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是一场最大的人生骗局(6000字成长硬核干货)

↑蓝字关注「Kris在路上」
后台回复“15”,
参与2020年第15周抽奖送书《高效休息法》
这是K叔的第1131篇原创作者:Kris(K叔)首发:Kris在路上(krisgtd)个人微信:ursosonice8大家好,我是K叔。最近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些把人的成功归因为“命中注定”的观点。
比如,前不久《一年带货20亿、完胜李佳琦的“淘宝一姐”薇娅要直播卖房了:为啥钱都被她挣了?》和一文里,有的朋友就表示:
“薇娅能成功,是因为她有三套房可以卖。”
可是,我们怎么不想想,她的三套房是怎么来的?总不能是大风刮来的吧?
那是她很早就开始打拼挣来的。
所以,我们不要陷入到”固定型思维“里去。
今天我给大家一篇以前的文章,来讲讲思维和成长。
1智商测试,是一场“骗局”大家从小到大一定很熟悉一个概念,就是: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我猜也一定有很多同学们做过类似的智商测试,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智商测试这件事的理解,完完全全的错了——我们通常会把智商测试看成了一种变相的算命:测试分数高,说明脑子够聪明,大概率也能获得未来的成功,相反,分数低的人,只能被归为普通人甚至是笨蛋,未来多半也没有大获成功的可能。
于是,面对智商测试,高智商的同学自鸣得意,感觉天赋异禀,而得分比较低的同学,对于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闷闷不乐。
智商测试的发明者,是法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叫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他20世纪初在巴黎设计出了智商测试,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们在智商上比个高低,而是为了鉴别那些无法从巴黎公立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的孩子,通过设计新的教育计划,让这些孩子回到正轨。在他的代表作《儿童学的新观念》中,通过对几百名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孩子,进行研究后总结道:一些现代哲学家断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这个定量是不会越来越多的。我们必须同这个残忍悲观的结论进行对抗……通过练习、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方法,来设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以及判断力,让自己切实变得比以前更聪明。他并没有否认“不同的孩子智力是不同的”这一观点,但他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的根本改变。而这背后,其实就蕴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如何理解呢?不多赘述,两张图来了解他们的定义(建议认真看图)。
2如何判断自己处于哪种思维模式?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自问自答来分析你处在哪一种思维模式,下面有四个问题,请阅读并判断你对这些表述是否同意:1. 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2. 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3. 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4. 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改变。问题1和2,就属于固定型思维,3和4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前者,也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所以,你并不孤独。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
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人,就像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前一种,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比如考砸一次,输掉比赛一次,面试失败一次,这些挫折,会被自己解释为“我不够聪明,我没有天赋”。但是在成长型思维的人眼中,他们不会把挫折当成失败,而是把“不再成长,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当做真正的失败。就像我们经常会有的一种误区: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我自己不够聪明,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但是,成长型思维就会引导我们相信:努力可以提高你的能力和智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而两种思维模式,就像两种信念,不是所谓的「本性难移」,而是可以自主选择的。改变信念,改变思维模式,你的心态和行为也会跟着变化,接着便是人生。3为什么我们会成为「固定型思维者」?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说:“我不会将世界简单分成强和弱,成功和失败……我会把世界分成 「好学者」和「不好学者」。”为什么会有好学与不好学之分呢?其实,好学与不好学,也就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分。我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在婴儿时期每天都在竭尽全力地扩展自己的技能,就像走路,就像说话,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事,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也不会担心自己说错了话而不再尝试,不会因为摔倒了就再也不愿意站起来。可以这么说,我们天生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尤其是在婴儿时期,但是随着我们年纪增长,阅历增加,与这个社会接触越来越多之后,我们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之后,从成长型思维,变成了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昨天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四口围在一起看电影《哈利波特》,这也是我们未来春节的保留项目,在看着哈利波特从小就天赋异禀,能力超群的时候,我开始反思:或许,我们的成长型思维,就是被一个个这样的故事所毁灭的。