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写在前面

亲子养育年度课程里,继前面两个月的亲子关系和个体化养育主题,五月份的主题是关于注意力的。

每个星期一我都会发出一个真实的或者经过改写的咨询案例,每个案例既侧重注意力的不同知识点,也融入每周新的知识点。

大家写作业打卡后,周三我会发出语言解析,周五会发相应的补充学习材料。

我看到很多非常棒的作业,每次看到大家在作业里把新知识和以往知识整合,并在实际中应用,我都觉得特别开心,为你们点赞!

上个星期的案例是我在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我觉得很有代表意义。征求同意后,我把毛毛妈的作业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2020年5月Week3案例

徐医生,我在孩子4岁左右就觉得有点担心。因为他性格很急躁,说话速度快,做事情也没有耐心,从早到晚似乎一刻不停。

现在5岁多了,在上数学和英语的网课,每天有一点家庭作业。5岁多的孩子开始学写字我觉得应该并不早,他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发展得不错。但是,每天陪他写作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每次都极度忍耐,但是最后都是被他气得暴走,也有几次没忍住动了手。

他做作业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就算坐在椅子上他也是一刻不停,要么抖动腿脚,要么手上一定要动,哪怕读书都要一边读一边把书页角给卷起来。

现在的情况是他每天都很抗拒写作业,我陪着他会好一点。看他写字我总是特别着急,一点都不认真,但是如果我凶了他,他就总是写一两个字就抬头看看我,找我说话。

请问我该怎么办?

以下是Lydia(毛毛妈)的答题,经同意分享出来

每次看到写作业的案例,我就会想起自己昏暗的写作业经历。

小时候我写作业会驼背会习惯性把眼睛靠近本子,我妈会把我的辫子绑在椅子上,经常在忘了的时候被拽的生疼。

我妈陪我写作业,无论是我妈还是我都很痛苦。我妈要求严格,每个字要横平竖直,不能写出田字格外,不能写错擦破擦脏,否则就会被打手,撕了重写。

可我有时候手就是不听使唤写不直,写歪了心里就害怕,赶紧擦,一着急就擦破了,然后“哗”的一声重写,再写错就得挨打。

重写时我就会非常担心出错,所以写一个字就会抬头看看我妈,我妈就会说“快写,发什么呆”。因此小时候,我一直都觉得学习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最近又仔细读了一遍伯克,对于写字为什么写不好有了了解,在给孩子启蒙的过程中也get到了老妈陪写作业的心情,对照自己当年的心情,也理解了孩子不喜欢在困难区学习的感受。所以这里要抱抱案例中的妈妈和孩子。

再说说案例中的孩子:

1

气质影响

4岁左右时,妈妈发现孩子性格急躁、说话速度快,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做事没耐心。从气质上分析孩子属于高活跃度,坚持性偏差容易沮丧,且注意力容易分散。

高活跃度的孩子进行较长时间的安静游戏本身就很挑战,案例中妈妈说孩子上数学和英语网课,有一点作业,感觉说起来挺简单的,为什么孩子做起来那么难。

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上完网课后紧接着开始写作业,需要继续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原本就很难,因为他们的额叶发育不成熟(后面详细说),而对高活跃度的孩子是难上加难。妈妈的想法可能是趁热打铁,孩子表现就会是如坐针毡。

▶建议:

自从个体化养育主题,我们一直在强调孩子的气质,是因为气质既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也会影响学习和社会交往,所以希望妈妈可以基于孩子的气质,给予理解和接纳。

合理学习时间。5、6岁的孩子相对可以很好的交流,妈妈可以尝试和孩子商量一下上网课和写作业的时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主导决定学习安排,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妈妈而学习。

可以把上网课和写作业时间分开,中间穿插一些户外活动或一些大运动游戏,如跳绳骑自行车,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脑充电。

当孩子准备回到学习状态时,妈妈可以帮助安排一些简短温和的连接活动,比如运动后洗个澡或吃一点零食看一会儿温和内容的绘本,让孩子慢慢脱离亢奋状态。

2

年龄发展特点影响

妈妈认为5岁多开始学写字不算早,孩子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较好,看孩子写字妈妈会很着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⑴从书写任务本身看,是写数字、写字母、写单词还是文字?伯克书上提到5-6岁孩子精细动作发展:可以抄写数字和简单的英文单词;6岁时,可以相对清楚的写字母,先是大写字母慢慢过度到小写字母,名字、和1-10的数字。

