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河【陕西】散文/执著向佛的玄奘

执著向佛的玄奘
文/王世杰
一代高僧唐玄奘的形象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未必人人对他西行取经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而能够知道的无非是源于原著《西游记》和后来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文艺作品毕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虚拟的成分很大。那么,如果有心知道玄奘取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就随着下面的文字,去尾追唐僧的身影,兴许能够获知一二或者悟出点什么。——题记
一个人从茫茫世间走过,所作所为如果能被许多人认可、敬佩甚至广泛传扬,即是算不上功德无量,也可算作没有虚度人生。提起大唐高僧玄奘,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名扬四方、蜚声海外,他那能感动得让人流泪的精神被世界上无数人尊崇、敬仰和弘扬。
世人那么热爱唐僧、敬重唐僧、传颂唐僧和把他奉为旃檀功德佛,是因为他执著不移、一往无前的意志,是因为他积极向善、清心寡欲的境界,是因为他精益求精、追求真理的精神。无论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以玄奘为原型创作的名著《西游记》,还是后来以原著改编的电视剧,都达到了男女老少百看不厌的空前程度。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能有如此经久不衰、始终保持着那么广泛的关注度,并一直在影响和感化着一代又一代人,以至唐僧的形象凝成了人们精神及意识中不倒的图腾。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人,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父亲陈惠曾做江陵县官。在兄弟四人中,他生性聪明好学,幼年跟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11岁随长捷入寺研学《法华经》、《维摩经》等。从此,他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唐代著名高僧和法相宗创始人,并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俗称之“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了唐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通过学习与研究,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完善,致使义理含混不清、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尽相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在中国佛教界引起困惑,玄奘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的念头。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和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去融合二者,成为了善于进取的玄奘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唐武德九年(626),适逢天竺(印度)僧波颇抵达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在那烂陀寺讲授《瑜伽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暗暗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能够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目前存在的严重分歧。此后的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未获太宗皇帝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就这样,26岁的玄奘为究竟瑜伽唯识学,于贞观二年(628),带着他的理想始道西行,只身长途跋涉5万余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通过前后17年,遍学和融通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在佛教界声名鹤起。
在漫漫征途中,孤身远行的玄奘经兰州到凉州(姑藏),因未经允许私自外出而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涉流沙,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曲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接着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斯瓦特),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更没有任何通讯手段,翻山越岭,跨壑渡河,顶风浴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同时,他一边走还要一边学习外域语言,在脑海中记下所到之处的各种见闻,更要随时警惕野兽的侵袭和应对一切意外情况的发生,常常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就是家常便饭了。然而他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信念,从没有打退堂鼓的任何想法,并能谦谦对人,从不失中华民族之礼仪风范,给所到国家各族人民留下了中国人友好得体的形象。在到达迦湿弥罗国后,玄奘暂停以学习梵文经典,后又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一年里他亲历4国,所到之处都要停留学习佛法。在31岁那年,他边学边行,步入中印度。此后,他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等十多个国家,始至印度那烂陀寺留学。这个寺院也许就是吴承恩笔下如来佛祖所处的西天灵山吧?玄奘在此研习经文历时5年,由于聪慧好学、对任何人都是以礼相待和是来自当时名震世界的大唐帝国,因而他备受优遇,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说,同时又挤出时间学习婆罗门教经典和各类梵书,以至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完全进入状态的玄奘,在求取佛法的过程中,以极高的学习兴趣和非凡的持忍力,辗转往复,废寝忘食,只要有值得去的地方就去,有值得学习的就刻苦去学,决心学成回到东土,以普渡众生。贞观十年(637),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深入研究。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潜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摄政法论》、《成实论》等典籍,然后重返那烂陀寺,继续博览经书和充实佛学理论。此时已学有所成、佛学修为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玄奘,被大家特别是戒贤非常看重,嘱咐他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但同时遇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此讲《中论》和《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还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此外,玄奘又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足以显示出其在佛学领域已经步入纵深层次。
