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珠市口其实和珠宝没半毛钱关系!倒是老北京人的分水岭!!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沿前门大街往南,和两广路汇合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珠市口,现在,这个珠,是珠宝的珠,如果您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以为这里是珠宝集市,那就错了,因为,这个地名是当年雅化的产物,原本啊,这个珠市口,就是贩卖生猪的集市。
以珠市口为界,沿两广路上的大街两侧,分别被命名为珠市口东大街和珠市口西大街。我们的录音师乐乐,当年,就住在珠市口东大街255号,那是一个大杂院,并且,院子很深,院套院里面有三进大院子,由于是单位宿舍,里面住着的邻居都是同事。院子里还有一个防空洞,别看我们的录音师乐乐是位女同志,当年,也和小男孩们一起,进去探过险,当然,这个“探险”是带引号的。这个大院子,后院以前是通大江胡同的,后来给封死了。而东起珠市口,西到虎坊桥,这一条在两广路上的大街,被命名为珠市口西大街。在这条大街上,历史遗存非常丰富,现在您可以看到的有丰泽园、晋阳饭庄、纪晓岚故居、珠市口教堂等,那已经消失的还有著名的开明戏院。虽然这条大街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但这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仍然值得我们一再回忆和追寻。
今天,我们继续这一周的特别策划主题,说说北京带口的地名,今天,我们和您说说珠市口。
珠市口位于北京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以前,东为崇文区,西为宣武区。现在,东为东城区,西为西城区。以前,这里是外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由于它正好处于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人来车往,十分繁华。北京地铁7号线,特别有珠市口一站,就在珠市口基督教堂的西南边一点,您看看,这座车站的造型,可和一般的地铁车站不同啊,珠市口站的设计重点体现前门、大栅栏一带商铺林立、青砖灰瓦的特色,浅棕色立柱和仿木斗拱浑然一体,看起来如同高大的古牌坊;进到里面,珠市口车站借鉴南方园林小品设计的菱形万字图,同样的图形,在站厅层的墙壁上,又被演化成了八角形,颇具北方特色。
珠市口开明电影院(已拆除)
节目一开始我说了,珠市口,最初是买卖生猪的交易市场。那到底是为什么改为了珠宝的珠呢?珠市口改名啊,也是以前的事,那个时候,因为皇帝每次出巡或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要从这里经过,生猪市场的气味让皇帝无法忍受,因此皇帝下了道旨意,将生猪市场移到了东四地区。移走市场之后,皇帝觉得“猪市口”这个名字不雅,才采取同音换字的方法,改为现在的“珠市口”。但这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珠宝商业的买卖,压根儿与珠宝无关,所以有“珠市口无珠市”之说。那这珠市口西大街,在十年非常时期啊,曾经改名为红卫东路,结果只叫了一时,很快就消逝了。
当然,说到珠市口,老北京人都知道,那可是老北京人的分水岭,并且,有道南道北一说。那什么叫道南道北呢?为什么说是老北京人的分水岭呢?
珠市口西大街老建筑(已拆除)
老北京的中轴线北端起点在钟鼓楼,南端终点在永定门。其中靠近永定门的珠市口,是中轴线上一个重要的街口。
珠市口是从猪市口演化而来的,明朝时这里只是买卖生猪的集市。清朝时期,前门地区经济文化愈加繁荣,乾隆年间更达到高峰。从那时起,原来中轴线北端后门桥一带的繁华热闹,已经被这里所替代。
从前门楼子前面,由北到南,好几条重要的胡同,比如东侧的布巷子、果子市、蒋家胡同、冰窖斜街,西侧的粮食店街、煤市街、王寡妇斜街、陕西巷……南口都是开在珠市口大街上。到了清末民初珠市口以南,天桥、红桥和万明路、香厂路一带才形成阵势。
陈宗蕃先生所著的《燕都丛考》引《顺天时报丛谈》中说:“盖以珠市口大街为经,用以区别雅俗耳。”这话进一步说明,珠市口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仅是南城一道贫富之分的分水岭,也是雅俗之分而难以迈过去的一道梁。
那时候,有“道儿北”和“道儿南”的俗称,只有老北京人知其含义,这个“道儿”,指的就是珠市口,足见珠市口地位的重要。从清朝到民国,好的店铺,都在珠市口以北;好的戏园子,也都在珠市口以北。就像一般的有钱人,不愿意到南城买房子住的心思一样,那时有钱的主儿,可以到“道儿南”的天坛城根下跑马踏青,射柳为戏,是断然不会到“道儿南”的天桥去看戏的,虽然天桥也有不少家戏园子、落子馆。《啼笑因缘》里到天桥听沈凤喜唱大鼓书的樊家树,是落魄穷酸的文人。