最开始的书写由绘画演变,中文文字的书写难度较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还是比较高,所以5-6岁的孩子如果刚开始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是可以理解的。

⑵书写需要的技能,不仅仅是手眼协调能力,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回忆记忆的能力,手腕与手指配合的复杂精细动作,这些都需要经过练习之后熟能生巧,需要动作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相辅相成。

而妈妈看到孩子写字比较着急,是因为成年人大脑发育成熟而且练习了那么多年,大脑指挥手腕手指已经形成了不需要思考的熟练路径,妈妈可以想想自己开始学习用电脑打字时,是否总会卡壳,是否很慢。

⑶书写要求,孩子最开始学会写字时会写的很大,还不太会握笔,胳膊手腕手指不太协调,有可能会顶着作业本的格子,有可能会写出作业本的格子,有可能会写的歪歪扭扭,弯弯曲曲。如果妈妈对于写作业的要求,一开始就很高,要求快、干净工整,对孩子来说有些难,不属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也会让孩子有抗拒写作业的情绪。

⑷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是高活跃度,日常活动中相对大运动游戏会占主要比例,精细动作游戏就相对练习的少,大运动有可能发展的比精细动作更好一些。

比如我家娃就是高活跃度,平时就是跑跑跳跳游戏较多,吃饭外婆又喜欢代劳,所以在精细动作方面虽然没有落后,但绝对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手巧”。

男孩与女孩的差异,虽然现在针对性别成见越来越小,不过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的给男孩多玩一些活跃的游戏,给女孩玩相对安静用手较多的游戏,不自觉中也会影响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建议:

妈妈可以尝试先让孩子从描红开始,比如临摹数字,临摹英文字母,先从简单的数字、字母开始,慢慢的可以是简单的文字,妈妈可以在本子上写,孩子用半透明的纸在上面临摹,增加写作业的趣味性与合作性。

妈妈不要急于求成,把自己对书写的反应放在要求孩子身上。给孩子多一些思考反应时间,不要对作业要求太完美,当孩子写不好时可以示范,可以暂停,可以手把手教,让孩子感受一下下笔的力度,姿势。

妈妈可以针对孩子最近发展区来要求书写的标准,相对放低一点书写要求。当孩子写歪,写错时,可以借助游戏的方法缓解孩子的挫败感和自己的急躁。比如孩子2写得不太标准时,可以说“看来天气太热了,2已经被晒蔫巴了,脑袋耷拉下来了”。

当孩子写的好时,及时给予鼓励认可,每个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都希望从父母那得到信心与认可。

虽然妈妈说孩子精细动作发展较好,但平时仍可以多做一些精细动作的日常练习,比如自己穿衣扣扣子,画画涂色,捏陶泥,剪纸手工拼贴等,把乐趣融入练习中,促进手指的灵活性。

3

注意力的特质

5岁开始上网课,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很多。

⑴学习内容,是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作业内容是否在孩子最近发展区?

如果既不是孩子感兴趣的,又不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还需要一动不动的坐着听课或写作业,高活跃度孩子就会耗费更多的认知容量,难度更大,可能就会出现妈妈说的“写作业时抖腿或一边看书一边卷书边”,或容易放弃,显得急躁没耐心。

⑵注意力本身具有灵活转移的特质。5岁孩子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虽然不太感兴趣或不太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注意力就相对容易被转移。

⑶注意力选择与持久性。高活跃度的孩子,通常都是思维发散,注意力也相对容易分散。在学习写作业时,孩子是需要选择将注意力放在作业上,并保持注意力,抑制注意力因为作业太枯燥而转移,抑制注意力因写作业环境中的其他竞争性刺激而转移。

而抑制力是受大脑额叶发展水平影响,通常在20多岁才会趋于成熟,注意力的选择与抑制都会耗费孩子的更多认知容量。5岁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抑制力,在注意力持久性方面也相对维持较短,就会出现案例中妈妈所说的“写作业不认真”。

▶建议:

