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初探
西安市第26中学 李懋鸣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素养 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新课标 感知美
摘要: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依据新大纲和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索,明确审美教育以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是语文能力教育的核心。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包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得语文教学仅局限于字、词、句、篇的知识说教,在很多方面无情的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审美思维,学生学的枯燥乏味,老师教的僵化呆板,语文教育变得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偏激看法。因此对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就有了探索的必要。
一、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理论根据
相当长一个时期,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跋涉。对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途径。新的教学大纲对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作了如下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语文课程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不管是新大纲还是新课标都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那就是融民族性、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文本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教育,都明确地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提到一定的高度,这就使我们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二、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思,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基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民族性,片面理解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将母语学习视同研究语言文字科学;片面理解语文教育的知识性、技能性,把有具体、生动、活泼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培养变成扼杀个性和创造力的、枯燥乏味的纯应试技术操练;片面理解语文教育的文本性、文化性,将语文课视同于政治课或文学欣赏。我们身边素质教育宣传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补不玩的课、作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的现状中成为一句时髦的空谈。由此,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我们进行着大量的无效劳动,我们是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的理性分析,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现象当作尸体一样任意分割;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有力的措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加以培养,甚至于挥舞应试教学的大棒对其横加限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体现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性质。语文新课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对课程目标中“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作了明确加强,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基本精神在反思的基础上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作为新课标的忠实实践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不能不对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重视,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审美教学迫在眉睫。
三、文质兼美的教材内容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深厚的土壤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语文素养的提高贵在教材对学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贵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美的感悟。新教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内容无一不美:就诗歌来说,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辛的豪放、李柳的婉约、陶孟的恬淡……无一不美:就文章来说,朱自清感人至深的《背影》、鲁迅尖锐犀利的《友邦惊诧论》、闻一多浩然正气的《最后一次讲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岳阳楼记》、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醉翁亭记》……无一不美;《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提醒幸福》……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执著追求的生命美;《春》、《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无一不体现着五彩缤纷的自然美……语言美、内容美、情感美无处不在;韵律美、构思美、意境美无所不有;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篇篇皆是;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文文皆含。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语感对象,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小而言之践踏教材误人子弟,大而言之贻害教育祸及民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一重任,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一双能够发现美的慧眼,一双能够描绘美、创造美的巧手。只有让学生沐浴在美的海洋中,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现代教学艺术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得再创造,教学艺术源于教学又高于教学,是对教学的再创造。成功的教学是艺术的教学,只有艺术化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它体现了对教学的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作用,希望教学艺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我们知道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和一般的艺术相比,有它独到的地方。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尤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广泛运用,更加明显的表现出形象化、审美化、艺术化的趋势。许多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成为教学艺术化的表征。艺术有三大功用即认知、教育、审美,教学艺术中的审美功能则体现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和理解美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从教学效益出发,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这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艺术的要求。如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意识,真正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一种享受。教学艺术美是以教学内在美为基础,它要求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构成语文教学的整体美,它体现了对教学的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成功的教学能给人美的享受”,语文教学艺术就应该以其激情洋溢的魅力给学生带来审美感受,使教材的内容美和教学艺术的形式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现给学生一个整体美的语文教学活动。
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审美教育绝不是唯美教育,以获取审美感知来提高语文水平,它并不排斥对知识和能力的理性传授,只是更多地通过审美过程,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审美意识的渗透,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以春风化雨之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就为学生持续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内因,而且因为学有兴趣,就会减少学习的疲劳感,是一种积极意义的减负。没有兴趣,语文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兴趣的产生决不是凭空而来的,首先是要喜欢,其次要热爱它,最后是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喜欢的根源是什么?是美。因为美而喜欢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美的值得喜欢的。就识字认字目标来说,我们不应当一味的让学生抄写硬背·,我们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于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表意最丰富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而且就汉字本身来说,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画不美没有人喜欢,那么汉字写得好与坏同样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再告诉学生汉字在表意方面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难以比拟的,使学生对汉字产生美感,激活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文学作品来说,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其语言美、人物美、社会美、构思美,从而通过主观感受达到理性升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构思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联想感悟描述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美、发现美,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美的创造力,达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六、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双翅
语文教学既然是一种艺术,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就应改运用美的语言、动作、表情、色彩、图画、音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审美。
下面我仅举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的例子来对此作一些佐证。
欣赏歌曲:在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让学生找来磁带,上课时加以播放,同时又让会唱的学生一起来唱,听完歌曲后,在学生陶醉于美的情景中时,再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体验加以赏析,谈出自己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寻找文本的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配乐朗诵:在讲授优美的文学作品时,配以和谐的乐曲,甚至由学生自己录制配乐朗诵带加以朗诵。如《星星变奏曲》,配以理查德.克莱斯曼的钢琴曲《星空》美妙无比,《海滨仲夏夜》配以小夜曲,则感受更深。
文学欣赏:在讲授名家名作时,先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内心的灵感,再介绍他的创作风格,然后师生共同研讨寻找作品中的美,最后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美来。
感悟自然:在讲授借景抒情的散文时,先让学生用最美的文字描述生活中与此相关的美景,再共同探讨文本中的美,最后把生活中的美用文字加以描述,作为写作内容。
于漪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的科学美和教学表达的形式美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种各样的美的课堂形式,是教学审美的辅助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的双翅,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老师翱翔于美的天空。
总之,我们相信语文美感教学的可行性和生命,因为它牢固地立足于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学集中体现了:面向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使我们的语文教育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唤起生命,在审美中绽放出生命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