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冠军,今天总算让我看清

Sir说好的。
国庆档,一部部来。
今天必须轮到它了——
我和我的家乡前瞻Sir已经写过。五个导演,五个单元,百亿阵容,《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这套组合牌还能奏效吗?票房说明了问题——上映第三天,票房逆袭登上第一。
同期全平台口碑第一。一路欢笑泪水,没想到阔别春节档这么久,我们这才等来了2020年第一部合家欢。从《祖国》到《家乡》,主旋律终于开始面对这一现实——必须通过自身的质量赢得观众的赞赏了。《家乡》,又一次达成了任务。国庆档脱颖而出的为什么会是它?在Sir看来《家乡》正好占了三点——天时。国庆的同时也是中秋,团圆的氛围到位了。地利。一说到家乡,那处处都是主场。人和。它抓住了“最大公约数”。《家乡》很难单纯从电影的角度去看。看懂它,更像是看懂了这片广阔的幅员里,一串心灵的密码。Sir为你一一解读。01交响什么是家乡?它可以是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是人生的前站,一个我们围绕其画出人生轨迹的圆心。具体到每个人的记忆里,可能会有不同的样子——几个亲友,一段乡音。几栋建筑,一处老宅。一种味道,一段记忆。一处遗憾,些许不甘。实在难以归纳为一个故事。而《家乡》的巧妙也在这,用《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天南地北的五个故事,完成了一幅家乡的拼图。Sir已经看到了网友N多种对这5个故事喜爱程度的排序。《家乡》在国庆档中的一个优势,就在于丰富。你说众口难调?那来个自助餐怎么样。五个导演,五种风味,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中意的那个。《北京好人》,宁式疯狂喜剧。一出场就让人忍俊不禁。两个锃亮的后脑勺。
为了治病,要冒用医保卡,表舅和外甥,得互换身份。可他们,即使剃光了,长得是一。点。不。像。身高、肤色、口音,哪哪都不对。在信息化办公的如今,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办?自然是使尽浑身解数。依然是宁浩擅长的,草根的百态与顽强生长。《天上掉下个UFO》,“唐探”式混搭。这黑超,这步伐。向我们走来的是唐仁秦风舅甥俩?不。他们是导演和小跟班,探的也不是案,而是一桩UFO神秘事件。混搭了悬疑、土味科幻,还有……玩梗。露天电影放的,是刚才出场的宁浩导演的片子。一群人逼问当晚为什么没去看电影,他们说不是电影不好看,是电影的演员不好看。这一下顺带牵连了即将出场的徐峥和沈腾。
说来就来——《最后一课》,猛然被徐峥戳中泪点。有多猛呢?有人工降雨那么猛。范伟饰演的大学教授,在瑞士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后,突然想回到当年支教的乡村。而长大的学生们。齐心协力,帮助老师回到记忆中的1992年。老校舍,复原。桌椅板凳,做旧。学生,请小演员,书本,也是全部照搬当年。甚至为了还原《最后一课》的情景,所有人忙前忙后,连打雷下雨都模拟得活灵活现。鸡飞狗跳中,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家乡》从不同的角度进攻,寻找着你内心破防的那个点:对家乡亲友思念,对于童年的回味,对于老师的感恩,对时光飞逝的感伤……不够?那它再使出一招——02变奏不可否认。整部《家乡》有一个基调——谁不说咱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
但你以为它是一个概念走到底的地方宣传片?当心。在主旋律下,可藏着几根不顺滑的倒刺。如果说《家乡》是一场命题作文。你拿到这个题目,会从什么立意去写?“我爱我的家乡”“长大了要为家乡做贡献”“我的家乡好风光”“家乡,是一生的牵挂”……都是热门选项吧。你做学生的时候这么写,一定不偏题。但你成年了。经历过和家乡的一次次分别、留恋、撕扯。感受,还会是满分作文里写的那么简单吗?在Sir看来,《家乡》最感人的,倒还不是热情洋溢的赞颂。而是对家乡与个人之间。复杂的体味。一场戏就能明白。表舅问张北京最近过得如何。注意张北京的表情。嘴上笑着回话,但眼神开始躲避,沉下脸来。——“挺好的”。——“我装的”。身在北京的他,成了老家亲戚眼中的牛人,有关系,有本事。是的。在乡亲面前,谁都想拿出风风光光的面子给人看。但实际上呢?在家乡外的日子,只有自己知道。《家乡》里,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不是只有一个维度。比如。我们都说要热爱家乡。但爱没有条件吗?《天上掉下个UFO》中,阿福村因为出现UFO异象,成为网红村,带动了当地经济。