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聚会——《我们这一代s》相约纪实

【第099期】
——《我们这一代s》相约纪实
三月的河东大地,冰消雪融,春暖花开,古老的凤凰城址,微风和煦,阳光明媚。2019年3月16日,《我们这一代s》网刊部分文友,怀着满心的喜悦和憧憬,笑逐颜开,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山西省运城市红旗东街迎宾饭店,举行一年一次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著名乡土作家李新民及其夫人史志红、原运城市盐湖区文联主席苏文娟、原运城市质监局盐湖分局副局长樊小乔、原盐化八厂厂长李天相、原平陆县住建局总支书记李文晓、运城市酒文化研究会长毛迎春、著名行草书法家丁俊峰、著名章草书法家薛国婷、西安财经大学教授孙爱国、运城学院系总支书记闫景云、永济印染厂副总经理姚旺才及退休教师战继忠、冯保安、冯健康、退休职工邓育秦、王群秀、王树太、李培棣、在职职工杜刚辰、苗丽伟及根植乡田的陈有强、冯建民等。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王义堂、著名书法家薛效礼、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尚振东、山西财经大学教授潘秀琴、耋耄老人曹学仁、退休职工张培民、相全法、王水亮、王丽娟、在职职工周英苗、张赢丹等因各种原因未能到会。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接触,这是一次满怀深情的晤面。以往隔着屏幕似曾相识的面孔,今天举杯庆贺,握手言欢,恰如多年相识的老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情缘。阅读过多少遍文友的诗词文章,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如其人;幻想过多少种文友的聚会场景,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一见如故。一回回握手,眉宇间洋溢着友谊的可贵;一句句问候,言词里蕴含着情义的无价;一次次交流,推心置腹,共话当年事;一轮轮举杯,觥筹交错,热议今日情。谈笑间,七嘴八舌难尽意;杯盏里,万水千山都是情。尽管在座的都到了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还有的已经年逾古稀,但仍然激情似火,信心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聚会期间,著名乡土作家李新民先生不辞辛苦,一大早就从永济市赶来,将他新近出版的小说散文集《杂碎》(上下)签名赠送给与会的每一位同志,并与大家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交谈。他十分谦恭地表示:“书中所录大部分是从十多年前公开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摘录出来的,如果看过拙作的就不必费时费力去阅读了。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定当继续努力,在有生之年写出更有意义的文章来。”
著名书法家丁俊峰先生、薛国婷女士也将他们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了部分同仁。大家对他们的艺术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虽然丁先生与薛女士的书法作品风格不同,但精湛、纯熟的艺术造诣是不言而喻的,有较高的审美规范和观赏价值,值得永久收藏,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洛阳纸贵,价值连城。
著名书法家薛效礼先生因在上海女儿家照看外孙不能到会,专门给主编打来电话,表示不能与大家晤面感到十分遗憾。为了表示心意,他特意让在万荣县工作的儿子送来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薛效礼书画作品集》一书,赠送给参会的每一位嘉宾。
热情好客、年届七旬的会议主持人李天相同志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后,略显疲惫的孙爱国总编作了即席发言。他说——
各位文友,兄弟姐妹们,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大家不辞劳苦,风尘仆仆来此聚会,我感到十分高兴,看到这么多老友新朋,我内心更是充盈着喜悦,也满怀感慨。半年多来,为了共同的爱好,为了曾经的追求,你,我,还有他,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固然很辛苦,但收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结识的文友越来越多,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因此,珍惜这次十分难得的聚会,记住这次来之不易的相约,应该成为人生相册里最值得珍藏的影像。
今天的聚会,再次勾起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虽然我们在空间上相距较远,但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对诗词曲赋的共同爱好,让我们在心灵上时常处于零距离状态,从南到北,由东向西,无论你身居都市,还是扎根田野,曾经的促膝相谈音犹在耳,当时的深入交流恍如昨天,网络记载下我们真诚相待的一个个瞬间,微信储存了我们辛勤耕耘的一篇篇华章。不论人类社会如何更替,不论历史发展如何走向,这朵友谊之花必将开遍原野,这棵常青之树必将刺入云端。彼此欣赏将是跳跃的的音符,互相关注将是永恒的旋律。
  今天的聚会,再次启迪我们善待文学艺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的典籍史册卷轶浩繁,千百年来,骚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蔚为壮观的艺术瑰宝,需要我们在取长补短中学习借鉴,需要我们在去伪存真中传承运用。面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我们应该从名篇名著中汲取智慧,从自身潜力中挖掘力量,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笔尖,给后人留下点值得回味的文字,给历史涂上点熠熠生辉的色彩。
今天的聚会,再次让我们掂量应该肩负的责任。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媒体革命日新月异,充满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世界生存,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文化人,我们没有畏首畏尾的理由,只有砥砺奋进的选项。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格,只有虚心求教的本份。唯有笔耕不辍,才能无愧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才能无愧于酸甜苦辣的人生,才能无愧于奋力打拼的子孙。二十一世纪的阳光,既沐浴着后人,也普照着我们,希望大家不忘初心,面向未来,满怀豪情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今天,我们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河东大地相识相知,明天我们依然要回到各自的活动空间里。在漫长的人生程途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扰和烦恼。无论你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无论是学识渊博的古稀学者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都应该正视自己的短板,发现别人的长处,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创新。莫学斥鷃欺大鸟,应羡雄鹰翱长空。摈弃蛙井思维,敞亮大海心扉,不忘从小志趣,拥抱文学的春天。
现在,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为来之不易的相聚,为值得珍视的相识,为携手前行的相助,为同舟共济的相知,干杯!
  聚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席间邓育秦和薛国婷女士抑制不住满怀的喜悦,为大家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赢得了在座的兄弟姐妹阵阵掌声。
最后,喝得有点醉意的主持人李天相言犹未尽,语重心长地补充道:“自《我们这一代s》创刊以来,在座各位及广大热爱文学的朋友们,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共同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共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岁月,共同创办了影响较大的平台。今日相聚,喜悦的不仅是已有的成就;今日畅饮,豪迈的还有矫健的步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没有骄傲的理由,依然没有炫耀的资本,依然没有显摆的筹码。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为今后的发展谋篇布局,我们要迎着春天的阳光雨露耕耘播种,我们要乘着春天的和煦东风放飞希望。时间再一次证明,历尽磨难的《我们这一代s》,骨更硬,体更健,心更齐,力更足。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于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努力,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本刊记者:孙爱国、李文晓)
2019年4月28日
点击二维码 欢迎关注
《我们这一代s》平台编创人员
名誉顾问:张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王义堂(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主编:孙爱国
编委:弋黛平、邓育秦、毛迎春、尚振东、闫景云、李文晓、李天相、姚旺才、战继忠、冯保安、潘秀琴、杨顺来、冯建民、苗丽伟、张同灿、方向江、周英苗、解建国、付超、卫巍、解国珍、王丽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