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精读手记
孩子们,听了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系列,不知你是否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这周的作文需要运用到学到的一些方法,来写“精读手记”。什么是“精读手记”,我觉得就是对一篇小文或者小诗做一些个性化的解读,反复咀嚼品出的“味道”来。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需要联系了诗人的生平经历。我想不仅仅是百度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是看人物传记和有关史书了解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微信读书”“移动读书馆”等app中查找),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整合。要知道,一则好的读书手记的背后是一整本或几本书的阅读。这就是信息量。而这些信息恰恰是读者不知道的。而在大量资料整合的过程中,你不知不觉地就多读了好几本书,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人精神世界。
2.以诗解诗
要读懂一首诗,讲好一首诗的故事,绝对不能就一首诗来谈这首诗。我们要学会以诗解诗。第一篇手记中就引用了不少其他诗歌来印证。比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来印证李白的狂傲。或者用诗人自己的诗来印证。这样,由一首诗而读懂了一类诗。有一个诗人的情感,而读懂一群诗人的情感。这是不是就是王教授讲的文化的时间性(纵性和横性来联系)。
3.抓住意象
要达到言与意的转换,一定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原成为一幅幅富有动感立体的画面,一个个有情有义的形象,一篇篇生动曲折的故事……王教授告诉我们,古诗词中的很多意象都是文化符号,而我们就是要解读出意象背后的传统文化。
4.挖掘文化意蕴
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一首诗或文言文,其实学的是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由孟浩然的“任性”而寻找到文学史上一群“任性”的人,由一首送别诗而牵引出文坛上的离别的“不舍”。从而,多角度,多维度的展开了文化视野。
总之,不论怎样的解读,我都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看看有关这个诗人的传记,由一首诗而爱上一个诗人,或者爱上那个时代。也唯有这样,才能透过表象,找到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探寻到诗人的生命境界和生命追求。
(文/张老师)
01
《竹里馆》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2班 罗雅轩
《竹里馆》是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此诗共四句20个字,字句虽少,却个个微妙、自然舒畅,绝不饰刻意、雕琢之态,可谓言简而旨深。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等,诗作多咏山水田园,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首先来看看王维的生平吧!他能写出这样一首清新脱俗的《竹里馆》,那他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他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王维九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独自一个人拉扯养活7个孩子,身为长子的王维期盼自己早日成人,为母分忧。十五岁的他便踏上了征途,进京求仕。而王维不过才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其风光程度可想而知。可就在这之后,他因为“伶人舞黄狮子”被人一举告发,贬官千里!王维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升至原来的官职,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张九龄被李林甫所排挤,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被贬至凉州。几年后,他再回长安,朝堂上依然是奸人当政,暗无天日。而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只有王维因在囚禁期间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悲怆之句幸免于难,后来还几番升迁,最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虽从结果看王维是幸运的,但是被俘且出任伪职的屈辱经历还是在他一向清雅高洁的心上刻上了沉重的一刀。从此,王维抹去了对政治的最后一丝热情,毅然转身走了山水更深处。而这首《竹里馆》,便是他晚年归隐山林时所作。
如今我们再来看王维的这首《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一人“独坐”于深林之中,时而拨动空灵的琴弦,时而吹响清脆的口哨。人不知我,我亦不知人,惟此明月悬挂空中,撒下皎洁光辉,伴我于此。深林中似乎能听见阵阵竹叶在沙沙作响,瞥见阵阵琴音在竹叶间往返跳动,竹叶层层起伏,在这林中一圈圈荡漾开来,似是在月下荡出一圈圈小水纹……此情此景,宁静致远,无世俗纷扰,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看吧,这便是王维晚年的隐居生活。如此恬静美好,如此令人向往,与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完全不一样。有时他会在晚风薄暮中“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还有时他会在雨后深院内“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就如《献始兴公》中的“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陶渊明曾在《饮酒·其五》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也在《寻雍尊师隐居》中写到“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张志和更是写了一首《渔歌子》来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的向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么诗人们对于隐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感受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便是这么写的。是啊,人人都厌倦了那世俗纷扰,金钱与权利已变得毫无意义,那朝廷上的勾心斗角更是压垮了他们的身心,而对于那样平静美好、自然朴实、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谁人不向往呢?