同样,一般在“道儿北”演出的演员,也是不会到“道儿南”去演出的,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真的到“道儿南”去了,再想回到“道儿北”来,可就难了。民国初,有个叫崔灵芝的,是个秦腔旦角,红极一时,和梅兰芳齐名,无奈之中去“道儿南”演出,便再也没有回到“道儿北”来。相反,如果“道儿南”的演员,要想出名,必须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到“道儿北”来演出。珠市口,就是他们鲤鱼跳龙门的龙门。当年,侯宝林、新凤霞、小白玉霜,还有唱河北梆子的李桂云,一个个从天桥出来,都是必须跳过这道龙门,先得跳到珠市口的开明戏院里演出,得到认可,方才可以再到“道儿北”的其他剧场里演出而最后成名。珠市口,当时就这么“牛”,像如今演员上“春晚”似的,必须得从那里蘸一次团粉、走一遍油,才能够把自己像干炸丸子一样,炸得一身金黄,抖擞着出名。
从前门楼子正南往南走,是北京城中轴线南端最为重要的一段儿,走一里来地,遇到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便是珠市口。如今的珠市口,最显著的标志,是坐落在两广大街南侧的那座哥特式建筑的基督教堂,1921年建,原来是和墙砖一样的灰色,被涂抹成鲜艳的葡萄紫。
当初珠市口的十字路口,被人们称之为“金十字”。一些有钱却在前门找不到地盘的商家,一些缺钱想找便宜一些地方的商家,便把目光投射到这里。前门如果像是一顶大礼帽,珠市口就是那帽檐儿。当时,庆仁堂药铺,就是把它的分店南庆仁堂开在珠市口十字路口的东侧;森泰茶庄老板王子树也是看中了这块地盘,特意请清末翰林张海若书写了牌匾,把茶庄开在了这里;功德林素菜馆,也是这样的心思,从石头胡同迁到这里;开明戏院和第一舞台(今丰泽园饭庄的位置)选择在这里,就更是这样的心理期冀的效果。
王文林先生和徐德亮老师说过,1958年,他们家从菜市口搬到了珠市口西大街,那时候还叫西柳树井。那年他11岁,正好也记事了。他们刚搬进来的时候还有有轨电车呢,搬来以后第二年才给撤走的。现在的报刊都写“铛铛车”,其实不对,那会儿都是叫“DiangDiang车”的,那是按铃儿的声音。小时候睡觉早,九、十点钟就躺下了,铛铛车收班儿晚,晚上都是听着DiangDiang声儿入睡。所以,如果您现在去前门大街,要想判断一下谁是正宗的北京土著,您就问他这“铛铛车”应该怎么念。所以说,要想了解最正宗最纯正的北京风情,那还得是听我们《徐徐道来话北京》,谁让我们的节目组成员老少几辈儿都是老北京呢,打小儿都是四合院胡同长大的,想不正宗都难。
现如今的珠市口西大街是1952年时由虎坊桥、西柳树井、西珠市口三段大街组成的。这里在民国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的,特别是原西柳树井大街有个第一舞台,很大,有二千五百个座位,是演义务戏的所在。偶尔杨小楼、尚小云在那里演营业戏,别的班都不敢进去。当然,说到这西柳树井,不仅住过王文林先生,著名导演凌子风也曾经在小时候住过,在他的个人传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奶奶去世以后,凌子风和她的妈妈一起搬到了外婆那里去住了。外婆住在靠城墙根的西柳树井3号。
在晚年凌子风的记忆中,西柳树井3号的外婆家有几棵比房子还高的果树:石榴树、杏树、枣树。每年,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妈妈、外婆就领着凌子风,在院子里打果子吃,一颗颗果子纷纷打在妈妈、外婆和凌子风的头上,大家嘻笑着、采撷着,只是一会儿的工夫,就装满了一篮子、一铜盆,凌子风捧着一大盆、一大篮的红枣、杏子,有多开心啊。
现在啊,有这个地名痕迹最为知名的单位,就是现在位于珠市口西大街111号的西柳树井幼儿园,2010年的时候,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同志还到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还和老师和家长们座谈。2012年底,大栅栏地区又有7处办公四合院免费开放,接待游人参观,这其中就有西柳树井幼儿园,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不妨可以去参观参观。
现如今,珠市口西大街北面还是一片工地,不知道在规划什么,反正好几年了,拆了一片小胡同,可里面一直没见动静。前几年,原来本在珠市口西大街南侧的珠市口电影院外立面门脸曾经放到这里,当年报道说要整体搬迁加以保护,可这两年也看不到了,不知道被放到了哪里。要知道,这珠市口电影院就是原来的开明戏院,这家戏院可有太多辉煌的历史了。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文章中,曾经这样描述开明戏院:当时的开明戏院,就如同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北京最早开办的西式剧院,开明戏院在北京的地位不同寻常。
