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一句话刺痛无数人:这个细思极恐的情节,揭露原生家庭的所有真相

最新一期《圆桌派》里,主持人请来了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聊的是父母、子女、原生家庭,很多人看完后感受颇深。
梁文道说自己是一个人长大的,这种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对自己未来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当蒋方舟开口的时候,提供了一个视角,她说:
“很多人原生家庭有问题,本质是因为权利结构。”
什么意思呢。
她接着解释:
因为在你小的时候,家长是一个比你更强大更有权威,你必须去服从的这么一个存在。
这个看法引发了在场三位长辈的一致认同,因为权力是中国家庭绕不过去的一个东西。
武志红老师这个话题说下去:
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就行,然后道德与文化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
很多人听完这段心里猛然一颤,好像一下就说中了很多成年人的小时候。
那些成长中遭遇来源家庭中的奴役、暴力、冷漠的冰霜事件,那些细细密密被忽略,被压制,被伤害的凛冽情绪,贯穿了整个成长岁月,并在之后的漫长人生尾随不掉。
甚至没有人能够回答,为什么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被爱的事实。
也有很多人会说,父母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不然怎么会辛苦赚钱供你吃,供你穿,供你念完大学。
但你没有经历,你不懂。

爱不是本能,爱更像是权力与控制欲。
母爱与生俱来,随着怀孕、分娩、激素变化,母亲对孩子有着天然的母性,而父亲对孩子多数没有太多切身感受,多数是社会身份的转变与血脉认同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母爱具有生物性,父爱带有社会性。
我们从不怀疑父母对于孩子有种特殊的天然感情,但如果非说爱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权利与控制是一种本能。
所以,父母给你毫无保留的爱的同时,还要求你孝顺。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回报,二是服从。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提起朱雨辰,以及他的奇葩妈妈,可能很多人还有印象。
提起朱妈妈,最让惊掉下巴的事情是,每天早晨四点起来为儿子熬梨汁,一坚持就是十年。
儿子做满一桌子菜,她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心疼。
“多辛苦啊”
“我希望他忘掉怎么做饭。“
“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我的儿子。”
除了熬梨汁,朱妈妈还为儿子每天鲜榨果汁。
还会要求儿子,无论工作多忙,也要从外面赶回家把果汁喝掉,才能继续做自己的事。
不仅管理儿子的饮食,也管控孩子的情感。
朱妈妈曾经表示对未来儿媳妇的要求:
“穿着不能暴露、要顾家、不能乱喝酒、生活有规律……”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应该做贤妻良母,既然愿意进门,就要担起责任。”
为此朱妈妈强调说,儿子的每段恋爱他都知晓,并且干涉其中。
如今四十岁的朱雨辰仍然单身, 很难说跟这样的亲子关系没有关系。
这对母子关系身上,毫无缝隙的爱的反面是人生的绝对控制,从一餐饭到一生伴侣,母亲都稳操背后大权,将儿子的人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孝顺呢?
导演李安曾经说过一段很开明的话: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爱我就够了。”
我们要爱父母,而不是孝顺父母,爱父母的同时,也要爱自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通常是父母在理屈词穷时候压制孩子的一个万能公式。
这句话就像一块免死金牌,让所有错误都具有某种合理性,无论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多少伤害。
打开每天的新闻,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了。
大街上打伤别人是犯罪,但是父亲打伤女儿,就会变成众人围观的家务事。
我不得不要提起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杨瑞立案件。
6月7日,初三女孩杨瑞立在家中被父亲杨爱静杀害,年仅16岁,距离中考还有三天。
只要三天,她考上一个离家远的学校,或许就能逃离毒父的魔爪。
但现实没有如果,悲剧最后还是发生了。
了解这个家庭会知道,母亲与女儿长期被家暴。
与此同时,家中有一个男孩,杨爱静从未打过他。
如果非说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他们没有见过重男轻女。
如果说这些极端案例并不多见,有些日常琐事也足够积累成难以逾越的裂缝。
采访几个问题:
在你的学生时代,是否有被父母偷看日记,侵犯隐私?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被父母殴打谩骂造成阴影?
成人之后,是否有被父母以断绝关系逼婚?
如果你都没有,说明你很幸运。
但并不意味着,有此经历的人的痛苦就要被忽略,然后用一句“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来粉饰太平。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爱,会以伤害的方式表达。
我知道,承认父母不爱自己,是一个孩子最深的绝望,但是绝望之后,便是觉醒。

不要让原生家庭围困住自己的人生。
幸运的人,原生家庭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用来治愈原生家庭。
我们一生之中跟人相处的方式,看世界的眼光都来自于原生家庭,所以孩子来到世界的第一份礼物,还是噩梦,取决于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当然,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生的,并不是说我们注定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终生不见阳光。
过了二十五岁,每个成年人就该有足够的能力,要求自己抵御原生家庭或儿时经历对性格造成的影响了。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复,一点点破除原生家庭的魔咒,去恢复健全的自我,过宁静的生活。
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对成长于糟糕原生家庭的兄弟,从小父亲吸毒,家暴,母亲出走,但两兄弟长大之后,却有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哥哥成了一个抢劫罪犯,而弟弟成为一家公司的总裁,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不禁引起人们好奇。
记者采访这对兄弟,问哥哥为什么要走上犯罪这条道路。
哥哥的回答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有什么办法。
采访弟弟,问他怎样走上这条成功道路。
没想到弟弟的回答跟哥哥一样,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我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原生家庭虽然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但我们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探索自己的出路。
千万不要让过往不好的经历,遮住了自己美好的可能性。
人的一生之中要经历两次出生,第一次是脱离母体的新生儿,这是一次无法选择的事情;
第二次是脱离原生家庭,成为独立的个体,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但可以改变自己。
作为成年人,要告诉自己:
不要继续做一个受害者了,我们可以选择过怎样的一生。
我知道过程会很难,但这一路你并不孤单,因为很多人跟我们一样。
那些独自战斗的过程,裹挟的冷与苦,
有时让人觉得: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好可怕。
但正如《喜剧之王》中星爷说的:
天亮后会很美的。
最后,愿每个从原生家庭出走的成年人,
都能等到自己的天亮,看到广阔自由的风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