不少的诗人都向往隐居生活。归隐田园,这其实是很多官场之人的向往和想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就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土地肥沃,有桑竹丛生,房屋整齐排列,人们在劳动生活,周围有桃花桃林,落英缤纷。这样的美景,我们只是想一想都觉得十分的美好,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恬静美好的氛围和状态,怎能不让人向往?在隐居生活中的代表人物陶渊明,他解印辞官,心甘情愿的做一名农夫。陶渊明属于理想主义的创作者,他对污浊现实的厌恶和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让他选择归隐山林。世外桃源原本就是一种与世无争、无欲无求、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历史上许多诗人所追求的生活便是如此。但其实,真正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生活也只能是理想状态,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追求,因为没有人能真正做到不与世俗打交道。古代诗人们,只是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一种内心需求罢了。但诗人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心中高尚美好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那种美好的追求,永远存于人们心中。
虽然在今天我们也难以实现心中这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但王维以他丰富、从容、优雅的盛唐特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灵淡远的山水世界,让奔走红尘的人们能够偶尔放慢脚步,于“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的惬意中感受山水自然的馈赠,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中寻觅一处心灵栖息之地,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机中参悟面对人生困顿的平静……王维的这首《竹里馆》,看似平淡,但那一词一句拼在一起,心里的宁静美好之感便在读诗之时油然而生了。慢读,细品,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那竹林中的阵阵琴声,看到那月光下的浓密竹林。
是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02
《竹里馆》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7班 李彬熔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唐代大诗人号称诗佛的王维写的田园诗《竹里馆》。
王维,唐代大诗人,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他的诗画在当时那都是非常有名的,王维在十几岁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了,他还擅长于音乐,画画。说完了这首诗的诗人咱们再来说一说此诗。《竹里馆》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的时候隐居在蓝田辋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再加上仕途坎坷,不惑之年就过上了亦仕亦隐的田园舒适生活。想象一下,诗人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幽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的与诗人相伴,没有官场的黑暗,也没有世间的险恶,只有清静的竹林和那纯洁高尚的明月,这种田园而般富有诗意的生活,又令谁不向往呢?诗人王维悠然独处,过着清幽宁静的生活,也正是这样,他的好友裴迪在同题诗中也写到:“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王维的是一个悠然独处者,同时也是一个内心恬静,高雅绝俗的信道人。
其实王维的田园诗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首,从他另外一首田园诗《辛夷坞》当中我们也能看出王维也是孤独的,寂寞的,从“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而落”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维再次诗中所写的有些消极情绪。
后来,王维晚年无意间被卷入了“安史之乱”中,又被迫当了“叛官”,但又由于诗中含有对朝廷信任的情绪和他的弟弟降职,皇帝才答应免他一死,后贬官,但不久又升官,并一直升到了朝廷右丞这个职位,但好景并不长,次年,王维因重病去世。
王维的一生,是非常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天资过人,到中年时不满朝廷而又想得到官位的亦仕亦隐的田园生活,又到晚年,被迫当判官,又一连升职当上朝廷大官。
正如《竹里馆》中所写:“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觉得不仅仅是写自己隐居的清幽宁静,写的更多的是在向明月诉说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与时代朝廷黑暗的格格不入,还有一心想为国家效力想得官位,又想过上清幽宁静的田园生活的痛苦吧。
我想,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像中要表达的不是作者过的清幽宁静的生活,而是向明月诉说自己的孤独寂寞吧!
春暖花开
Spring comes
03
我读龚自珍的“愁” 与“情”
——《己亥杂诗》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7班 罗蓓蓓
“一诗一世界,一词一人生。”的确如此,言为心声,意由言表,一首诗词,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社会的人间百态,可以让我们体会作者的百味人生。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就让我对此深有体会,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诗中,体味作者的人生境遇与家国情。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本指的是水势的浩大,诗人在这儿比喻离愁,可见作者的愁之浩大!这愁啊,就如同那决堤的江水,一涌而出,绵绵不断,止也止不住啊!我想此时作者的心境,也许只有历史上那个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才能明白吧,又或许此时的龚自珍读懂了李煜!不然他们的愁为何如此相似?本来“离愁”已“浩荡”,可是偏偏又是在“白日斜”时,即夕阳西下,秋思之祖——马致远不也是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吗?所以在“白日斜”这种晚景的衬托下,浩大、深重的离愁更加增添了凄凉悲伤之感。诗人第一句就通过比喻、衬托把自己的这种“愁”淋漓尽致地散发出来了。第二句“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一句告诉我们他要回乡了,好像“愁”的情感可以得到一定的抚慰了,但是“天涯”有说明他以后将离京都之遥远,所以还是在烘托离愁。既然作者是辞官还乡了,那龚自珍愁的又是什么呢?