1924年,梅兰芳为泰戈尔演出《洛神赋》,泰戈尔叹为观止,为梅先生在纸扇上写下一首诗,就在那里。1928年,我国第一次男女同台演出京戏,开一代风气之先,也是在那里。是京剧界的泰斗杨小楼先生亲自向市政府递的呈子,邀请当时王瑶卿的入室女弟子新艳秋,合作了一出《霸王别姬》,一时轰动京城。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因为再往南,一箭之遥,就是天桥,是老北京的贫民窟,那些贫民艺人和无名艺人,在那里摆场子卖唱。要想进入当时北京的主流社会得到认可,不成文的规定,首先得先能够在开明戏院演出。当时侯宝林、白玉霜、梁益鸣(外号天桥马连良)等不少人,都是从天桥登开明,鸡毛升上天而名声大噪的。当时的开明戏院,就如同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地方。过去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其实,有时候,这台得看是哪儿的台了,天桥的台子,就是在上面蹦跶十年,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开明戏院的台子亮相三分钟相比的。
因为这开明戏院原来是在珠市口西大街的南侧,所以,我们日后还会说到。那咱们回到这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侧,过了已经被拓宽的煤市街,第一个地标建筑就是丰泽园。丰泽园饭店的门牌号是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83号,是在原丰泽园饭庄的基础上翻扩建成的。丰泽园饭庄是北京经营正宗山东菜的著名老字号,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创办于1930年。新丰楼的“堂头”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圣资助下创建。借用中南海内园林建筑“丰泽园”美名作为饭庄字号。“丰泽园”的匾额邀书法家、号称人才的李琦书写。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曾经说过200集的《栾蒲包和丰泽园》长篇评书,说的就是这段故事。所以啊,咱们也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单老的评书听听。
那在珠市口西大街,有一个三间面阔的大门脸,常年关门闭户,显得是非常的神秘,这就是门口匾额上大写115号的所在。据考证,珠市口西大街115号曾经是一家私人会馆,原来呢,是一处百年官邸,高宅深院,曲径回廊,古朴幽静。但能够进入到里面一探究竟的人可不多。从珠市口西大街115号再往西,最醒目的自然就是晋阳饭庄和纪晓岚故居了。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那据2012年10月30日的《北京日报》报道啊,大栅栏街道第3批四合院即日起将免费对市民开放。新开放的8座四合院就包括纪晓岚故居。
咱们在以前的节目中曾经多次介绍过纪晓岚故居,说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纪晓岚故居,已然经历了二三百年的风雨。考证起来,故居的建筑格局,早已不是原貌。虽然这里面积不大,里面的文化气息确实非常的浓郁,并且关于纪晓岚的故事也是非常的多。来到纪晓岚故居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棵巨大的紫藤,据说是纪晓岚亲手种植,几百年了,枝叶依然繁茂,每年四五月间,满树的紫色小花。由于纪晓岚故居的产权归属晋阳饭庄,所以,这里仍由晋阳饭庄管理。这也许就是没把散存在别处的有关文物真迹收购回来在此保存的原因所在。但故居门前的一架浓荫密盖的古藤,确是纪晓岚亲手所植。当年,老舍先生就常来此品晋风,赏古藤,曾留下七绝一首:“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这个就是老舍诗中所写及的“庭前十丈紫藤花”,当年,纪晓岚常爱坐在紫藤架下读书或者会客。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特别提及这一架紫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纪清远先生画作《纪晓岚》
纪晓岚被誉为是风流才子,吟诗答对最为著名。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是非常的多。话说纪晓岚考上进士的时候年纪还很轻,于是便有个太监想戏弄他。出了个上联要他对:「小翰林穿冬服 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读否?」纪晓岚不甘示弱便回道:「老总管 生南方 长北地 那个东西还在嘛? 」给这个老太监可是气得够呛。
清乾隆时,大学士纪晓岚为人幽默,不受世俗思想束缚。某年初一,朝拜了皇帝之后,回到家中。一班趋炎附势之徒充斥门庭,要为「老师」拜年。纪晓岚不胜其扰,但又不得不勉强应酬。忽然,纪晓岚不觉大笑。徒子徒孙以为做了什么令老师高兴之事,纷纷查问究竟。  纪晓岚不慌不忙说: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个贴切的对联罢了。徒子徒孙当然不会放过机会让老师过过发表欲,一定要老师说出来。纪晓岚说:「大家不怪我,就说吧,今早学生头抢地,昨夜师母脚朝天。」不用我多解释,我想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了吧,不仅字面工整,含义也是非常的幽默风趣,引发人无穷的想象。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