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Hi微小宝”关注我们
●●●家风作者|黎明
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热词,我用百度引擎收索了一下,其中家风家教是充满正能量的热词之一。恰巧榆社作协也在搞“我们家的家风家教”主题征文活动,让我写点东西。说真的,以前,我还真没想过我们家的家风家教这个事儿,倒是征文活动提醒了我,让我对我们家,我们家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我们家和别的人家,进行一番审视和比较,引发了我的一点联想和思考。归纳一下,我们家的家风家教。
一是“学”字。在我们家,家风家教最突出的一个字是“学”字。学字优先,不会就学,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学习永远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阶梯。就是靠这个“学”字,我们家世代为农的一个大家族较早地从农耕生活中摆脱出来,父辈们都参加工作,走向城市。二妹在一次“小河沟獾则窝” 家族群家风家教探讨时说:“爷爷奶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当时衣不遮体、饥不饱食的状况下,仍然坚定供应儿女读书上学。通过读书上学这条路,将一个最贫穷最底层的农村家庭吃力拉到一个城市中等家庭的层次和水平,从而改变了家族和人生的命运。”我也曾经问过父亲他们当年学习的情况。父亲说:“你奶奶不识字,好就好在你爷爷会背《三字经》《百家姓》《明贤集》《千字文》等一类古书。小时候,在农事闲暇,你爷爷就教俺们背诵这些古文。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就送我们到南白村学校读书。学校毕业后,有了文化,就在村里当上了老师,参加了工作,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了命运的低谷。”父亲接着说:“当然,读书时的刻苦和家庭贫穷的心酸是可想而知的。父母仅靠几亩薄田,供应子女上学,生活吃糠咽菜,饿到走路都摇晃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你爷爷奶奶仍然咬着牙,不放弃、不间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后,父亲深情的说:“今天,我们、我们家能这样不愁吃、不愁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都是你爷爷奶奶一生的含辛茹苦、无私奉献、高瞻远瞩的结果啊!”
二是“勤”字。父亲说:“即使一个人没有一点生活的能力,但只要勤劳,就不会被饿死。”这就是父辈也是张家对勤劳的赞美和诠释。生活中,爷爷奶奶是最勤劳的人。据父亲说,小河沟獾则窝原来并不是现在这样适宜人居住,是爷爷奶奶用一背大镢刨掉了獾则窝的半块崖头,垫平了出入的院子,种植了大片树木,又在这些崖头上,打了几眼居住的窑洞,獾则窝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山清水秀、自然纯朴、风景如画的模样。父亲继续说:“小时候,晚上放学回来,从没见过父母是在天明的时候收工回来歇息。总是天黑的看不见了,父母才从墩上地里赶着牛,抗着犁辘锄耙,从山涧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回到家后,母亲放下农具就开始做饭;父亲呢,先把牛拴好,赶紧给牛切草,在人吃饭之前,先得让牛吃上草,让牛吃饱草料,毕竟地里干活全凭牛呢。晚饭过了,安排孩子们都睡啦,父母才睡觉,往往此时已经快到半夜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劳作。母亲常常患一种头疼病,其实现在想起来,这种头疼病就是长期超劳、休息不到造成的疾苦啊。”小时候,记得爷爷的腰是弯的,两只勤劳的手,手指都是拐的。可见爷爷奶奶勤劳的一生,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三是“善”字。张家虽没感天动地的善举,只有日常生活里的琐碎。爷爷一生修桥补路。据说,村里往墩上种地的路,就是爷爷在乱石山上逐年修出来的。这条路是村里人耕田种地的必由之路,村里的人每天都要走上几遍,他给了人们一种安全和方便。因此,在爷爷过世后,村里的人评价说:“獾则窝的二老汉,一生修桥补路,积善积德”。“文革”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站队,父亲站的是“红旗飘飘”队。每当队里有行动,父亲就托病请假,回家修房子。“文革”期间,榆社发生了许许多多“打、砸、抢”行为,父亲一次都没参与。现在,在谈到“文革”过往的一些事事情情,父亲仍然很自豪。今年打枣,剩下一枝时,二妹说“不要打了”。我我问“为啥?”二妹说“爷爷奶奶在世时,每年收秋,地里总要给小动物们留点吃的,人要生存,小动物们也要生存”。善有善报。大爷一生从军,身经百战,曾参加过山西著名的老爷山战役、全国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战斗几百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一生征战,但一次都没负过伤,没有挨过一颗子弹,而职务上由普通士兵上升到军级干部,真是神奇神秘。我就想,这大概就是“善有善报”的因果吧!
