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7季【湿地淮语】 人间有味是清欢——群文阅读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人间有味是清欢——群文阅读课
文/高玲
[教学设计背景]
我校于2019年10月21日申报了市级课题《王君青春语文“群文教学课型”实践与研究》,基于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最基础的操作方法是同类信息整合”,本人尝试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近迁移至其所作散文集《人间有味》,这是教材内外文本的整合尝试,期许以课文教材为跳板,从课文迈向语文,引领学生进入更辽阔的阅读世界。同时这个群文教学尝试也与我校凤台四中语文教研探索的“拓展课”也是一种亲密的贴合。
[教学目标]
1.由单篇课文《昆明的雨》勾连带动同学们对《人间有味》整本书的阅读。
2.在共读共议共发现的阅读感知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本真,从而学会生活,感恩美好生活的馈赠。
[教学重难点]
通过前后左右勾连认识群文阅读,打通课内外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任务驱动法、分析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自带八上课本及《人间有味》。(课前通读《人间有味》,辑一辑二中的文章,并运用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教学方法]
一、导入
他是一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都敢尝试的美食家,是一个往来菜市街巷间常与锅铲为伍的烹饪家,是一个命运坎坷仍随遇而安的达人,一个世间最可爱的老头,他是谁呢?他就是汪曾祺,今天我们跟随着这个可爱的老头闻香下马,去赴一场盛大的散文盛宴吧。
二、浏览·感知·勾连
课前半个月,老师就让同学们读了《人间有味》中的辑一辑二,也让同学们认真看了《昆明的雨》,并做了相关的批注。下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吗?
1.看了《昆明的雨》,让我想到了《人间有味》中的 ,因为 。
2.我喜欢 ,因为从中我读出 。
(引导学生游走在群文中去感知文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去延伸、去思考,更渴望在文本的联结中发生裂变,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三、连接·整合·探究
(一)人间烟火抚人心——美食中的烟火味
有人说,生命的章节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汪曾祺曾说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的烟火”,汪老的散文从来就没有宏大高深的主题。在他笔下,我们总能闻到缭绕着的烟火气息,比如:
(多媒体展示)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曾祺《做饭》
1.寻找烟火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需多放蒜,否则会使人晕倒。
——《昆明的雨》
这句话不仅直接描述了牛肝菌的色、形、味,而形如牛肝更加形象,让人垂涎三尺。“使人晕倒”略用夸张,更加突出了牛肝菌的美味,读起来语言平实,却饶有趣味,读后让人满嘴噙香。
汪老的《人间有味》还有好多这样的句子,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很多人爱汪老都是被他作品中那些充满烟火味的气息吸引住的,他是作家里最会吃的,也是厨师里最会写的。一段平常制作美食的生活,被他拿在手上,揉一揉,捏一捏,三下五除二,就能让读者唇齿留香。
2.小试牛刀,用简短且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写出你最拿手的或是你最喜欢的一道菜。(可以从材料、制作、吃法、菜名、味道来介绍)

学生展示成果,师生互动点评。
(二)书香溢人满心怀——美食中的书香味
汪老除了品食之余,会对饮食间“或做小考证”,即对相关美食的来历、名称、掌故等历史文化知识自觉考证,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李生滨认为汪曾祺的散文“俗不伤雅,既不掉书袋,也有文化气息”,比如: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追根究底,就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1. 你找我也找
那么聪明的你能从《昆明的雨》和《人间有味》中找出一些大家交流吗?师生交流畅谈。
2. 你写我也写
小练笔:考证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任选其一,写一段美食介绍词。

教师小结:汪曾祺谈吃不同于周作人的冷峻,张爱玲的矫情洋气,也不同于梁实秋的一脸吃客像,娓娓道来,信手拈来,别有风味地流露出淡淡的文化气味。
(三)世间万物皆有情——美食中的人情味
汪老的文字有“味’,有“料”,还饱含”情”。
1.这里的“情”是最美人情。如:
(多媒体展示)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昆明的雨》)
这里的“情”还有 。
2.这里的“情”,还是一种抹不去,淡不了的思乡之情。如:
(多媒体展示)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家乡的雪”。(《咸菜茨菇汤》)
这里的“情”还有 。
3.这里的“情”,还是在时代洪流中磨砺出来的豁达之情。比如:
(多媒体展示)
“那两年日本飞机三天两头来轰炸,一有警报,联大同学大都“跑警报”,从新校舍北门出去,到野地里待着,各干各的事,晒太阳、整理笔记、谈恋爱……直到“解除警报”拉响,才拍拍身上的草末,悠悠闲闲地往回走。“跑警报”有时时间相当长,得一两小时。郑智绵绝对不跑警报。他干什么呢?他留下来煮冰糖莲子。”(《炸弹和冰糖莲子》)
这里的“情”还有 。
4.这里的“情”,还是对童年生活的再现怀念之情,充满了童真童趣。比如:
(多媒体展示)
“家乡童谣曰,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饭,拌萝菠”(《拌萝菠丝》)
这里的“情”还有 。
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倾听,适时点拨。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撷取有效贴合的信息,正如王君老师所言“没有孤独的文本,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总是在呼唤,在应答”,在此希望各种语文因素被调遣腾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素养,同时设计的小试牛刀片段写作、小练笔,也让学生跟着操练了一把。)
四、拓展·感悟·收获
谁曾想到对生活如此热爱的可爱老头,他曾经写过“我愿意是个疯子,可以不感觉自己的痛苦”这样的文字,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走近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出生,在乱世中长大,小时候跟随家人四处躲避日本人空袭,带着炒米点心到防空洞过夜。求学的时候,抗战爆发,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后五六年,汪曾祺为生计奔波,在昆明、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工作,断断续续的失业。解放后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改造,被批斗,戴高帽,关牛棚……
教师总结引导: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汪老经历了复杂的人世,有时却简单的像个孩子,不管在什么境遇下,永远都不消沉。汪曾祺曾说过:“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是的,同学们,闲暇时,不妨读一读汪老的文章,对生活心存热爱,少俗虑,多豁达,无论何时,记住: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五、作业
课外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人间小暖》、《人生有趣》。
END作者简介:高玲,凤台四中语文教师。世界很大,幸福很小,惟愿迎着朝阳,踏着晚霞,看到你们一张张温暖的笑脸!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供稿:高玲
编辑/制作:高玲/陈浩
时间:5月6日晚8:00——9:00
查文章的链接:https://yuwenshidi.com
看直播的链接:https://www.yuwenshidi.com
下资源的链接:https://www.chongya.com/@yuwenshidi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