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穷,是因为你懒吗? | 壹读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不久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最悲伤作文”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人反思为什么凉山那么穷。
“勤劳致富”这个口号响了几十年。那懒和穷天生就是一对相生相依的双胞胎吗?勤劳就一定致富吗?
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一个地方穷是不是懒导致的?懒和穷有必然联系吗?
每天跟懒作斗争的值班壹读君 | 李秋韵
数字说话:一个地方的穷和懒不见得一定有关系
穷的地方不一定懒,富的地方不一定勤快,壹读君(yiduiread)这么说是有数据支撑的。
据调查2012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前十分别是:澳门、香港、克拉玛依、阿拉善、鄂尔多斯、东营、大庆、包头、无锡和海西,大多是靠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起家;而同年中国城市日均工作时长排名前十的是:广州、杭州、上海、深圳、郑州、青岛、北京、武汉、南京和天津,两者无一对应。
落到个人身上来看,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职业是什么?不是程序猿,而是住宿和餐饮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51.4小时,紧随其后的是建筑业从业者、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都与我们所知道的“高薪职业”不搭边。
而国民比较“懒”的国家也有可能和“勤快”的国家一样有钱,或者更有钱。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资料显示,2011年全球人均有偿劳动时间最长的是日本,平均每天有偿劳动6.3个小时;最短的是丹麦,为每天3.75个小时。同年日本人均GDP为42983美元,丹麦是60011美元,都很有钱。
是的,丹麦人在我们看来可能真的懒了点,但别人国家,人口少、工业化早、高科技产业发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受一战二战影响小,天生条件优越,不需用后天努力来弥补,“懒”也妨碍不了它富。
从工业革命刚开始,就有了勤劳的穷人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空闲是统治阶级、有钱人和权力的象征,资本集中在这一部分人手里,他们用钱雇佣别人来做他们认为是脏兮兮的重复性工作。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而休闲则有关德性,中世纪宗教文化也认为休闲是为了事奉上帝,加之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也不必投入很多时间去换取收入,导致封建社会中的富人们有恃无恐地享受着悠闲。
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新教徒将在世俗职业里履行职责评价为个人道德实践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体力劳动才被所有人包括富人们从文化上接受。
而工业革命期间,资本的增值需要尽可能多地吸纳劳动力,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功利主义的资本家想方设法迫使其雇佣工人尽全力去工作,大大挤压了人们的空闲时间。尤其在科技尚不十分发达、商业也未成系统的年代里,劳动力是最唾手可得的生产要素,多来点工人,或者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长,产出就上去了,而这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办法。
拿英国来说,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干劲十足:圈地运动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业社会的劳动者,童工的价值被挖掘,不断增多的就业机会加速了人口增长,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劳动力价格。到工业革命后期机器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劳动,一时间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急剧增加,人们更加穷困潦倒。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工人
那时的纺织厂工人从上午五点半工作到晚上八点,每周可以得到约11先令,这笔钱可以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饱,却很难有什么积蓄。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800年英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64小时,而在19世纪,家境越差则工作时间越长,甚至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工作时间长短来判断他们的家境情况。
有钱人勤奋,可能主要原因是有钱
半个世纪以前,经济学家曾预言,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将面临一种“流行病”——无处安放的休闲时间,那时人们只用一天工作三小时。几十年过去了,情况恰恰相反,人们仍然在越发辛勤地工作,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相对不那么缺钱的人。
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富人的工作时间大大增加。一项研究发现,1979年,美国收入水平最低的那20%的人比收入最高的那20%的人更有可能一周工作超50小时,而到了2006年,情况反了过来,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中,一周工作超50小时的是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中的两倍。
更多不同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工资更高的、技能更高、教育水平更高的人工作时间比其他人更长。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为什么有钱人反而这么喜欢辛勤劳作?
研究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更高的工资意味着你的假期也更“贵”,每休一天假就等于你白白放着一大笔银子不赚。自80年代以来,最有钱的那部分人的工资大幅增长,但工资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其工资增幅几乎停滞,薪酬增长的不平衡鼓励有钱人做更多工作。而本来工资就低的那部分人,他们即便不休假,得到的奖励也不多,自然不愿也没有更多必要去加倍辛勤地工作了。
除了雇主在经济上给予的刺激不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赢者全拿”的竞争性特点也导致了工作时长的这种分化。
壹读君(yiduiread)举个简单的栗子,一个公司里拿最高工资的是大Boss,最大的好处全被这个人拿了,这能激发很多人更加辛劳工作,朝着这个位置奋斗。这个时候人们辛勤工作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比如明天可以拿到多少加班费,而是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最后赢者通吃。
而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密集型的工作越来越多,枯燥的纯体力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了。像时装设计这种既有挑战性又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更多人愿意在办公室里被“剥削”,工作是收入较高的人们获取满足感的方式,于是他们并不像体力劳动者那样需要那么多的假期。
事实上,社会学的研究已经发现,让人们感到最不开心的职业是手工业和服务业等一些几乎不怎么需要技术的行业,而那些能启发人们思考的工作更让人们享受其中。“休假”和“空闲”这样的词在以前几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但现在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倾向于把“空闲”视作懒惰和失业的象征。
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年收入少于2万美元的人,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看电视等“消极休闲”方式上,而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人只花了少于五分之一的时间在这些“消极休闲”上。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有个鸡汤文叫什么来着……“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还真不是瞎诌,不过,这并不能证明人穷是因为懒。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看一下壹读君(yiduiread)之前的文章:《你为什么累成狗了还这么穷》。
参考文献
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
赵修义:《危机不仅仅是经济的,也是社会的和观念的——解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9期
谢新辉:《论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与人民生活》,《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生键红:《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