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5季【湿地淮语】语文的仪式感

语文的仪式感凤台四中/魏萍
记得多年前,一位在沙特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沙特的女人,平时都穿一袭黑袍,一旦到达飞机场就会立刻脱掉黑袍,露出光鲜亮丽的衣饰。”这位朋友具体还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楚,对他说的内容也没做考究,但被那一袭黑袍深深吸引,也许还缘于张爱玲说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丹桂飘香,金秋十月,是一个令我激动和神往的年月,起因自然是对语文湿地第五届年会的向往。心情本不平静,再加之女儿的怂恿,非要我在参加年会时帮她要一份钱梦龙老师的签名,心情更是多了一份和女儿一起的小欢喜。年会的日期渐渐迫近,心儿更是急切,脸上每天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总是幻想着自己踏上飞机场的土地时,会和那位家长朋友说的沙特女人在飞机场脱下那袭黑袍一样,我也会脱下生活的黑袍,露出光鲜亮丽的心情,奔向青春语文的殿堂,大喊一声:“语文湿地,我来啦!”
有人说如果想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要么心在路上,读书。要么身在路上,旅行。”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这句鸡汤实为良药也。参加外出培训,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更是一种美的修行。读书可以丰润心灵,学习可以开阔视野,二者兼得,就是语文人的诗和远方。参加本次年会,学到的不仅是名家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对语文的热爱,对生活的笃定。如果说塞林格对文学的最大的贡献是给人们带来一个词“守望”,那么王君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最大贡献是给我们带来四个字“一路修行”。语文教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旅程。跟君一路修行吧,向语文的桃花源漫溯。
本次年会虽然时间短暂,但内容厚重,请的名家都是语文界泰斗级专家。语文界的南钱北魏,钱梦龙老先生,89岁高龄,受徒弟王君老师的邀请,给大家做半小时的讲座。结果钱老讲了一个小时,没有发言稿,只有一个小纸片罗列发言的提纲。钱老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如下:
懵懵懂懂的童年浑浑噩噩的少年潇潇洒洒的青年起起落落的壮年磕磕碰碰的中年顺顺当当的老年甜甜美美的暮年
整场讲座下来,钱老讲诉流畅,思路清晰,精神矍铄。整场讲座钱老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谆谆告诫与会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讲座的结尾,钱老幽默的向与会老师提出期望:“全国有两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个叫钱梦龙,一个叫魏书生,都是初中毕业。学术界称“南钱北魏”,可见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心向往蓝天,谁都可以比我飞得高!”耄耋之年的钱老对教育仍然不忘初心,牢记教育的使命,着实让人感动。
钱老的讲座是娓娓道来,谆谆告诫。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讲座是幽默风趣,“语不逗人死不休。”孙教授的讲座以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而不是节目中沙画画的“坐在车上”,情感是颂秋,结果《诗词大会》上又解说成了悲秋等几个古典诗词常识性错误导入,展开古诗词讲座。诗词事例信手拈来,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孙教授又给大家一番真知灼见的解说,“床”是“井栏”的意思。“井”字在古人的世界里是个意蕴丰富的字,井是家乡的象征,饮水思源嘛。孙老的解说让听者茅塞顿开,在《邻家诗话》中,郦波老师也专门对“床”字进行了追根溯源的解说。说法和孙老的一致。专家共同的特质都是告诉大家,做学问要有研究精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孙教授以其独创的真、善、美三维错位及形象之三维结构之理论为基础自成体系,所以他在古典诗词赏析讲到整体性的时候强调,要关注诗句的真、善、美,不应该支离破碎的解读。听孙老的讲座,是耳朵的享受,是精神的洗礼。仿佛又回到大学的课堂,激起青春的涟漪。
如果说钱老和孙老的讲座,是温文尔雅的,那么陈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就是大气磅礴。让人见识到,语文的另一番景致。陈琴老师的吟诵是古文化的一种救治,“平平仄仄”见激情。诗是一群人的狂欢,词是一个人的孤单。陈琴老师的吟诵道尽诗词世界的悲与欢。这种吟诵,还有多少人会呢?故而,陈老师的讲座在会场带动了每一个人的激情,震撼人心。吟诵是我们古文化的经典,我们语文人也应该来一场“经典咏流传”,把吟诵发扬光大。当陈老师的讲座接近尾声,台下不断发出“接着讲”的喊声。陈老师吟诵的魅力感染了每一个人,使我们觉得真是一场享受。。