什么外星人之乡啦,外星人特色菜啦,凡是能蹭的概念都蹭上。眼熟吗?像不像你踩过坑的,开发过度的伪文化(民俗)旅游景点。外星人当然没来过阿福村。但查出真相后,应该怎么选择呢?黄渤饰演的发明家觉得,应该想把真相公之于众。但这样一来,外星人特色旅游也就化作泡影了。村长觉得,什么是良心?让乡亲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良心。最后的解决办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评判。Sir就提醒,说爱很简单,可是一到实际处,又会遇到很多两难。《家乡》表达的是——我爱家乡,但我更爱家乡的真实。唯真实。这爱才长久,可靠。再看。一说到家乡,想起的总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但家乡是没得选的吗?《最后一课》,范伟的记忆飘回他最牵挂的地方——望溪村。可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他的家乡。他只是来到这里当了十年的乡村教师。一心只想着他乡这群山里的孩子,想着他们的未来。渐渐地,他乡变故乡。他化作春泥,膏沃了这片乡土。原来。人除了故乡,还可以有第二故乡。故乡不是一个固定的坐标。而是人与土地血脉相连的地方。这些。都是《家乡》对我们熟知的感情,再一次的发问和延伸。是家乡的主题曲变奏。03余音《家乡》是国庆档中最长的一部电影。153分钟。也会是余音最长的一部电影。看完了《家乡》,但Sir觉得家乡的话题远没有结束。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家乡逐渐变得缥缈而淡漠。同时,又是一个在心底不断发出呼唤的乌托邦。在逃离和回归之间。时代的浪潮将我们推来推去,不知所往。远一点,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进城问题,地方青壮年流失,乡村衰败问题。近一点,小镇做题家,996,年轻人买房难,结婚难,立足难……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你与家乡的关系紧张吗?在《家乡》里,我们看到截然相反的两种展示。《回乡之路》。西北黄土高原上,黄沙漫天,环境恶劣。
家乡的环境,侵蚀着人的生存空间。求发展?只能逃离。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做作,失态,抠门。这背后,是一个想要改变家乡的人的无奈和窘迫。
《神笔马亮》。
是另一番状况。沈腾为了扶贫工作,背着媳妇马丽,以去俄罗斯留学为名,投身到农村家乡,还让扶贫的整个村子陪他撒谎。非常有想象力。把东北农村,变成欧洲风光。在村委会搭建圣彼得堡的宿舍。让村民戴金发,村长画欧式双眼皮。最后,一旦有穿帮风险,立马时间暂停假装信号不好。
太多人向往远方的殿堂,他却觉得近处的家乡,处处是艺术生命力。《回乡之路》和《神笔马亮》是恶劣与美满的两个极端。我们的家乡,分布在中间。有时不舍,有时嫌弃。是一个欲说还休的矛盾集合体。谁不希望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家乡的小路,是笑脸相迎的,家乡的炊烟,是抚慰乡愁的,连家乡的牛粪都是青草的香味。但对于那些带着一身失意疲惫,投归故乡的人呢?我们总说“近乡情更怯”。怕家乡变得不再认识,怕自己没脸面对家乡。但其实,家乡远比我们想得更宽厚博大。你不会不记得吧,费翔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迎接着每一个还乡的游子。看《家乡》。打开的是我们的心结。
当年轻人被压得喘不过气。
在成吨的压力面前找不到希望的时候。
家乡,是永远的守望。
回家看看吧。
那里不是总有偏见,不是永远一成不变,不是只代表着衰老和消逝。
如果说《祖国》回顾的是过去。
那么《家乡》说的更多的,是理想与未来,是年轻人在上一代背井离乡的大潮后,内心里新的方向。
在Sir看来,比起国庆档,更应该说《家乡》属于“中秋档”。
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们头顶的月亮,李白看过的,苏轼看过的,都是同一个。
当我们举头望月时,漂泊的你,和故乡的亲人,共享的是同一刻。
一轮明月连接古今。
一片乡情牵动两地。
今年,除了赏月。
《家乡》成了我们与家人的另一个观赏项目。
说到底。
它为什么能俘获我们“最大公约数”?
不是因为拍出了完美的家乡。
恰恰相反。
它在说家乡也像月亮一样,也曾残缺,也曾被云遮蔽。
但总能等到一天,我们会重遇月亮的圆满与光明。
我们。
不都共同期盼着那一天。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