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
《永远无法返乡的我们》
说说先农坛
探访北京城
“
在北京南城,以中轴线为界,东边是天坛公园,西边是先农坛,如果我和您说,这两座坛是孪生兄弟,您是不是觉得不靠谱?其实,历史上真是这样,那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继续我们不定期推出的特别策划节目――探访北京城,今天,我们就来探访先农坛。
天坛和先农坛为什么我说是孪生兄弟呢?
1368年,大明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将首都选在了南京城,并开始对南京大规模建设。除了修建皇宫、城垣以外,最为重要的建筑,便是各种祭坛。
朱元璋在南京的南郊兴建了圜丘坛,以祭祀昊天上帝;在北郊兴建了方泽坛,以祭祀皇地祇;东郊和西郊则分别营建了朝日坛和夕月坛,以奉祀大明神和夜明神。除此之外,他还在皇宫南侧兴建了社稷坛和太庙,并在圜丘坛西侧建起了先农坛。
洪武十年(1377年),南京赶上了一次“极端天气”,连续很多天阴雨不断。朱元璋认为这是把象征父亲的天和象征母亲的地分开祭祀了,于是他急忙下令将北郊方泽坛与南郊的圜丘坛合祀,并且为合祀大典专门营建了一座新的大型殿宇——大祀殿。
这座汇集了各路神仙的场所,被朱元璋命名为“天地坛”。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在大兴宫室的同时,他也仿照着南京天地坛的样式,在新都城北京的南郊兴建了一座天地坛。
filofax
天地坛便是后来天坛的前身。
当时,天地坛还有三处比较重要的建筑群。
分别是:
大祀殿西北的神厨、神库、宰牲亭
其二是大祀殿西南侧的斋宫。
当时,天地坛还有三处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一是大祀殿西北的神厨、神库、宰牲亭,这里和大祀殿院落中间有72间廊道连通,用以运送祭品。为了保证祭品的洁净,这条通道是全封闭的,当时也被称为“供菜廊子”。后来为了改建公园,将原有廊道的窗槛全部拆除,才形成了今天七十二间长廊的样式。
其二是大祀殿西南侧的斋宫。这是皇帝在祭祀期间斋戒用的寝宫。为了安全起见,这座寝宫有两重围墙,并且每重围墙外有一道御沟。宫内有无梁殿一座,这座大殿在清代乾隆朝以前是皇帝用来斋戒和接见群臣的。后来乾隆皇帝特别在无梁殿后面添建了住宿用的寝宫,这才将无梁殿居住的功用分离出来。
明代天地合祀大典就这样平静地进行了一百三十多年,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受“大礼议”(礼仪制度改革)的影响,天地坛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当时的给事中夏言给皇帝上书,直言天地合祀不符合古礼,应该实行分祀。最终他引出一条无人驳斥的论点:天地合祀的确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但在此之前的天地分祀制度,同样也是他所定的。现在主张天地分祀,并不有违祖制,而是在努力恢复太祖的制度。此论一出,天地分祀的各项工程建设便提上了日程。夏言也直接参与了新圜丘坛的建设。今天我们走在天坛公园内,进入昭亨门,能看到一条笔直的中轴线直通祈年殿,这都是夏言的设计。
嘉靖十年(1531年),南郊圜丘坛、北郊方泽坛、东郊朝日坛和西郊夕月坛相继完工。天地分祀工程终于告成,而北京城周边也因为四座神坛的建设,而形成了一个先天八卦的布局。
此后,奉祀上天的场所,便迁到了新圜丘坛。嘉靖十三年,圜丘坛改名为天坛,方泽坛改名为地坛。原天地坛的大祀殿便成为皇帝行祈谷礼的场所。但祈谷仪式嘉靖皇帝只参加过一次,因此大祀殿基本就成了一个摆设,最终嘉靖十九年(1540年),大祀殿被拆除。
五年后,大祀殿原址上兴建起了一座圆形的明堂式建筑。这座建筑已经和今天我们看到的祈年殿样式很接近了,但屋顶的颜色略有不同,从上至下的三层屋顶分别是蓝、黄、绿三种颜色。
在天坛西边不远处就是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命名山川坛。您听,这天坛,当时叫天地坛,这里是山川坛,天地山川,是不是孪生兄弟!
后来,这里成了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祇、太岁诸神的场所,到了明嘉靖十一年又将山川坛分设天神、地祇两坛,另建太岁坛。到清代统称为先农坛。这里的全部建筑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周围有三公里,占地130顷。先农神坛位于内坛墙里的西北处,是一座单层方形砖石平台。
坛北有正殿五间,供奉着先农牌位,东边有神库,西边有神厨,两边的配殿南边各有一座井亭,西北边有宰牲亭。太岁坛在先农坛的西北方,每年立春或者遇到水旱灾害皇帝都要祭祀太岁神。这里有正殿和东西配殿、倒座殿,以及神库、神厨、宰牲亭等等。
那说到先农坛,您知道咱们俗话常说,“我的一亩三分地”还和这个先农坛有关系吗?那这一亩三分地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也要从先农坛说起。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节乘龙辇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亲耕“。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了。
这“一亩三分地”,现在大概合900多平方米。
皇帝“亲耕”的耤田为什么不大不小,非要定为“一亩三分”?
据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取其象征之义。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耤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与当时中国的行政区划有关,计有十三个行政区划,时称“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为耤田面积。
北京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照古制,皇帝亲耕时要右手扶犁,左手执鞭。
如今,先农坛里的“一亩三分地”早已不见了五谷生长,已成为育才学校的操场,但尚留有皇帝行耤田礼的两处遗迹:一个是先农神坛,一个是观耕台。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制作人:小强
录音制作:乐乐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1点重播。
2018年开始,每天凌晨1点重播!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图文、音视频独家发于“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广播网、北京电台听听FM为音频在线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本公号从未授权搜狐、一点资讯、360个人图书馆、东方头条、爱妮微、牛人微信、蜻蜓FM、喜马拉雅FM、川川旅游网等平台转载,在上述平台看到“徐徐道来话北京”的任何图文、音视频一定是剽窃或无授权转载。
3、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4、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归著作权人及本栏目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和微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在其他自媒体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