让我们把眼光投入到诗人龚自珍生活的时间长河中去吧!诗人离京的那一年是1839年,而鸦片战争是从1840年开始的,不难想到当时的清政府是何等的腐败!而诗人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与这些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愤然辞官回乡。照理说,“眼不见,心不烦”,他回乡隐退江湖,那他愁的是什么?我觉得他是为民愁,为国愁。自己虽因看不惯这污浊的社会,愤然辞官,可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他怎能不愁?有人可能有人会反问:“那你忧国忧民,又为什么辞官?”我想这就是由龚自珍的性格决定,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他发现凭自己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就毅然决然的离开。在许多人眼中也就是不合时宜。也正如他自己的词《鹊踏枝》中所写:“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是啊!自己有着浓烈爱国之情,满腔热血,却生在这样一个黑暗的年代。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怎么就能合时宜,怎么就能不愁呢?生活在千疮百孔的清朝末年,他也只能是时而感叹“秋心如海复如潮”,时而“夜间邪许泪滂沱”,时而“一夜吟魂万里愁”……
龚自珍虽然为腐朽的清王朝愤慨,甚至是“愁 ”了一生,但他的爱国之情仍然是天地可鉴,诗中的最后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诗人把他自己就比作了落花,虽然辞官(对朝廷失望),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仍想继续为国效力!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是多么高的思想境界!所以他的这句诗跟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及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给了读者情感上的强烈震撼,也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句!当然,一个人的爱国情感不可能是在突然之间才迸发出来的,龚自珍的这种情感亦或如此,其实一直深入他的骨髓,这在他的诗词中可以找到印证。如我们在小学时学过他的诗:
己亥杂诗(其贰佰贰拾)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也同样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有“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都是他想要上战场精忠报国的真实写照。
龚自珍的愁也好,情也罢,其实核心就是爱国!龚自珍是动乱年代华夏热血男儿的代表,其实同他这个年代的爱国诗人也有很多:有在《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又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他们书写了中国的传奇历史,正是他们使百年沧桑的中华民族崛起来了。
龚自珍他不愧为一代文豪,因为从他的诗里,我们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看到了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品质。这思想境界,足以传唱千古!
04
《登飞来峰》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2班 万常好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当时诗人正值壮年,内心充满了理想主义,而且立马要开始进行改革,春风得意,所以诗人描写的极为生动,也非常的深刻。
第一句一看就是夸张。诗人写铁塔之高,其实是暗中显示自己的高度,因为他是登在其上的呀!站得高,才可望得远。所以,诗人起笔就展现了自己的宏图壮志。第二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你看,诗人不说他登上高塔之所见,却写他想象中的景物。当时在高塔上,他耳边听到的是雄鸡报晓的声音,眼前出现的是满天红霞的辉煌景象。这岂不是在向读者展示他那朝气蓬勃而又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广阔胸怀吗?第三句仍然不写当时看到了什么,只是说“浮云”挡不住他的视线。这就是艺术所在。他好像说:“我登上高塔想象到了鸡鸣与旭日东升,如果你们登上高塔,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第四句似乎只是写“浮云”挡不住视线的原因:因为人站在高处,但细细一想,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诗人登上了飞来峰的最高一层,不像某些人登山往往半途而废。这不仅实写了诗人登峰的高度,而且表现了诗人那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魄力与意志。
