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遇到“怨男” 随笔丨刘保学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遇到“怨男” 随笔
刘保学
玉的一位拉胡琴的老同学,给玉讲了一个和老同学有着同样爱好拉琴的琴友,他直接称那位琴友为“怨男”。
玉一听,什么“怨男”!?玉似对此称谓有些诧异和疑惑。玉知道有“怨妇”一说,可这“怨男”?老同学似为玉解惑,于是越发来了兴致,津津有味地给玉讲起来这一位“怨男”的事儿来了。
同样是爱好拉胡琴的琴友,怨男拉的水平和琴术在我们那一些爱好拉琴的小圈子里来说,应该算得上是头筹。一些基本的胡琴演奏技巧,他几乎都可以拿的下来,摆到台面上。
由此,他就有了“鹤立鸡群”的味道来了。在平时的演练中,怨男就轻飘飘地高高在上,傲视群琴友,甚至有点儿颐指气使,鄙视他人的意思。大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相悬殊的意味。“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好像那些琴友们能和其唱和的人极少。
在一次排练中,演奏了一首歌下来后,其中一位琴友较为客观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当场得到了大家的默许。可怨男就在背后大发脾气:“就是因为他拉的不合韵,他还挺有理呢!?”他似乎还不解恨,“要么,我和他一对一单挑、单挑!”怨男认为那位琴友是在说他呢。怨男的一通话下来,既没有人跟他理论,更没有人跟他附合。他如此再三的怨天怨地忧人,没有人理睬,他自己也感到尴尬和没趣。
对于同是爱好拉琴的琴友,也仅仅是自娱自乐,一个业余爱好而已,又不是什么专业演奏者,没有必要那么较真。此理对于大多时候和大多数的人来讲,会相互鼓励,或是真诚地给予指出不足,并会毫不保留地传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艺术。而不是动辄就埋怨、指责和耻笑。
有一次,怨男就“嘿、嘿、嘿”地冷笑着,对别人说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琴友:“你拉的不好听,你就远远地呆在没有人的小树林里。当时虽然是在公园,但你也要远离有房子的地方,你在叽叽喳喳地自乐着。结果,人家拉开窗户‘老师,你不要拉了,休息休息吧。’”看看,怨男就不分场合地点地把那位上了年纪的老琴友给卖了。
怨男也是在听了那位老琴友说之后,他就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话虽是这样说,但搞乐器的人也大都知道“高声”扰民。会自觉地远远躲避到无人的地方去拉、去吹、去奏。如遇“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的知音者甚少。所以,避嫌扰民无疑是正确的。况且,也不是什么真正的“曲高”,而“和寡”却是很正常的啦。
怨男可能是习惯使然,他的“怨”连他老婆也不放过。一次碰到他,他就怨气十足地:“她不知道从哪里疯回来了。我看不惯就出来了!”这是怨男在说他老婆呢,说老婆从哪里“疯”。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怨男就不是这样。清代学者,金缨在其编著的《格言联壁.接物类》中有:“静坐深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怨男却是把家里的怨气带到了社会交往之中。
唐代大诗人李白那一首《怨情》诗,就描述了:“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而这位“怨男”无论是谁,无论何场面,无论是得理,还是不得理,他都不会去饶人一步,包容一下。而是如此这般地,比“怨妇”还怨妇地,怨、怨、怨——
老同学的一席话,似也说出来了一些人在心里想说,而又没有说出来的话。
WINTER
刘保学
作者简介:刘保学,微名玉子,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热爱文学和书法,喜欢在电脑前敲打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等报纸刊物。近年来有一百多篇散文、游记、杂文,等在《河南文苑》、《经纬文化》、《红罗山文学》、《世界作家文集》、《三秦文学》、《百家岩》、《旅游作家》、《九州作家》、《文艺作家》、《黄河风文苑》、《长安文苑》、《新时代湾区文学》、《望安山文学》、《中州作家》、《中乡美视角》、《当代作家》、《河州文苑》、《南方文学》、《神州文艺》等网络平台发布。并有部分作品在《河南文苑》的推荐下,见于今日头条和百家号。现为《文艺作家》公众平台编委成员。
大雪
Winter
winter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