四是“孝”字。父亲说:“孝”有三种情形,一是孝心,就是用真心去孝;第二种是孝顺,孝要做到既孝又顺。所谓顺,就是顺着父母,听父母的话。如果只孝不顺,孝就不完整。第三种是孝行。孝既注重于言行,也注重于践行,而且践行要重于言行。可以只做不说,不能只说不做。大爷一生做到“忠孝两全”。年轻时,带兵打仗,报效国家;父母年老时,按时寄钱,保证父母生活。上行下效,在孝顺父母方面,全家人都能够做到,有力出力,力所能及。父母在奶奶去世后,主动将爷爷接到家中伺候;四伯年轻时主动承担了爷爷奶奶自留地耕作和拾柴挑水的事情。人到中年,我对孝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坐着谈,不如起来行”成为我行孝的座右铭。
五是“俭”字。把“成由勤俭败有奢”作为勤俭持家的古训,形成了“俭,才能持家,奢,只有败家”的共识。全家人在生活上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大爷是军级干部,但我们见到的大爷一辈子都是穿着旧军装的模样和形象。父母一生是最节俭的人。母亲铺的一块床单,是用旧布条缝在一起做成的,像“万国旗”,铺着直到终老。我们家至今保持了“吃面喝汤“的习惯。喝汤,其实还是不想抛米撒面,浪费粮食。尽管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日积月累,却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
六是“技”字。张家人信奉工作尽职尽责,发挥“一技之长”。从军。大爷由士兵升至军级干部;离休后自愿当学校政治辅导员,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播者,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从文。在文学方面,堂兄张卫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著有小说集《爱与恨的交织》、中短篇小说《双兔傍地走》《城门》《铁盾零二》、长篇报告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夏叶电影文学奖。从企从政从教。有的当企业经理、有的任企业会计、还有的在政府部门任职、我的母亲等一生从教多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社会培养了适应社会的不少合格人才。我大半辈子在铁路工作,算不上是有专业技能的人,也特别喜爱文学,常参加县作协采风,撰写的几篇散文也登上了县办的《文峰》杂志,光荣成为县作协的一名会员。
七是“正”字。对于“正”字,爷爷奶奶及父母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是:做人要正,把心放正。做人要正,就是坚持走正道,不搞歪门邪道;把心放正,就是为人处事,实实在在,不尔虞我诈。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到目前为止,在张家若大的一个家族中,还没有一个家族成员因徇私枉法受到组织处分和受到法律制裁的。张家人虽不富有,但始终了保持了诚实、守信、善良、纯洁做人的本分。
八是“和”字。家在和,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和美美。合家欢乐。要说这么大家族生活中没有一点磕磕碰碰,也是不现实,但发生矛盾时,都能够做到吃亏为本,让字当先,不争财产、不争利益,一些小的矛盾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消解。这样的方式始终保持了张家人家庭和睦,安居乐业,尊老爱幼,福爱相长。
作者黎明:榆社作家协会会员、作协理事会理事。
十月主题活动
月
主题活动
一、 主题(出题人:来生做棵树)
1. 秋渐深,请珍重
2. 谁能让我忘记
二、 时间
2018年10月7日到11月6日晚八点
三、发稿格式(必读)
例:
秋天(标题)
文/署名(省市)
(此处空一行)
正文……
四、注意事项(必读)
1.投稿要求: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平台每月会对主题作品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灵魂交汇所
榆社文学
编辑:水银月亮 枫 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