应该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是受到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影响,但两个人的心境却截然不同,意思也就大相径庭啦!这也正是两个人有着不同志向的原因。其实如果注意来看,这两首并没有相同之处,只是最后的两句两个人所写的有些相似,不过只是形式上相似,但是形容却又是大不同。李白的所写的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是以一种非常忧愁的口吻来描写。但是王安石却是不一样,他认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够望得更好更远。而且他不畏惧任何的事情,不怕浮云会遮住视线。李白是害怕浮云总是遮蔽太阳光辉的,可是对于王安石来说他并不害怕这些,他身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层,虽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但他却不怕!原因就是他身处最高层!这也正是两位伟人、诗人写《登金陵凤凰台》与《登飞来峰》所表达出来不一样的心态与意境,一个是愿意站得更高,一个是害怕站得高了会被浮云给遮蔽。王安石可能在创作他的《登飞来峰》时,读到过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的,才有了《登金陵凤凰台》诗的影子,但是他别出心裁,写出了新意,从而也使得他的《登飞来峰》同样的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有人说,王安石有“三不爱”: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的确如此:一是王安石进士及第后,而他却主动要求到偏远地方任职二是他搬出宰相府邸时,相府之物寸草不带。三是王安石所处的时代,官员是崇尚纳妾的,他的妻子觉得自己的丈夫也应该纳妾。于是,她主动花好多钱给他买来一个女子。一天晚上,那女子被送进他的房间。王安石问明情况后,就让那女子回到她原来的房间安歇。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极高,称他是“三代以下第一完人”。所谓“三代”指的是尧、舜、禹。意思是说,尧、舜、禹那时的当政者能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如果王安石的变法成功,也会出现像尧、舜、禹“那样的社会。这固然有些夸张,但纵观王安石一生所作所为,他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
王安石不怕那些奸邪小人,他能将他们踩在脚下。那些小人必定遮挡不住我们长远的目光。待到我们登上山峰时,我们就能看到那一片如自己想象一般的美丽画面。你是否会在意气风发时,不畏浮云,不畏山峰之高,登上至高点呢?而登上“山峰”时,你的目光又会看得到多远呢?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站的高才看得远。敢于创新,不为眼前坎坷所阻挡脚步,要开阔心胸的去追求真理。
05
《登幽州台歌》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7班 文飞扬
古往今来,各个时代的人都为愁而抒情。今天就要我们来领略一下陈子昂的惆怅。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精读一首诗,就要了解作者的情感。那么这首诗的作者陈子昂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狂”人,一个渴望得到赏识的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子昂于是花千金买琴,邀请权贵赴宴,却在宴会上摔琴破弦,发给宾客自己的诗稿。其实他买琴只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自己写的诗。果不其然,来客连连称赞。一时间子昂名扬长安,得到了重用。那时子昂正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啊!
新官上任连连找上级的毛病,一说齐梁文风,一说政治漏洞。特别是齐梁文风,子昂认为齐梁文风腐败不正,提倡魏晋之风,主张“兴寄”和“风骨”。也就是说诗要寄怀深远,语言精警。这样可得罪了许多人,一贬再贬,贬到了军曹啊。但是他的主张是大大倡导了文风,被后世称之为诗骨。杜甫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则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卢藏用更称他一绝“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诗骨诗骨风骨不俗,才高八斗,但是却无处可施,受尽迫害啊。正如《离骚》中的“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这贬啊,子昂心中是悲愤孤独啊,适在幽州,便满怀悲愁登上了幽州台。这幽州台又是何地?古为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的地方。但是当今不复有了,诗人这倍受挫折的心,便在也忍不住了,壮志难酬啊,恰好此地为黄金台,口中便不自觉地梁文风诵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千古名句浑浑散散,风骨峥嵘,与众不同。没写一点苦闷,却有着道不尽的愁苦。适身处地,仰望天空,可能他在想﹕唉!这世上纵有千万人,也再找不到像昭王一样知人善用的人了啊。这天空无限广大,无限久远,可为什么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啊!忍不住哭泣发愁啊!我该何去何从啊!这才有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没写愁,但这愁就好像这天无限广大无限深远了。
说到愁,无独有偶,李煜就借水发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怡似一间春水向东流。”这愁连绵不决。李白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愁就像酒一样如此浓厚了。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也是愁吗?这愁剪也剪不断啊!苦啊!难啊!
愁!愁!愁!道不尽的愁!写不尽的愁!其实写诗就为消愁!
