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富海:新野板面歌并序

新野板面歌并序
文/马富海
一三国时代,刘备集团曾经在新野居住七年时间,这七年,是刘备集团由失败到胜利、由流窜到站稳脚跟、由依附他人到独立自主、由弱小到强大,由单纯的军事征伐到经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发展的转折点。在新野,刘备集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家户喻晓的三顾茅庐,火烧新野,初出茅庐,这些是上了史书,小说,电视剧的,还有许多流传在民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故事。
在新野,至今还有后主刘禅出生的太子阁、关羽手植的汉桑城、刘备君臣议事的议事台、以及火烧新野的古战场沙堰……
板着手指头一一算下来,发现这些事迹里,主角一直在刘、关、诸葛之间转换,作为刘备集团里面的重要一员的张飞,只是一个站在旁边的无关紧要的配角。
这怎么可能呢?张飞这样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猛将,还是一位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统帅,整个早期的蜀汉政权,如果用一个四条腿的八仙桌来比喻的话,刘关张诸葛,就是这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条腿就不稳定啊!
在历史上,在小说里,在民间,在人们的记忆里,张飞一直都是一个独立存在又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他不是任何人的影子,且任何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也无法遮掩住张三爷的人格光芒。
在新野七年,张飞怎么能不留下一些以他为主角的故事呢?
不,一定不会这样!在新野,张三爷一定有故事流传下来,一定有。
二到过新野的人,会发现新野有一种独特的面食,叫新野板面。其实,用地域命名的这个面食,是不能容纳其历史内涵的,他的名字应该是新野张飞板面。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一带流窜了四十多年的张飞,一直都是吃面食撑爆肚皮、蓄养千钧神力的。像他这样的猛汉,大块肉夹着,大碗酒倒着、大个的馒头咬着,自然是豪气无比,但喝几碗小米粥,或者喝几碗鼻涕一样的软面条,确实是大煞风景,于心,也窝憋得如吃了苍蝇。
新野七年,是刘备集团生活稳定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休养生息、总结提升、聚集能量的时间里。他们请来了诸葛亮;刘备生了自己接班人刘禅;关羽留下了汉桑城;诸葛亮初出茅庐筹划了火烧博望和火烧新野两次胜仗;张飞呢,留下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板面。
三但一首板面歌写不尽新野板面的妙处,看客只有亲身来到河南南阳之新野小县里转一转,亲口吃一回,才能尽心体味到新野板面的奇妙。
当然,如今之世界小之又小,一个狗不理包子跑到美国也能吃到嘴里;某一个山野小镇的公路旁边的小食店的门口,也许也会挂一个新野正宗板面的牌子,吃一口也许真的和别处的面条滋味不同。但是,我要告诉你,那里的板面绝非正宗,至多学到一点毛皮。但这也不能怨那个食店的厨师手艺不精,悟性不足。因为,即便你亲身来到新野小县。嘿嘿,你走进十家板面店,能吃到一碗正宗的板面,你先生已经是幸运之人了。新野板面店不下千家,能称得上正宗真传,被新野人认可的可能没几家。
曾有兄弟五人,开满了六家板面店——他们的老父亲也开了一家。一家人都是门里出师,艺自家传,然而,你能猜出哪一家手艺最好么?明确的告诉你,你一定猜错了,最好的板面店是老四板面店。为什么呢?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人们都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真的六家板面统统地吃一碗,相信你的舌头也能给出同一个答案。
板面手艺好学,学会不难,学好却不易,学精靠的是运气天赋,可遇而不可求。就像上面的一家,老父亲做了一辈子,却比不上四儿子一二年的手艺,奈何?