本次活动的讲座,是他,是她,是他们对语文的情怀,是对教育献上的最厚重的仪式感。
讲座是知识的厚积,课堂是知识的薄发。
赵谦翔老师的课,惊艳了我。诗词课是我从不敢上的公开课,也正因为此,对于古诗词的课堂,我更多了一份期待和虔诚。赵老师的课是我第一次听,但对赵老师早有耳闻。全国模范教师,绿色语文理念的践行者。他执教的《饮酒(其五)》思路是:一理趣(深邃)。大隐之道,心远地自偏。二情趣(盎然)。大隐之乐,物我两忘。三意趣(无穷)。得意忘言。赵老师的课堂干净利索,不枝不蔓。绿色语文,大道至简。第一个环节抓住“喧”字解读,第二个环节抓住“飞鸟相与还”这句诗解读,第三个环节抓住“忘言”两字解读。喜“忘言”的解读,出自《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可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审美至境,物我两忘,”这是赵老师对诗词的解读,也是我们听课人对赵老师课堂的诠释“审美至境,物我两忘”。
特级教师王君,湿地人的“君姐”,一位把语文修炼到悲天悯人的女人。课前的开场白,王君老师说“在上课之前我一直在纠结上《江雪》呢?还是《木兰诗》?上《木兰诗》呢还是《江雪》呢?……但前天晚上收到几位姐妹的来信,都是来不了语文湿地的姐妹们,她们有很多很多的苦恼,感觉压力山大,感觉自己掉在深渊里爬不起来,讲君姐特别想听听你再上上《木兰诗》……”王君老师的这段上《木兰诗》的缘由的解说,就已经让听课人感动不已。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理念的核心,我理解的是君姐说的“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君姐执教《木兰诗》通过四个环节推动课堂,一、矛盾式背景介绍;二、矛盾式对比诵读;三、矛盾式扩写赏析;四、矛盾式总结提炼。运用整合式矛盾教学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课堂大气开合,激情澎湃。“木兰不仅是国家的壮士,木兰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女人。她是——从“——”中,我似乎看到———。”学生看到的也许是字里行间的木兰,听课者看到的是?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听课者,会看到一千个木兰吧。见木兰者,见自我,见会场者见外面的天地,见课堂者见众生。这就是青春语文的魅力,这就是湿地的凝聚力。
姚丹华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用的是溯源导读法,把《愚公移山》放回《列子·汤问》一章中,与“夸父逐日”的故事一起探究。让与会老师对溯源导读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借君姐的这句“青春之语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表达我对姚老师课堂的敬意。
本次活动的课堂展示是绿色的纯粹,青春的激昂,溯源的执着。他们是对语文课堂最美的仪式感。
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努力的模样。
年会活动最后的节目是“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故事演讲,六位教师,有刚评上特级教师的中年教师,有刚入职的年轻小美女。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故事,她们都是来自民间的草根教师,但她们的努力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她们励志的故事也鼓舞着所有听者。
本次演讲活动是草根的,淳朴的,感人的。他们是对语文教学最励志的仪式感。
“语文湿地,是民间的,草根的,非正式的。”但她却有十余万的关注者,他们栖居在这里,对教育有着热烈的钟爱,对生活有着美的追求。他们一起死磕硬抗,浪漫的把语文演绎成写给生活的情书。语文湿地,给草根教师搭建了一个明星般耀眼的舞台,让她们把自己教学的追求和硕果在闪光灯下绽放。因而,语文湿地栖居者的故事又像精神导师一样,鼓励着你、我、我们一起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的精致一点,明媚一点。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语文湿地年会活动是全国语文人献给语文的一场隆重的仪式感。
作者简介:魏萍,安徽淮南凤台四中语文教师。因为进入湿地,结识一群有梦、追梦的语文人,从此有了前进的方向。她将在湿地这块语文的沃土上和姐妹们并肩携手一起追梦!
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团队:魏萍胡明坤朱莉李永梅程蓉施敏朱亚男陈浩邓颖史志刚平治立王万丽黄秀梅姚玉席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编辑/制作:魏萍/陈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