06
《春夜洛城闻笛》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7班 周亦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在洛阳时写的一首诗。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正在客栈里,突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作了此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在夜深人静、难以成寐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当时,繁华喧闹的城市终于平静下来,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灯,也渐渐熄灭了。这个繁华城市进入了梦乡。诗人孤身一人,坐在客栈。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声。原本,诗人并没怎么在意吹是什么曲子,可仔细一听,这是一首关于思乡的曲子《折杨柳》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杨柳》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勾起了诗人深处的故乡记忆。诗人陷入了深思,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凄凉孤独感!“散入春风满洛城”除了诗人,洛阳一定还有许多漂泊他乡的游子也听到了这曲子,也在思念故乡吧!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触发他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李白作为一个游子,漂泊在外多年,在这样孤独的情况下,怎么会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原本就难以成寐的李白,又被勾起思想情,更是睡不着了吧!
同样是唐代的张籍的《秋思》也是一首思乡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是被微凉的秋风吹起了埋在心里的千思万绪,想家了,给家人写封信,他写不完的问候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情绪;而李白是被思乡曲《折杨柳》勾起了家乡的记忆,从而想念家乡。古人擅长把自己的情绪用某种事物来表达,而很少直抒情感。月亮,秋风,某户人家做饭升起的缕缕炊烟……都会引发他们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李白这首诗,偏向于直抒情感,但也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当时的情绪,让我们如身临其境。
我有着和李白相似的经历。刚上初中时,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每天晚上,我就喜欢站在宿舍的走廊上,望着月亮,或着静静地听着蝉鸣……默默地想家。
在读诗的时候,你也许能发现你与诗人的相似之处,能深深地体会到诗人的心情。那样,你的某些忧虑会得到缓解,就像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从而变得轻松。
读诗,也是一种享受。
07
志当存高远
——《望岳》精读手记
李达中学1922班 杨旭凯
说起杜甫,我想没有哪一个人是不了解他的。他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诗,其中保存下来的有1500多首。在这1500多首诗中,最著名的当属《望岳》。那么,为什么这首诗如此著名,能让人人皆知呢?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先来说说杜甫这个人吧。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自小就十分好学,七岁就能作诗,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却是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难道诗人就此一蹶不振了吗?非也。《望岳》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漫游途中所作,而全诗的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最好的证明。看着天上的层层云雾与即将回到树林休息的归鸟,诗人心胸荡漾,发出感叹,直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可见诗人志愿之高。可以说,杜甫从未想过要放弃,他始终坚定着自己的理想。
其实,说明杜甫志向高远的诗还不止这一首。在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就有提到:“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稷与契都是舜帝手下的能臣,能把自己与稷与契相比,可见杜甫志向之高。这点还不够!他还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不仅要达到他们的高度,还要超越他们,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有这种高远的志向。从古至今,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有宋代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有清代梁启超“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这些伟人的成功所在,都是因为他们有高远的志向。想想,当一个人迎来人生的转折时,倘若他没有高远的志向,那么他也许会迷失在途中,再也找不到方向。倘若他志存高远,那么他心中的信念会始终支持着他,帮他度过难关。人生,就是要挑战自我,让自己达到更高的成就,没有理想的人,和懦夫有什么区别?
有志者,事竟成。像杜甫那样,志存高远,勇攀高峰。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登上属于自己的顶峰,一览那众山的渺小!
穿过村落,穿过微寐的窄巷,夜风温温地、从容地飘落篱间,幽暗的花园和年轻的梦里将吹进一个春天。 ——[德]赫尔曼·黑塞《二月的黄昏》
芝兰悦读
微信号 :ldzx-zlyd
爱语文,爱生活
诗歌精读手记
相关推荐
- 适合朗诵的诗歌3-5分钟(董卿朗诵《匆匆》)
- 表达离别诗歌有哪些诗句(表达离别诗歌有哪些词语)
- 抒情诗歌现代诗简短10首(抒情诗歌现代诗简短精选)
-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简短版(现代诗《小草》冰心)
- 爱情诗歌大全100首(爱情诗歌大全短文学)
- 励志的诗歌全文带拼音 励志的诗歌全文大全
- 5首简短的红色诗歌 5首简短的红色诗词
-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作用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
- 诗歌总集第一部是什么(诗歌总集第一部原名)
-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答应嫁给太守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娶她
- 余秀华写的诗歌 余秀华最开始把诗歌发表在哪里
- 有哪些可以投稿的诗歌官网 诗歌哪里可以投稿
- 现代诗歌如何创作(如何创作诗歌现代诗歌创作)
- 汪国真的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汪国真诗歌的影响)
- 现代作家的诗歌有哪些(著名的现代诗歌作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