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幸子专栏】让新闻采访能学以致用:中秋节,来采访一下家人吧

让新闻采访能学以致用:中秋节,来采访一下家人吧
文/熊幸
以前到中秋节,我比较喜欢布置周记《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让学生采访家人,了解家里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小时候怎样过中秋节,与现在的自己作对比,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这个作业能达到了三代人沟通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了以前的一些传统,有了解才有传承。不过我对采访没有进行指导,靠学生自由发挥,所以交上来的周记有的很详尽,有的很简单,内容参差。
这个中秋节我也想给新接手的这批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如何弥补以往布置这个作业的不足?当然是先教会学生采访了。八上第一单元是新闻的活动探究,我们已经完成了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的阅读,也尝试了消息的写作,就是新闻采访还没有想好该如何指导,不是教不了学生采访,而是学生采访的成果无法实现最大化效益,采访的新闻稿交流完就放一边了。现在有这个中秋节的作业,我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采访能力,又可以让采访的内容得到充分的利用。
展示题目: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传统节日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每一代人眼中都会有不一样的中秋节,具体有哪些变化呢?希望你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查阅资料、采访父辈和祖辈等方式,多角度了解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新闻稿。
一、采访
根据书本任务二新闻采访的指引,我设计了以下步骤(因为这个作业既可以写新闻稿也可以写记叙文,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新闻采访,以下都称为“采访”):
(一) 以小组为单位召开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
报道的题材要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符合题材要求。大方向虽然定了,到底具体问长辈什么问题却没有定下来,这就给小组成员比较大的讨论空间。我会推荐一个角度——三代人少年时的中秋节,这样更有可比性。再增添哪些角度,就可以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决定。小组讨论既要考虑到写记叙文需要设计哪些问题,又要考虑到写新闻稿要设计哪些问题,讨论的角度和问题的设计要体现两者的区别。
(二)草拟采访提纲。
这个环节是关键,参看P15采访提纲的表格,要求学生列出采访的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用具,采访问题等。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采访问题的设计,前一步骤的小组讨论已经定下问题的方向,这里就要确定采访时具体要问的问题。
采访的时间地点:中秋节前后,在家里
采访对象:爸爸妈妈(同辈的叔伯等),爷爷奶奶(同辈的叔公等)、自己(同辈的兄弟姐妹)
采访目的:通过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的不同感受时代的发展
采访方式:深度采访、电话采访、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手机(相机)
采访问题:
1.您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您小时候的中秋节和现在的中秋节对比,有什么是不变的,变化最大的又是什么呢?
……
(二) 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因为采访的是家人,可以随意一点,但基本的礼貌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对长辈一定要尊敬。采访的时候可以单独采访,有条件的话,推荐让几位采访对象围坐在一起,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等讨论充分后,自己适时转换讨论的话题即可。这种情况纸笔记录是来不及的了,用手机录好音,等到采访结束自己在整理各方意见,梳理要点。
二、写作
以前布置学生写《三代人眼中的中秋节》,写的都是文学性的文字。这次进行了采访的训练,估计不少学生会写成新闻类的文章。写作指导是要强调两种文体的写法不一样。其实,我们在讲新闻采访时已经跟学生强调了这一点,开始已经不一样,选题不一样,提纲不一样,最后的写作成果自然也不一样。
写作前可以了解哪些同学打算写记叙文,哪些同学打算写新闻类文章,各找一位学生作代表谈谈自己的采访问题和成文构想,其他同学补充意见,老师适时引导并给出建议,这样就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开展。
老师评改作文后进行讲评,可以侧重从记叙文和新闻写作的对比来入手,强化两类文体的区别,让学生对新闻写作和非新闻写作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新闻采访,也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普通记叙文写作和新闻写作的不同,不管学生选择哪一样文体来写,都需对另一样有认识。这个活动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传统节日,关注时代的变迁,沟通彼此,更和谐地与家人、与社会共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熊幸,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语文老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栖居者。个人公众号:语文的百草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