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课研究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彭应奎,来自江西金溪锦绣小学,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29组的成员,很高兴与您在一课研究的微信平台中相遇。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数学中的“确定性”与“唯一性”

读一读:“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数学中的“确定性”与“唯一性”

20201029听一听来自一课研究08:27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59-61

课前思考:

除法源于“平均分”,在表内除法中,孩子学习了 除法的两种含义——“等分除”与“包含除”。

在日常生活平均分物的时候,结果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余数为0),这是表内除法涉及的内容;一种是在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所要研究的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主要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其中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中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分别对应着教材的例题1与例题2。

例题1借助平均分6个草莓和7个草莓,让孩子感悟分物的两种情况,进而建立有余数的除法这个概念。不过,教学实证表明例题1会对孩子以后的认知造成一定的干扰。干扰原因现借助教材例题1具体分析如下:

       例题1的意图在于让孩子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一种是在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然后引出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每2个草莓摆一盘,6个草莓,正好可以摆3盘。也就是说,需要3个盘子。这一点,孩子完全可以理解。

每2个草莓摆一盘,7个草莓,发现摆3盘后,还剩1个草莓。教材特别提醒,这还剩下的1个就是余数。换言之,需要3个盘子,另一个草莓没有盘子,是放在盘子外面的。对于这一点,孩子也能完全可以理解。

那么,干扰何在呢?请看教材例题5:

      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问他们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22÷4=5(条船)……2(人)。然后通过分析,明白余下的2人也要租一条船,因此,至少要租5+1=6条船。对于这个结论,孩子依然可以理解,没有任何难度。

现在,我们把例题1与例题5结合起来考虑,假设我们这样问——至少需要多少个盘子来装下这些草莓?这个时候,孩子会回答需要3+1=4个盘子。那么,是否会有孩子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那个剩余的1个草莓,到底要不要用一个盘子来装?怎么一会要,一会不要。这就是干扰元素……

再来看看教材例题2的编排:

      用小棒搭独立的正方形,可以发现用8根小棒,正好可以搭成2个正方形。换言之,8根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4根,且没有剩余;9根小棒、10根小棒、11根小棒则在平均分后出现了有剩余这样一种情况。由此可以看到,例题2可以承担例题1的功能,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这个要研究的内容来。同时,例题2还承载着自己的功能——借助用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让孩子明白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

基于以上分析,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起始课上,我将例1、例2进行整合,更多的教学依托例题2来展开。

        另外,有余数的除法还涉及到“周期性”的问题。换言之,“周期性”的问题是有余数除法必须要面对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教材的例题6就涉及到“周期性”问题研究:

     “周期性”问题中,可以利用余数来确定有关的位置问题,回答第几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基于“周期性”这个方面研究的需要,我设计了课前谈话的部分就是让孩子在右手上数数,并判断数到什么数字的时候,这个数字落到哪个手指头上。

      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让课堂谈话可以更好的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服务。

教学进程 :

一、谈话,感悟“周期”

PPT出示右手图,按自然数顺序从大拇指一直数到小拇指,依次循环的数,并依次标出数据1——30。

师:教师有个神奇的本领,只要你报出一个数字,我就知道这个数在哪个手指头上,你们信吗?

孩子们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判断数字落在哪个手指上”这个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渗透“周期性”的除法研究问题。

二、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回忆表内除法的含义(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 。孩子动作操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师: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你能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表达如下:8-4-4=0,   8÷4=2

师:这里的8、4、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8表示8根小棒,4表示每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2表示可以搭2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两个沟通:

一是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中除法算式来源于减法算式,是减法算式的一种简便记录。

二是沟通图形与算式(减法算式、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孩子的脑海中建立动态的概念画面。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不能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依然是孩子动作操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8根小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生1:9-4-4=1(根),

生2:9÷4=2(个正方形)……1(根小棒)

师: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9根小棒搭正方形,可以搭成2个正方形,还有1根小棒多。

师:我点一个数,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它属于哪个部份吗?

( 教师指向数字“9”,学生环绕全部的9根小棒;教师指向数字“4”,学生指向图中的一个正方形;教师指向数字“2”,学生指向2个正方形;教师指向数字“1”,学生指向余下的1根小棒;老师报出数字“8”,学生说两个正方形共用了8根小棒。)

师:老师指图形中的一部分,你能说出相应的数字吗?

生:……

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指着说——图形到数,数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再次沟通算式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联系分成两个层次。层次一是由图形到数,层次二是由数到图形。

    师小结如下:这个算式表示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成2正方形,还有1根小棒多。省略号表示剩余,1就是是多余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不够一份的那一部分)

环节三:发现规律,理解关系

1.数形结合,巩固含义

(1)分别用11根,12根,13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还剩下几根小棒?

要求在本子上画出图形,写出算式,并沟通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

11÷4=2个…3根, 12÷4=3个,13÷4=3个……1根

(2)继续摆小棒,14根,15根,16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还剩下几根小棒?

要求先在脑海中想象画图形,然后再把脑海中的画面在本子上画出来,写出算式,并沟通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

2.观察思辨,发现规律

(1)分别用17根小棒,1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还剩下几根小棒?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同学们观看教师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再次沟通图画与算式之间的联系。

( 教师指向数字“17”,学生环绕全部的17根小棒;教师指向第一个数字“4”,学生指向图中的一个正方形;教师指向第二个数字“4”,学生指向4个正方形;教师指向数字“1”,学生指向1根小棒;)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明白17÷4=4个……1根这个算式中的两个4有着不同的含义。

(2)根据17根的结果,快速推测18根、19根、20根的结果。学生齐答,教师板书如下: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20÷4=????(顺势给孩子挖坑,看孩子是否会上当。)

师:为什么不是4个……4根呢?哪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生:多出来的4根小棒,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师:余数会不会是5呢?6呢?7呢?8呢?

生:不可以,因为当余数到了4根的时候,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师:因此,余数要比除数……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反过来说,就是……

生:除数要比余数大。

环节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在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几?

(2)在□÷□=□……□中,被除数是A,除数是B,商C,余数D,D=4,问B最小是()?

三、回顾,揭示奥秘

回到上课导入时的手指游戏,指出游戏奥秘就在于把这个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这个数就在第几个手指上。

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确定计算的结果。顺势引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除法竖式。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出现了下列问题,需要改进:

1.在教学17根小棒,18根小棒搭正方形的时候,过于急切的让孩子写出除法算式,导致部分孩子写不出除法算式。应该还是要引导孩子先画图,利用画图得到正确的答案。

2.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环节,走得太快。换言之,有直接告知的味道。也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有点卡壳。应该多几组除法算式,让孩子发现规律,当除数是4的时候,余数都是1,2,3循环,再让孩子明白感悟余数要比除数小。

3.整节课都是搭正方形,除数一直都是4,容易给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比如: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练习关节时,□÷□=□……□这种类型的练习题,方框给孩子感觉是依然在搭正方形,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应该改为()÷()=()……( )。

4.为了让多数孩子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必须还要投入一节课去让孩子圈一圈,画一画,在圈与画中感悟到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它们与被除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才能过渡到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技能训练。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8÷4=2(个)

9÷4=2(个)……1(根)

11÷4=2(个)……3(根)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20÷4=5(个)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