兴趣激发的内在驱动力与最近发展区。

上次课徐医生讲到了兴趣对于注意力的驱动,如果一件事情是孩子感兴趣的,即使没有很好抑制力年龄较小的孩子也可以专注很长时间。

妈妈可以考虑一下网课的两块内容是不是孩子的兴趣?如果是,那形式上是不是利于捕捉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是否生动,有卡通设计,有无互动环节。作业形式是什么样的,是机械且重复性的写字(比如每道题写五遍,每个字母抄十遍)还是游戏答题小测试,类似电子游戏,过关累积积分赢奖励。这种符合大脑奖赏回路设计,既可以被捕捉注意力,也不需要太多的自我抑制力。

兴趣是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如果作业只能限于机械抄写,因为在孩子学写字初期进行一定的练习是有必要的,那是否可以灵活操作抄写数量,比如写的好的字就抄写三遍,写的稍差的就抄写五遍。这样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奖励机制,用外在的驱动力让孩子明白练习是有目标的,在不太擅长的方面努力。

学习内容、作业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

如果本身网课内容就没听懂,孩子写作业就会写不出来,孩子需要花更多时间思考,有时也会想着想着思想就开小差。妈妈可以评估学习内容是否过于超前,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

比如孩子是否已经了解数学中的基数原则,是否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再去学减法。如果没有,妈妈可以先从基础入手,尝试把这些概念融入与孩子日常游戏中,比如买东西卖东西的游戏或者简单纸牌游戏、低幼数独游戏。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和父母都减少焦虑和矛盾,孩子学起来有成就感,父母也会逃出“怎么教都不会”的魔咒。另外小学期比起学龄前,词汇掌握的更多,语言发展更好,促进了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会更好的运用思维策略,学起来知识相对更快一些。

减少环境当中的竞争性刺激,写作业的环境相对安静,温度适宜。

妈妈不要一边陪写作业一边刷手机,即使是戴上耳机也会有影响,不要低估手机的诱惑力。写作业的时间不要持续过长,过程中安排短暂的喝水吃水果休息,逐渐延长写作业的时间。

当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妈妈可以就作业内容用游戏的方式提醒一下,比如宝贝你在思考的样子很像字母G,或者可以问问孩子需不需要休息一下。尽量少用只有做完作业才能……的条件,这似乎不是商量更像强制,会让孩子既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又惦记着想做的事。

思维发散的孩子,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学习方式,我之前也安利过,便于把注意力分散的孩子重新引回主题。

除了抄写练习之外的作业,可否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录音、思维导图、游戏过程中的图片记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习的内容,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验证知识存入大脑,而不是最终形成的那张纸吧。

4

情绪影响

孩子因为写作业挨过打,抗拒写作业,妈妈状态极度忍耐,暴走偶尔没忍住打过孩子。妈妈凶了后,孩子写一两个字就抬头看妈妈,找妈妈说话。

⑴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极易发生的矛盾—-父母认为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苦心,“血压升高很上头”,孩子觉得很委屈“为啥一到作业时间爸妈就川剧变脸变后妈后爸”。

妈妈让孩子学习写作业,可能是为了孩子上小学时可以轻松一点,能更快适应。其实孩子还看不到那么远,不能理解父母展望到的学习与远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⑵孩子因为写作挨打,再看到作业的心情是复杂的,又怕又恨却不得不做,也会有种“这是为妈妈完成的事”的想法。

⑶妈妈陪写作业的状态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孩子通常都会察觉,如果是敏感气质的孩子会更容易体验和深度加工。妈妈的状态也会影响孩子写作业的情绪,是抱着快乐的心情学习还是怀着内疚的心情写作业。

⑷注意力受心理状态的影响。

妈妈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发脾气,对孩子来说算是一种外界刺激,孩子在作业上的注意力会被转移,另外,加之大脑会受情绪影响发生杏仁核劫持,使信息无法传递到理性脑,孩子可能会沉浸在懊恼、害怕、挫败的情绪中不知所措,继续写作业时就会发生写一两个字抬头看妈妈,找妈妈说话的情形。

我觉得一方面是孩子怕再“出错”惹妈妈生气,边写边想得到妈妈的确认,另一方面孩子也想寻求妈妈对自己情绪的安抚和缓解妈妈的情绪,让妈妈不生气。

▶建议:

帮助孩子建立可以理解的与学习相关的动机,让孩子能及时体验到学习知识与成功的逻辑关系,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完成作业可以得到老师的优秀评价和鼓励;写作业抄写练习可以让周测验取得好成绩;学会了加减法可以学会算账,可以自己用钱去买东西;学会了英语单词可以和外国小朋友交朋友,帮孩子创造一些使用新知识的机会。

