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毫无端二题》其一:《所谓运气》

按语《细读》杂志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公众号以《细读》杂志为基本平台,致力于推介各类“细读”文章,开辟一片以文会友的小园地。
本期为《书影心声》栏,推出朱以撒老师的《羊毫无端二题》其一:《所谓运气》,本文发表于细读二零一九年春夏卷,感谢朱老师授权。
作者简介
朱以撒,福建泉州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先后出版了《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表现论》、《中国书法名作100讲》、《书法百说》等多部,近年来以书法批评为书坛瞩目。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美术史论》、《美术观察》、《中国画研究》、《书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大量论文。在散文创作方面也独具特色,曾经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朱以撒在书法教育、创作、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认为是文学与艺术、创作与理论默契结合的典范。
所谓运气
朱以撒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曾国葆曾谈到求学之道:
“不敢自暇自逸,以渐求其贯通,又必随时随事以求践其实。至于文艺,则参而习之。总之,一切尽人事以待天。”
这里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一是天。一个致力于文艺的人都会思考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考量自己才华可能进入的深度,也和别人相比,或高人一筹还是逊人一等。同时也揣摩天道,天道远远超出人所能理解的限度,天意高难问,只在飘渺间,也就难以期待何时落于实处。
比较可靠的就是不自暇自逸,总是在不懈地实践。白居易曾说自己: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
由此可以想见一位古诗人未老而衰之状,肉身无疑是痛苦的,因为学业受到了伤害。但精神则快乐,超越了肉身,故能以苦为乐,继续下去。倘若一个人到此止步,无所事事,纵身强力壮,也不得欢乐。因此穷年兀兀磨砺,总是有意地追求一些可能性——能否再上一层?或者拓宽空间的可能。对于可能性的追求源于个人的原动力,希望更高更好。往往曾经的不可能,后来成为现实了。倘若有许多的不可能实现了,一个人的学问之功已今非昔比。时下能否超越可能性,大多以竞赛决出,入选、获奖,可能性达到了,于是鼓努向前,便有了几十次的获奖记录。而有的人尚不可能,总是落选,一时郁郁,觉得天不佑我,连曾国藩这样的人都会认为:“人生事无巨细,何一不由运气哉”,运气是看不到,却让人觉得比人力具有神奇作用。
追究起来,与探索艺术的复杂性不无关系。执笔写字,如果写毛笔字,那就无复杂可言,任意去写。如果是追求书法,则法则夥矣,不可漫言小道而不倾心经营。书法只能倚仗个人的力量,非集体可以相助,那些超出个人才华的复杂,让人看到了个人力量的局限。曾国藩形容此为“困”,不知如何穿过复杂。在《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写到:
“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能转弯,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弯,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如有别的树木转弯,也不是活路。”
走入死路的人常有,不循规矩而止步于此。那些善于应对复杂的人,明理,得法,解疑,纠偏,终于如《桃花源记》里说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如无复杂的羁绊,也就无后来的豁然开朗,此时复杂瓦解,出了困境,自然舒展之至。曾国藩认为:“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一个人只有具备生机,方有振作之力。厨川白村曾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力:
“正如新春一到,草木萌动,禽鸟嘤唱似的,被不可抑止的内部生命的力所逼迫,作自由自在地表现。”
倘若不是如此,真难以应对复杂的艺术现象。
如果一个人写写毛笔字,那会简单得多,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是意在书法,则相关连的部分就宽泛了。今人回望古代书法家,他们在学识部分延伸很广,犹如一棵大树,除了扎根于深处,亦横向张开。这也是古代书法家的一种特色,书法史记录他的书法人生,而在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也同时被关注,甚至,书法反而不是主要的贡献了。一个人的思维、视野不为一时一事所囿,而有意于逾越藩篱,超越封闭,就进入一个大的艺术空间,广泛吸收,相互渗透,识见增长。韩愈曾说:“水大而物之浮者,小大毕浮”。这个水可以视为个人之整体素养,春潮带雨,丰沛汹涌,可以载舟行远。
书法实践中的神秘性不可言说,很私有的个人感觉,总是灵光一闪,关捩顿开,思之不得其解。人之于天道除了遵循,个人所求,何时到达天听?实不可指望。守株以待兔,这只兔子就是所谓的运气,十有八九是候不着的。于是除了个人实践,也存寄天时、会天机、揣度天意的一些行为。个人的实践是笃实的,来自天的运气是虚的,虚实相交于何时总是难以期待。天人合一是古往今来最向往的结合,但从艺者安道苦节,还是寄希望于个人的勤奋,倘有所谓的运气来临,那就是额外的好事了。
END
《细读》约稿启事
1、来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邮箱,并附作者简介,注明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2、稿件要求原创,请勿一稿两投。一经发表,即付薄酬。
3、若文章配有图片,须保证所用图片不会引起版权纠纷。
4、文章注释请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
5、来稿请投:fujianshidaxidu@163.com
顾问:孙绍振 汪文顶 张帆
编委会主任:郑家建
主编:李小荣
本期执行主编:涂秀虹
本期编辑:黄育聪 吴晓金
图片: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