贞观十五年(641),不觉已42岁的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有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与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了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结束后玄奘不忘东土,于公元643年携657部佛经、150粒佛舍利、7尊佛像等载誉启程归国,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抵已经别离十数年的古都长安。回到祖国的玄奘,立即开始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对于取回真经,唐太宗非常高兴,召见玄奘说:“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他弃缁还俗,“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遭到一心向佛的玄奘断然回绝。然而玄奘还是在太宗皇帝支持下,于长安设立了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玄奘先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译经说法。之余,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他游学高昌以西所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方面,成为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为了贮藏自天竺携回的佛像,玄奘于永徽三年(625)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筑五层塔(大雁塔),又花十数年时间,在铜川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后因常为琐事干扰,遂于显庆三年(658)迁居玉华寺(此时朝廷已改玉华宫为玉华寺)致力译经,以尽早完成心愿。他在此居住、生活、工作了四年,译完了达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之辉煌大典,但自此深感身心日衰,在译出《咒五首》1卷之绝笔后,终因劳累过度和精力耗尽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2月5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结束了他可歌可泣的一生。为弘扬佛法奋斗终生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师,去世后到底安葬于何处,并不为更多人所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20公里的少陵塬畔、创建于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669)的兴教寺,内有一座舍利塔,是为玄奘的墓地。站立寺前俯视樊川,田渠纵横,河流如带;南望巍巍终南山,万峰耸峙,郁郁葱葱,风景绮丽。我们知道,释迦牟尼去世后遗骨被分成了上万份,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舍利,其实这也是在间接传扬佛教。玄奘也是如此,有人之所以争着求取甚至不择手段抢夺,都是因为他在佛教中有着崇高地位的缘故。目前,玄奘顶骨舍利分别保存在我国南京玄奘寺和灵谷寺、西安大慈恩寺、成都文殊院、台北玄奘寺和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和奈良药师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9个地方,供后人瞻仰。
被世界人民广泛誉为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的玄奘,其热爱祖国、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对佛学的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西游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毛泽东曾在多个场合推崇唐僧,其中在1953年2月全国政协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在活着的时候,玄奘法师受到皇帝的青睐,圆寂后对于他的纪念活动更是超过其生时。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佛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和辉煌成就,更是因为他那执著的精神和普渡众生的禅心。正像有人对他做出“真诚学习,诲人不倦,不顾安危,苛求真理,建正法幢,热爱故国”的综合评价那样,不能不说是经久的“唐僧热”或《西游记》热的真正缘由。
阅读《西游记》原著,观看电视连续剧,我们也许怀着很大的热情和兴趣,去反复惊叹那出生入死、离奇古怪的情节,然而那只是作者笔下艺术加工出来的神话故事,真正的原委是玄奘冒着有去无回的生命危险,只身风里来雨里去,顶着酷暑迎着严寒,经受无与伦比的艰难困苦,终于实现了取回真经的宏愿。他的意志和毅力非常人所比,他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人,总归是要有一点精神、理想、信念和追求的,以让人生活得更有色彩、更有价值和更有动人的地方。诚然,不说玄奘西游的方方面面,仅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足够我们如今为实现“中国梦”踏上新长征的人们去学习、去借鉴、去感悟、去受用不尽。2019.10.13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网名葫芦河,延安市富县人,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中国作家网注册作家。曾先后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诗刊》《农民日报》《延河》《山花》《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新陕网》《丝路金融文学网》《延安日报》《洛滨文学》等数十家央、省、市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百篇并多次获奖。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洛滨文学!
苹果手机赞赏用投稿须知
感谢有您的鼎力支持和热忱合作,让《洛滨文学》与您同行!
一、欢迎多种体裁的文学艺术作品。文章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弘扬正能量。
二、作者一经投稿,便视为同意平台有修改稿件的权利,如不同意修改请注明。
三、来稿必须原创,拒绝抄袭和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来稿若在15日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请另投别处。在公众号咨询的作者请先关注公众号,否则无法回复留言。
四、平台以五日之内赞赏的7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为平台维护费用。稿件推发后二周内发放稿费,没有赞赏则没有稿费。5元(含五元)以下不予发放,发放后超过二十四小时不领视为自动放弃。投稿后请添加总编微信,以便领取稿酬。
五、本平台所发俱为作者授权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本平台主编联系,否则平台将会维权。
六、本平台有微信公众号《洛滨文学》、今日头条头条号《鄜州时光》。来稿先在公众号发表,后可在头条号推发。
投稿邮箱:
2421269135@qq.com
总编:葫芦河 编审:文君
总编微信:wangsj4708
主编:妮儿(微信投稿请加13772875364)
编辑:蓝天 编辑:轻舞飞扬
编辑:撇捺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经典回顾
◆葫芦河【陕西】纪实散文/无怨无悔写人生
◆葫芦河【陕西】散文/梨花绽娇姿 我心在萌动
◆葫芦河【陕西】散文/又到满山槐花飘香醉人时
◆葫芦河【陕西】散文/李家沟的红色记忆
◆葫芦河【陕西】散文诗/烟雨西川
◆葫芦河【陕西】散文/我与山桃花有个约定
◆葫芦河【陕西】散文/记忆中的相枣
◆葫芦河【陕西】散文/人生,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书
◆葫芦河【陕西】散文/恋秋的小山花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