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庄子》的5个故事,藏着做人的5种境界)

前段时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是获奖者之一。

很多读者或许不知道,这位德语世界最具争议的作家,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三年前,他曾来到乌镇戏剧节,和中国的戏剧人进行了一场“小镇对话”。

对于中国文学,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喜爱,并对庄子情有独钟。

《庄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阿谷君读高中的时候,就曾被庄子的智慧深深震撼。

如今看的多了,见的广了,再回头读《庄子》,更是觉得里面蕴藏着做人的最高境界。

今天,阿谷君就带大家重新解读《庄子》,领略其中的人生哲学。

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

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蝉和小斑鸠却讥笑鹏说:“我们有时飞不到树上,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麻雀也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斑鸠和麻雀,没见过“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

没有御风而上,直冲云霄的能力,又怎会知道大鹏奋力遨游,去往心之所向时的憧憬与期盼呢?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认知和层次上,确实有高下之别。

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对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品头论足: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连个对象都找不到。
花那么多钱出国留学,毕业后的工资还没专科生高。
小小年纪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看就不是正经家庭的。
抑郁症都是没事给闲的,你让他996试试,看他还抑郁不?
……

遇到这样的人,同他们争辩,最后都会沦为一场人生攻击。

有人说,真理愈辩愈明。但争辩有个重要前提:参与的人要处于同一个层次。

与其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不如做好自己,让时间开花结果,给出最强有力的证明。

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

不要向往别人的人生

在《庄子·人间世篇》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日,庄子和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

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木一点用处都没有,用来做船,船就会沉在水底,用来做房屋的柱子,容易受到虫子的腐蚀,因为它不是一棵成材的树木,所以并不砍伐它,才能有如此之久的寿命。”

庄子听了,对弟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有些人需要坐拥豪车别墅,出入高档会所,才能获得快乐;

也有些人只需妻儿在侧,有所着落便能自得其乐。

有时候看似无用也是有用。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此时看似无用,在未来的某一天,“无用”会对你的生命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就像教育孩子,有些孩子虽然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却不妨碍他在其他领域大展才华,实现有价值的成长。

找到自我,无用的人生也能光芒万丈。

不要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你看这些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快乐。”

惠子却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相信高中的时候,很多人就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这个故事。

还记得当时老师讲解的重点,是庄子以艺术的心态看待世界,将自己的快乐延伸到外物,眼睛所见之处即是风景。

现在回头看这个故事,我又读出了些许不同的意味。

人鱼不同,我们无法判断鱼的快乐。

人和人之间,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性、认知层次的差异,其不同之处,远远超过人和鱼。

喜欢同性还是异性,打扮保守或是前卫,选择结婚还是单身,都不应成为我们评判他人道德的标准。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说过:

“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真正的成熟不是智力上的升级,而是格局上的提升。

而这个格局,就是懂得尊重他人的喜好,包容不同的观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不应该轻易对任何人和事下判断。

有时候,沉默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恐慌,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天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视权贵如腐鼠”,惠子汲汲于求的名利,他根本不屑一顾。

人生在世,财富和权力并不是唯一的指标。

被别人所裹挟,为了世俗的成功而活,是很多人迷失自我的原因。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改变,而丢失了自己的原则和初心。

当大家都迷恋快的时候,慢下来逆流而行,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

无法重来的一生,何必把世俗的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直面真心,肆意而活。别人眼中的成功再闪耀,都比不上你忠于自己的模样。

不要害怕生命的结局

庄子的妻子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岔开腿坐在地上,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

“不对。她刚死我怎么会不悲伤呢?

然而,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在庄子看来,人的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都只是自然现象而已。

过度沉溺悲伤,并不会改变自然运行的规律,让人死而复生。

但要说庄子置死生于度外,我是绝不认同的。

鼓盆而歌,只不过是悲歌当哭而已。外人看来庄子“乐死”的行为,实则是他舒缓心中痛苦的手段。

在庄子看来,死亡只是人生戏剧中的最后一幕。

既然无法决定生死,不如好好装点人生这场大梦,在梦醒之前,尽情造作。

作者:琴叶榕。人生无常,抓住写作的快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