且观我的板面歌吧!也许你能从歌里看出神韵一两点。
新野板面英雄饭,
四根面条一海碗,
筋韧骨犟耐咀嚼,
抗饥抗劳抗时间。
尽去面条柔与软,
吃下一顿饱一天。
若问板面怎做出,
自有板面歌相传:
精面和出白玉团,
揉成银棒排满盘,
白纱蒙盖睡一晌,
油润盐浸筋骨健。
虎爪揭下排在案,
木槌缓推暂压扁。
小袋淀粉细细踏,
条面相压不粘连。
双手提起用力扯,
四根弹簧扯太难。
忽然用力甩向天,
重重摔向大木案。
噼噼啪啪似炮仗,
案不经炸四腿颤。
三十壮汉千钧力,
双臂起伏如挥鞭,
强筋硬肌摔连连,
猛摔猛打劲始展,
抓住良机摔更猛,
一鼓作气气不喘,
面有弹力向上弹,
臂有余劲无间断,
越摔越狠越急促,
千摔万摔面不断,
忽然一口真气丧,
面条已成三尺三。
锅里肉汤正翻滚,
面条跳入上下卷。
冷水浇沸连三次,
大瓢盛出装进碗。
两钱厚,一指宽,
不甘屈服犟如蟮,
扭动身躯欲出碗。
一阵冰包劈头灌,
红油牛肉盖上面。
羊油大料红辣子,
专业配料滋味鲜。
色重味浓名臊子,
浇出面汤人流涎。
两手捧来一海碗,
竹筷挑起抖颤颤,
从此好汉有酒有肴亦有饭。
咿呀嗨,
谁个没有一股英雄豪气藏心间?
此生怎能不吃一回新野大板面?
【注: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马富海,新野一教师,爱好旅游,钓鱼,看书,作文,吟诗,独坐,睡懒觉。床上日月长,梦里天地广。视睡好觉是重要的事,别的无所谓。
本期责编:刘明月
往期精彩回顾:
马富海:小兔
马富海:荡舟郁金香园
马富海:襄阳 —回到武侯祠(三)
马富海:苜蓿和野鸡
马富海:花海游
马富海:海外回来躲疫,请收起你的金外衣
马富海:清泉有声 —感受《二泉映月》的魅力
马富海:大牛范仲淹
马富海:武圣关公的价值提升
马富海:河边散步
马富海:为什么不上纸刊?—与刘建超老师对唱
马富海:混沌中的不混沌 ——读王俊义老师的散文《寨与树》
马富海:深沉的智慧 —读祖克慰老师的《孤狼》
马富海:讨新冠病毒檄
马富海:玉壶冰心林徽因
马富海:人生赢家贾雨村
马富海:身宅心在飞
马富海:眺望武汉
马富海:【散文风】新野大瀑布
马富海:【散文风】冬天的小园
马富海:【散文风】2019次航班
马富海:颤抖吧,老鼠 —讨鼠檄文
马富海:祭亮叔文
马富海:曾国藩与左宗棠合演双簧
马富海:【小说林】屁精传(7—8)
马富海:【小说林】屁精传(5—6)
马富海:【小说林】屁精传(3—4)
马富海:【小说林】屁精传
马富海:【小说林】道歉
马富海:【散文风】东乡*西乡
马富海:【散文风】白河桥下
马富海:【散文风】摘枸杞
马富海:【散文风】昭君,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息
马富海:【散文风】沙堰街的老茶馆
马富海:【散文风】梧桐树又叫悬铃木
马富海:【散文风】与神为邻
马富海:【散文风】有智慧的草
马富海:【散文风】武侯祠,那个雨夜
马富海:【散文风】童年的溧河快乐多
马富海:【散文风】悠然亭记
马富海:【散文风】东菜园
马富海:【教师节专刊】小哥老师
马富海:【“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090】红薯啊红薯
马富海:【散文风】一方土地一方神
马富海:【散文风】窗台上的野瓜
马富海【散文风】银杏颂
马富海:【“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059】钮寨村标后记
马富海:【“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055】怀念我的小舅
马富海:【“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052】军民渠治理记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