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

上周末回家,看到儿子的暑期读物中有《平凡的世界》一书的精编普及版(40万字),想起当年未曾看完百万字原版的遗憾,遂花了几天功夫把书翻完,也算是一了当年心愿。
书中主要描述了1975年到1985年大约十年间一众陕北农村人物在时代巨变大背景下的艰辛奋斗历程。人物主线是原西县双水村孙家两兄弟以及田家两姐妹,貌似没有特别坏的人,虽然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人不堪回首,想来令人后怕,但总体还是比较正能量的,歌颂真善美,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结局算是圆满。
虽然小说以陕北农村为背景,但作为一个来自邻近省份山区的70后,对书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还是觉得很熟悉的,好多方言俚语的的说法一样或者能够迅速揣摩其含义,读来甚感亲切。特别是孙少平在县高中读书期间的心路历程,包括他的情窦初开和无疾而终的初恋,都写得十分真切,让人很有共鸣和带入感。
相比平凹叔描写故乡唯美而灵动的文字,路遥的文字更加写实,也就更加残忍一些(真相总是难免有点丑陋?)。比如小说一开就篇写到的:县城石板路上到处漫流的肮脏的污水,学校操场被人群踩踏成一片烂泥滩,很容易就勾起了俺童年的记忆,当时确实是这样的。当然也有很多鲜亮的时刻,比如山坡上蓝格莹莹的马兰花,河坝里飘飘荡荡的信天游,街角处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故乡就是这样,让你又爱又恨,既想逃离她,又想依归她,总是爱恨交织,这情愫,剪不断,理还乱。
世易时移,小说中的生活场景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互联网的兴起,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公家饭私家饭都能吃饱。90后和00后,已经很难再体会到当年那种生活的苦涩了,但是,俺觉着,让小孩子看看此书,有助于让他们了解父辈、爷爷辈的生活经历,特别书中的几位青年主人公,面对生活磨难不屈的奋斗,面对情感的真挚和坚守,面对责任的勇敢和担当,也许仍然有超越时空的感召力,能够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当然,由于路遥先生英年早逝(其病故于1992年11月,年仅42岁),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尚未进入深水区,书中的一些观念现在看起来还有些落后,顺从主流意识形态比较明显,但俺觉着还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社会纯朴的风貌和人们真实的心态,每个人(或者说每代人)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不应过度苛责。
生活没有如果,个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时代。路遥先生的青年时代,确实是苦难深重,但这也需要放到当时的内外部世界形势下来看。他在文中写道: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你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难,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路遥先生起书名叫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活在平凡的世界,纵然再苦、再累、再卑微,都要努力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