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课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

18 只有一个地球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教学力求体现这一理念。本教学以疑探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接着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点拨,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以读导悟,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地球仪。

2.准备地球的一些相关数据,地球遭破坏的图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地球和人类关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2.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像,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3.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大家认识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地球)大家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地球,你真美呀!地球,你好伟大!)

4.揭示课文题目,引发质疑。

今天学的课文的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看了课文题目,你的脑海中一定涌出一个个小问号,快说说吧!(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的情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有学习的动机,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愿望。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提出疑问。

二、逐步引导,自学自探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整理出了今天的自探提示。

1.出示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和词语。

(2)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注上标记。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2.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设计意图:自主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

三、小组合作,解难质疑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交流,逐一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合探,交流感悟。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出示生字,交流书写。

①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

②学生自由说。

预设:“蔼”和“竭”有一部分相同,可强化不同部分,以区别字形;要注意指导“莹、资、篮”和“滥”的读音。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4)你能根据本文描述的地球的四个方面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尝试概括)像这种把每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叫“段意合并法”。

(5)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①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②导读:这句话中,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请你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学习方法,这使得学生对识字、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识字、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读完之后又能在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学习。

四、“聆听”地球,美丽、渺小

1.过渡:是啊,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就能听见地球母亲在跟我们诉说呢!我们先默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听听地球母亲首先会和我们说什么。

2.学生认真阅读、倾听。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3.汇报交流。

(1)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你是从哪段文字听出来的?那我们一块儿来瞧一瞧吧。大家闭上眼睛,地球母亲正在向我们走来,看看,她长什么样?

②出示图片配句子教师范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③说说你看到的地球母亲。

④地球母亲如此美丽,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2)渺小。

①是从哪儿“听”到的?

②小结:是的,如果我们把地球跟太阳作个比较,一个太阳抵得上130万个地球呢!(生感叹)地球是渺小的。(出示词语:渺小)::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1 非常微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聆听地球母亲的情境氛围,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真实、具体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五、课文回顾,质疑再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许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请提出来吧!(预设: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地球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再次质疑,能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提出更有价值、值得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挖掘文本打下基础。

六、结合课文,拓展训练

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1.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形式感知课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从而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妙处。

第二课时

一、激情回顾,质疑导入

1.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好多有价值的问题,想想哪些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或者是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请大胆提出来吧!

3.学生提问。(重点问题: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设计意图: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二、放手学生,引导自学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心声,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美丽与渺小。接下来,就让我们像上节课那样,默默地读,静静地“听”。

2.出示自探提示:

(1)默默地读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向我们诉说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读书“聆听”。

4.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疑

过渡:通过读文你能听到地球母亲在说什么?

(一)自然资源的有限。

1.地球拿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板书:有限)能举例说明吗?(指名交流:如,矿产资源的生成、土地资源的有限……)

3.总结:这类资源来得不容易,我们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真是“来之不易”。地球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养育了人类,多么无私啊!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地球真是太可爱了。)正是由于她这么可爱,作者给了她一个怎样的称呼?(称她为“人类的母亲”。)地球的确具有母亲的情怀,你说地球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生口头填空,如“可爱的母亲”“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乐于奉献的母亲”……)

(二)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根据各自所画的内容回答。

2.第4自然段写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读到这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指名交流环境问题和由此造成的灾难。)

3.不光是这些,看看地球每天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2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4.母亲原先健康的身体已经伤痕累累,满头的秀发已经脱落,先前明亮的眼睛已经暗淡无光。你们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母亲的现状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合同交流:

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三)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不能移居。)

1.你是从哪听到的?

2.结合回答出示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3.还有谁也听到了这个意思?说说看。

4.40万亿千米!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远了!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补充地球母亲每天发生的变化,即地球母亲每天承受的痛苦,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四、感情诵读,深化表达

1.我不由得想起了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文章——《田野里的哭声》。想听听吗?(教师感情诵读)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

…………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2.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昨天,我们的母亲(  );今天,我们的母亲(  )。而伤害母亲的竟然是(  ),这才是最让母亲心痛的!

3.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必说了。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作为她的孩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答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直面的问题。大家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写下来吧。

4.学生思考、写作,然后全班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阅读探究之余,做到读写结合,既是一次小小的课堂练笔,同时也是一次自己心灵的舒展与释放。让地球妈妈从此不再伤感与流泪,让地球儿女们一起呼唤、呼喊——“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激起学生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理解课题,回顾拓展

1.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在“地球”前板书“只有一个”)地球的明天会如何,就在于你我他,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警示同学们,大声读——只有一个地球。

2.作业超市。(任选一个)

(1)科学考察活动:关于水、大气、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调查报告及治理建议。

(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区去作宣传,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3)创作环境保护广告语。

设计意图:布置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既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以及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这样,学生便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另外,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在用语言说,而是在用心说,在用情说,在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