一口,就不会知道它的真实的味道。)
有了这个“构思框”,不仅是高年级学生,就是低年级学生,写起考场看图作文,也变得轻松起来。下面是我去年教的二(3)班孩子的考场作文,你会发现:只要写看图作文,他们都会在图画的左右两边分别画一个“构思框”。不用我说,他们就知道把文章分成三段:起因、经过、结果。
对于低年级孩子,这样的“构思框”是不是很形象、直观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