想想看,从小到大的电视电影里,我们最爱看的就是那些「超人」形象,尽管他们也会历经苦难,但这些故事中,最让我们心潮澎湃的,通常是主人公超乎常人的天赋或者极为神奇的经历。这种故事情节,固然可以吸引我们的眼球,看得很爽,但在潜意识里,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固定型思维,那就是,能力都是天生的。就像以前看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几乎每个主角都不是凡人。说实话,这些小说我已经很久没翻了,当时看也是图个热闹,但直到现在,我对于几个主人公的认知,依然是他们「生来彪悍」。比如,郭靖傻人有傻福,入了「仙境」,得了高人指点;比如,杨过天生聪明,智商过人;比如,张无忌也是机缘巧学会了九阳神功;再比如,段誉忽忽悠悠就学会了激光手,虚竹啥都没干就开挂涨了几十年内功……不得不说,这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多多少少开始相信,牛逼的人,天生牛逼,反倒是他们的努力,只是轻描淡写而已。当然,电影电视只是一个缩影,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类似的神奇故事,我们从小也听过太多的所谓「这孩子真聪明」的夸奖,让我们失去了对『努力很重要』的认知,打碎了我们原有的「成长型思维模式」。4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对我们造成哪些不同的影响?我们来讲四个方面:1.学习认知固定型思维的人,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更在意这件事本身是不是能够让自己获得技能的提升,实现个人的成长。所以,在学习方面,两种思维,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极大。有一个心理学研究,给一群四岁的孩子两个选择:一是拼简单的拼图;
二是拼复杂的拼图。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选择第一种,而且不厌其烦地重复选择这些简单的拼图,因为在他们心中,不犯错就是成功,不犯错就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所以,他们也就更倾向于一种「安全且稳妥」的选择。但是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会把复杂拼图看作是一种挑战,不会担心拼错而被人当作“笨蛋”,错了再拼就好了,只要能完成这次挑战,就代表自己比以前的能力更高了。他们心目中的成功,是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成功就是越来越聪明,而不是不犯错。不同思维模式的人,连脑电波都是不一样的。研究显示,固定型思维的人,只会对反应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比如上学的时候,他们对于分数、排名特别在意,在公布答案的时候也仅仅关注对和错,即使答案错了,对于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加关注那些可以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他们关注点在错题上,在如何让自己不再犯错上。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当然,两种思维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学习上,在很多方面都有普适性,比如商业管理、人际关系,婚姻情感,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几乎决定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状态。2.情感认知假如你被某个没良心的欺骗了,在分手之后,你会如何对待这份感情经历呢?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感到自己被他人的拒绝和欺骗贴上了标签,而且是一份永久性标签,好像陪审团下达了判决书:“你并不招人喜欢”,所以,他们会猛烈抨击对方,甚至选择报复。也就是说,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痊愈的能力,他们想做的就是去伤害那个使他们遭受痛苦的人。类似分手导致情杀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造成的悲剧。他们认为复仇才能对他们自己提供补偿,但事实上,这反而成了他们真正无法疗愈的创伤。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同样为分手感到痛苦,但他们选择了理解和原谅,并且继续生活。他们被伤害的很严重,但是更希望从这段情伤中,得到一些领悟,让他更明白如何去爱,如何去相处,如何去更好地开始和延续一段亲密关系。书里提到一位成长型思维的女性,她说:“我不是圣人,但我知道,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必须去遗忘和原谅。虽然他伤害了我,但我面前还有一生在等待,如果我一直生活在过去,那我就太蠢了。”3.商业认知大家都知道,当年美国汽车行业在全球一骑绝尘,福特、克莱斯勒等,都是超级巨头,而有一个人,竟然在这两家汽车巨头都做过CEO,他叫艾柯卡。这个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只要一上任,就能迅速让公司业绩实现扭转,短期内获得超高盈利,因为他更关注于短期利益,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证明自己。但是,这一点也让他尝到了两次被解雇的悲剧命运,正是因为他过于追求眼前,不敢创新,坐吃山空,公司在短期盈利之后,很快便迎来了衰退。当年克莱斯勒的车型,几年来没怎么变过,市场抱怨声音那么多,艾柯卡置若罔闻,结果日本汽车横空出世,以更便宜的价格和更省油的车型,横扫美国汽车市场。艾柯卡,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CEO,他一味想要证明自己,而放弃了让公司和自己实现长期成长,也就无法逃脱被解雇的命运。未来还想给大家分享一本好书,叫做《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作者是微软的印度裔CEO萨提亚。
