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说一部电视剧作品

昭为光明,焯指透彻,志作记录。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昭焯志]关注,看见人文,社会,教育万花筒。

春节假期,因为疫情的发生,在家的时间被大幅度拉长,我也能时不时看一看电视剧。于是补课,把一直心心念的《大明王朝1556》翻了出来,尽管并没有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但依然对这个制作精良的历史正剧竖起了大拇指。网友还戏谑到,看完《大明王朝》,感觉《权力的游戏》只能改名叫《权力的斗殴》了。(如有冒犯权游粉丝请多包涵。)
这部剧也跟目前的一些状况遥相呼应。让人不禁觉得,尽管历史不会以一种简单的模式重复,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现实的中国可能依然活在历史的中国中。由于电视剧所涵盖的故事和人物太多,也不想剧透太多,这里就说说两个部分的内容。
改稻为桑,毁堤淹田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首先,这个故事开始于明朝嘉靖三十多年。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那个时代的明朝如同一台破旧机器,虽说还在艰难运转,但终归许多零件腐朽衰败,朝臣们都拆了东墙补西墙,随时随地有崩坏的危机出现。
在最开始,就告诉我们,故事发生这一年,由于修葺宫殿、沿海要打击倭寇、北方要驱逐鞑子,年末支出大大超额,财政赤字高达一千多万两。里面核心的迷雾我不去多讲,而结果便是,由于国库亏空,内阁首辅大臣严嵩想到了一个国策—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百姓、温饱是第一需求,所以有了田地就等于有了固定的粮食来源。而由于蚕丝比一般粮食值钱,以严嵩为代表的大臣就想把农田改为桑田以增加蚕丝产量,从而增加丝绸产量以出口换银子来填补国库的亏空。
但这样一来,百姓若没有田地,就只能买粮食,而且随着田地减少,粮食价格肯定会涨。换句话说,就算人民农民改种桑田,但桑苗的价格却是取决于官府和大户的,百姓怎么折腾,命运都在他人手中。
其实改稻为桑并不会激起民愤,政策本身很难分出好坏,但真正分好坏的恰恰在于执行政策的人以及所执行的方法。所谓的政府干涉,领导决策想得很理想,但下面实施的人却不择手段,换句话说,也许正是因为上面领导权威性太大,所规定的指标,底下的人也只有硬着头皮完成了。例如改稻为桑过程中必定会毁堤淹田,逼着百姓把土地贱卖给大户,官员从中获利等等。所以,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将天下百姓推入水火之中。
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改稻为桑,这一段是创作者虚构的剧情,其真正的背景是明朝中晚期的土地兼并。这里涉及到正史我便不再多讲,但你我都知道,类似改稻为桑这样的事情,每个朝代都有,不是吗?
至于剧中改稻为桑的结果到底如何,大家可以去电视剧里一探究竟,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嘉靖与海瑞
历史剧我看得很少,但这部戏给人的感觉是把当时明朝的政治体系纳入到一个阴阳八卦里。君父与子民、忠臣和奸臣、还有这部戏的两个核心人物——海瑞和嘉靖、无不体现着一阴一阳、相生相克。
我这里只讲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嘉靖,他作为权利的巅峰,是封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他又有着和其他皇帝很不一样的地方,他信奉道教,以养生为人生目标,可以做到二十年不上朝。但他依然渴望权利,不可避免认为“国家财富为朱家一脉之私产”,所以依然要维持国家的运行。
他是自私的,却又是聪明的。他把自己放在幕后,制衡并且操纵着所谓的派系斗争,认为“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嘉靖以这样的理念来治理国家、稳固自己的威望与政权。不得不说,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他至阴,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说阴极的象征是嘉靖,那么阳极的象征便是海瑞。原作者刘和平也表示“太极先是生太阴,这个太阴就是嘉靖,由于只有太阴在发动,所以开始时的局面乱成一团,接着阴极阳生,太阳出来了,海瑞就是太阳。嘉靖、海瑞这两个人是故事的发动机,周围所有的人都是八卦,都围绕阴阳两极,也就是这两个人旋转。”
海瑞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无党无派,熟背《大明律》,一心渴望政治清明。因此,他敢说,敢做,像一把纯粹又热烈的剑,直接划开了明朝腐败的外衣。而且他很有能力,例如他修筑水利工程,解决了困扰几百年吴淞江淤塞的问题。据说,没有海瑞,就没有现在的上海。
这样的一个处于权利底层,成为封建王朝最大受益者的完全相反面—海瑞作为封建制度的挑战者,无畏而无不畏,穷尽一生履行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
这样的两个人,或者这样的至阴至阳,能够互相融合、互相认同吗?
我这里引用嘉靖和海瑞的对话作为答案吧。
嘉靖:
“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海瑞一定也认为嘉靖是个聪明的人,他参透世间万物,懂得相生相克。但作为皇帝,他却是不合格的;去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行不通的。尧舜禹汤、汉文帝、唐太宗等等帝王,哪个是把自己放在至阴之地窥视一切,不都应是站在阳光下缔造盛世吗?皇帝尚且如此见不得人,文武百官该将如何,天下百姓将如何。
所以,当嘉靖的问到:那些创造过辉煌盛世的皇帝去了哪里?
海瑞答:都在。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写在结尾
总的来说,与以往历史古装剧黑白分明的差别在于,刘和平导演的这部《大明王朝1566》,将腐败的制度性肌理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将封建皇权的原罪实实在在地呈现了出来。皇权是封建制度弊端的本质,也是封建制度利益的本质。相悖与徒劳充斥着整个作品,但“从来治世民为天”却永远值得为之抗争。
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实,以历史的经验知明暗。所以,推荐给大家。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立刻删除)请扫右边二维码欢迎成为
昭焯志的读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