帮助孩子一起做一份计划,让孩子了解一天的时间规划,自己决定写作业的时间安排,妈妈给予适当提醒,可以采用可视化的作息表,当孩子对一件事有决定权,他会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而不是替妈妈写作业。

陪写作业如果对妈妈来说十分难受,可以和爸爸协商,轮流陪伴,给自己一个空隙放松一下。

如果只能妈妈陪写,妈妈需要事先整理一下情绪,自我缓解一下压力。了解一些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会受哪些因素影响,随着深入了解,可否尝试放下心中的焦虑,尝试加入到孩子的学习当中,比如和孩子一起听课做笔记。

陪写作业也是一种亲子时光,妈妈如果可以轻松的心情对待学习和作业,孩子慢慢也会受到影响不再抗拒写作业。

如果妈妈已经发脾气,也不要太自责内疚,可以尝试修复一下安全环路,无论孩子被骂或是被打,这时亲子链接都会有些裂痕。

当孩子写一两个字抬头看妈妈或找妈妈说话时,妈妈可以给予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简单肯定的话语“对,是这样的”,让孩子能感觉到即使这个安全基地在摇晃但仍然还在;也可以尝试停下来,和孩子聊一聊,抱一抱孩子。

不一定是复盘,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因为什么事生气了,但仍然爱你,只是这时候的爱有些火辣,妈妈需要做一点其他事情缓解一下,比如吃个冰淇淋或糖果,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吃,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机会,让孩子重新回到安全港湾。

养育模式。这几个月的课程我们一直都强调“没有任何事情值得牺牲亲子关系”,但做起来的确好难。

生活中我们没办法时刻保持一种最佳的权威型养育模式,我们会变得想要控制,会有情绪暴走的时刻,而打孩子这种惩罚方式在这时带来的快感和即时效果会强化我们使用。

妈妈在情绪暴走之后,可以做一下自我复盘,比如整理一下哪些情况会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当情绪波动时做什么事可以使自己能够趋于平静。当我们不能采用权威型养育模式时,至少在切换到独裁型养育模式时,可以把对亲子关系的伤害减到最低。

增加孩子学习的外在驱动力。

当我们在接触一项新工作,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周围人的认可与鼓励可以给我们信心和勇气,让我们再接再厉,孩子也如此。

与其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写作业时的问题上,不如观察一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可以做一张可视的鼓励树、进步表(照片+贴纸),贴在房间孩子便于看到的地方,这些外在的驱动力会慢慢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5

是多动症吗

目前不建议对号入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徐医生之前的课也提到,虽然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是4岁以上,但实际操作中通常学龄前不做诊断,建议养育人从学习环境、养育方式、睡眠等方面调整,动态观察,因此,妈妈不要太焦虑。

幼小衔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悟

虽然我家娃还小,没有到幼小衔接的阶段。不过因为孩子接近上幼儿园的年龄,所以我还是考虑了入园问题,有些可以类比吧。

我觉得幼小衔接可以先考虑一些学习规则或学习状态上的转变,目的让孩子提前有一个了解,适应新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一定要学会什么。

比如让孩子了解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个人都要坐在书桌前先安静听,课堂上老师授课方式从以游戏引导为主转变为板书加语言讲解,互动环节相对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老师会留作业,作业内容不再以手工、图画为主,作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会被打分,有定期的考试,为了测试是否学会了课堂知识。

生活状态上也可能会发生转变,比如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吃零食水果时间,可能会和最好的朋友分开不在一个班。

另外,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提前学习,让孩子掌握老师课堂上需要讲的知识,是否利于孩子注意力集中,会不会处于一种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状态,不认真听课的状态会不会延续到课后补习班,上课时间让孩子做什么呢,既不能玩也不能讲话。

超前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长和孩子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可是我们要一直安排孩子超前学吗?这样利于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如果不超前学,以孩子的认知发展会跟不上课堂授课吗?如果会跟不上,到时再去补习是否可以呢?

这些问题我也没有想到更好的答案。到那时孩子可能会承受来自一些外界的压力,父母如果可以消化好那些外界的评价,做好孩子压力的缓冲带,加上已有的安全环路,已建立的安全的亲子依恋,我想这样的阶段不会持续很久,这段日子也将成为今后我们和孩子彼此支持的基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