当年他临危受命接管微软,而他在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求所有的微软管理层都去读《终身成长》这本书。因为他发现,当时的微软,大公司病蔓延。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创新和努力,业绩下滑也无法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人人都不愿尝试和冒险,为了不犯错,选择逃避责任,甚至指责他人。而萨提亚坚信,要想实现微软的重新崛起,必须首先改变微软人的认知,建立成长型思维理念,也正是这次思维升级,让微软在后来完成了一次巨人的逆袭。4.个人认知虽然K叔我也是个管理学类的在读博士,但说实话,我对管理学的认知实在太浅薄了,所以最近一直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的内容。精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彼得德鲁克老爷子开篇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就只说一件事:“卓有成效,是可以习得的。”因为他看到过无数的管理者,会把「卓有成效」这件事当成一种无法学习的天赋,好像那些高效能人士,都是天生如此的。△ 之前我在朋友圈发的读书笔记(欢迎加我微信ursosonice8?)这其实和我们的「成长型思维」完全契合,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好,首先要相信,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可以习得,你是可以做出自主选择的。包括我坚持了三年多的周记,现在已经快155篇了,累积了350万字,雷打不动地交付给周记群的小伙伴,而这个输出过程,收获最大的就是我自己。因为每一次的复盘,都是对成长的总结,我相信未来可以更好,所以我愿意用现在的努力,来换取更多未来的可能。
△ 我的周记文件夹(后台回复“周记”,可以免费阅读3篇)《终身成长》里,案例最多的就是体育明星,比如我们很熟悉的迈克尔乔丹,他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今天我们不聊乔丹,毕竟离我们稍远。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伟大球员,科比,也是我最喜欢的球员之一。科比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凌晨四点钟的太阳。”相关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我今天不赘述了,直接放上一个视频,也是我每次看到都热血沸腾的一段视频:
5如何从「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转变呢?读到这里的同学,可能会有一种鸡汤的感觉,其实就像李笑来说过的,所谓鸡汤,就是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浓缩版。这些鸡汤,只告诉了你结果,却不给你勺子,不知道该怎么喝。但《终身成长》绝不是这类鸡汤书。比尔盖茨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就说:“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具体方法怎么做呢?我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一共四个步骤:第一,学会接纳自己。一定会有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坏了,我就是那个固定型思维的人啊!”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只是拥有一种思维模式,而是两种思维的混合体,有些时候,我们偏向于固定型,有些时候我们又是成长型,所以,即使你感觉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固定型思维的问题,也没有关系,先要接纳自己,而不是对自己给出一些评判。把这些评判的标签先撕掉,开放地接受这一切,不要随意指责自己。第二,观察与分析。试着找一张纸,列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固定型思维。比如,在学习认知上,是否你也相信智商最重要?比如,在职场上,是否你也相信高效是天生的?比如,在面对挑战时,是不是下意识会选择逃避?……列出来之后,可以试着还原一些场景,什么状态下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先观察,再分析原因,不用着急做评判。第三,命名。啥意思呢?就是给你的固定型思维,取个人名。这也是很多国外心理学家喜欢用的一招,就是给你的某些理念或者心理,设定一个具体的形象。就像你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固定型,一个是成长型,固定型的人,就像你身边的一个有些陌生的朋友,比如我们提到的那位CEO,艾柯卡,那我们不妨就取这个名字。(当然,你也可以思考一下身边有没有很强烈固定型思维的人,干脆就把这个人当成代言人)第四,教育和交流。命名之后,接下来就是教育和交流了。你要试着和那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作交流,并且教育和引导他。一旦我们的固定型思维冒头了,这个时候把他想象成艾柯卡,然后尝试阻止他,说服他,或者邀请他一起来接受挑战。当我们把这个心理过程变成一种具体形象化的场景时,思维转换的难度也会极大地降低,也会有趣很多。6一张图小结好啦,洋洋洒洒又是5000多字,但其实书里还有很多精华,强烈建议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下全书。最后,我想用一张图来做一个小结,来自于吴军博士专栏的一篇文章《如何做好一件事?》:这是一个字母“Z”,上下各有两根线,中间有一根斜线将他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如何理解呢?下面一条线是基础,叫基线,它代表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基线的基础上,而我们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上面那条线,是理论上的极限,也就是理论上的天花板,就像造物主创造这个宇宙时留下来的,比如光速,能量守恒,属于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事业的天花板。这条线,是要让我们知道极限在哪里,才不至于相信那种“只要努力,就没有极限”的鸡血傻话。最重要的,则是中间那条斜线,就像一个能够扶着向上攀登的绳索和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在「成长型思维」下,不断学习的过程。下面的斜线比较粗,因为在学习之初通常都比较简单,但是越往上越难,绳索也越细,也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们要实现终身成长,需要做的是:努力沿着那条斜线向上爬,尽力提高自己的基线,直到那条天花板,然后再寻找一个新的领域,继续攀升。不过现实是,达到天花板的人太少太少,哪怕只是成为斜线上的前20%,就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强悍的人了。共勉。-END -作者简介Kris(K叔),专栏作家,会计学博士在读,央企总部辞职后开始创业,行动服务平台「一行DoMore」创始人。5年陪孩子阅读500本书、半年拿到10个世界500强Offer、两个月在职状态考取博士、一个月瘦20斤。新书《引爆自律力》当当新书榜第一。个人微信:ursosonice8(如果没回复,应该是忙晕了)扫码关注「Kris在路上」↓了解我更多【Kris是谁】?他在北京自律10年,30岁在家带娃年入百万【宠妻狂魔】?疫情下的情人节:想起8年前的婚礼上,我哭成了傻逼【独特热点视角,百万阅读】?李文亮医生的“造谣”33天武汉女生宿舍被志愿者偷拍:疫情之下,我还是高估了人性“我没有爸爸了”,武汉封城第27天,最难的是这些人【提供新知】?“太贵了,我买不起”:你说的话,暴露了你的认知边界↓点击「阅读原文」加入Kris的核心读者圈如何将摆脱混乱的生活,从每周输出周记开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