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海淀的人和事
在北京,现在有一批地地道道的博物馆迷,他们经常逛博物馆,因为在这儿能增长知识,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过去门票太高,老百姓望而却步,现在不少博物馆都免费了。这个文化殿堂不再‘高高在上’。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大型国家级的、北京市级的博物馆鼎鼎大名,其实,很多小型博物馆也很有特色,并且珍宝奇多,让人不虚此行。
那您参观过海淀博物馆吗?您见过海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吗?继续我们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海淀那些事。今天,我们和您说说海淀博物馆,说说圆明园传说中因宝得祸的故事。
海淀博物馆于2003年5月正式成立,是一座新建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海淀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它以保护各类历史文物,弘扬本地区历史文化,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致力于保护本地区出土和收集的文物,同时开展文物的科学保护和学术研究工作,并通过举办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等方式,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海淀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同时,还不定期地举办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以满足海淀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那这海淀区博物馆到底在哪儿?馆里有什么奇珍异宝呢?
现在寸土寸金的海淀区,在北京的地势分布中可谓上风上水。历代王公贵族不仅在此安置阳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阴宅。八里庄、中关村、公主坟,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曾经无一不是密布古墓。时过境迁,这些巨冢如今何在,它们中埋藏的珍宝,探秘海淀博物馆,可以为您揭谜海淀的地下世界。目前,海淀博物馆常设展览有两个,一个是《沉香越千年——海淀历史文物展》,一个是《地上文物图片展》。
如今从地铁十号线与四号线的换乘站“海淀黄庄”上来,走上五十米,便是海淀博物馆的所在。这座博物馆栖身在海淀剧院楼体的一侧,从门面上看毫不起眼,但其实却收藏着海淀的地下宝藏。展室安排在地下一层,参观者需顺着楼梯缓缓下行。用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楼梯的不锈钢把手上雕刻了海淀各处风景图画和文字介绍,既典雅大气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展厅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空间宽阔,光线柔和,从硬件条件来看,远远超出了一个区级博物馆的水平,而这里的展品,更是件件堪称精品。
海淀馆里大批的金银器格外引人注目。就在展厅正中,单独用一个展柜盛放着一块古钟型状的金牌。这块金牌不算太大,高约12厘米,宽约6厘米。金牌上部装饰有祥云托月纹饰,如意云头翻滚烘托出顶端的一轮圆月,展现出非凡的气势。祥云纹饰正中有一圆孔,可能是当年为了悬挂方便所设计的。牌子正面阳文楷书“御马监太监”,背面阳文楷书“忠字叁拾捌号”。这块金牌不管从制作工艺还是牌面的纹饰,我们都可以肯定的说它是出于皇家御赐的“符牌”。
位低权重的御马监太监
咱们眼前的这块金牌,是1991年出土于海淀区北下关的一座明代太监墓中。而牌子上面也明确写着“御马监太监”的字样,由此可见,这块牌子应该属于当年皇宫所用的守卫符牌的一块。但看御马监太监似乎并不是什么大官,无非就是皇家的弼马温而已,但其实并非如此。
御马监是明代宦官十二监中设立最晚的机构,却后来居上,成为权利十分庞大的衙门。《万历野获编补遗》里说:御马监掌管“御厩兵符“等事项,可以看出,御马监虽然名义上为皇家养马,实际上则是执掌着大明朝的兵符印信,可以调令千军万马。细看之下可以发现,这块金牌实际上是银质鎏金,这也正符合了御马监太监位低却权重的矛盾身份。
海淀馆中收藏的瓷器不少,约有五六十件。其中论辈分,这里有唐代邢窑的白釉碗。论体积,这里有半米多高的清顺治青花四美十六字图罐,论格调,这里有明成化青花高士图罐。但要说镇馆之宝,则还要属两个枕头了。
这两件枕头的材质不是柔软的太空棉,也不是舒服的荞麦皮,而是硬邦邦的陶瓷。其中一件为金代磁州窑白地黑彩婴戏图枕,就出土在北京的香山植物园。
这个枕头成椭圆形,除去地面露胎外,瓷枕其余部位均涂有一层厚厚的化妆土,并略施薄釉,通体洁白通透。枕面有如意型开光,当中绘有一幅婴儿嬉戏的图画。画中的儿童虎头虎脑,梳着“冲天撅”的发髻,身穿团花开衫,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少爷。儿童手中拉着一只四轮鸭子小木车,一看便知是他心爱的玩具。枕头底部还有“张家造”竖写楷书阳文戳记,这相当于古代的广告logo。在如今出土的瓷枕中,有“张家造”、“刘家造”、“王家造”、“赵家造”等众多“品牌”,其中以“张家造”的瓷枕最为流行,可见海淀博物馆收藏的这块瓷枕还是当时的名牌产品呢。
就在“张家造”瓷枕的旁边,还陈列着一块通体碧绿的枕头,它的学名叫绿釉刻花瓷枕,是金代北方民窑的精品。说起它的出土,也还有一段故事。早在1982年,海淀文管所的老所长焦雄先生在四季青做文物普查时,发现一户老乡家的窗台上放着几个白色的小瓷瓶,据老乡说是用来装耗子药的。焦老走近一看大吃一惊,这分明是金代定窑的瓷器。细问之下得知,原来在1945年侵华日军曾经在这户老乡家挖防空洞,战后老乡在防空洞中的一块石板下发现了一些瓷器,就拿来使用了。其实那块大石板是一方墓志,老乡无意间发现了一座金代古墓。后来文管所收回了那些文物,并奖励了这位老乡六十元钱。没想到这位老乡运气真好,三年后挖渗水井时竟然又挖到了一处古墓,有了文物意识的他马上通知了文管所,文物工作者在墓中挖出了金代瓷器二十余件,其中就包括眼前这块珍贵的绿釉瓷枕。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一个粗铁丝从墓室石椁的缝隙里穿入墓内,将一只瓷碗口沿顶破。从铁丝的锈蚀情况来看,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而铁丝的那头直通当年日军挖的防空洞。可见那时这座古墓已经被日军发现,还有人用铁丝向墓中试探,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将墓挖开,这也才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流传至今。
在海淀区博物馆里啊,有的文物身世曲折,有的文物出土的地点更为有趣。海淀馆中有一件乾隆朝“事事如意”玉摆件,设计精巧,用料讲究,一看便是皇宫陈设的珍玩。它是1999年出土在海淀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迷笛音乐学院内。而它既不是埋藏墓葬中,也不是隐身窖藏内,而是挖下水道的工人师傅在距离地表不足一米的土层内发现的。同时还出土了一件“大清乾隆年制”款铜胎珐琅锦地开光西洋人物敞口尊,也是皇宫珍品。鉴于出土地点距离圆明园不远,因此专家推测这两件宫廷旧藏很有可能是当年圆明园遭劫后被带出园子,匆忙埋于地表的。放眼京西各处,不知还有多少宝藏埋藏于地下呢!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传说可真是不少。那在《圆明园传说》一书中,就有一个《因宝得祸》的故事,由焦雄彭哲愚搜集整理。这段文字我们就不奉上了,您可以点击今天的音频节目,尽情收听吧。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2018年开始,每天凌晨1点重播!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