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作家协会抗疫作品选登
请欣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年玲散文《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作者|张年玲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人民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在这场与病毒抢夺生命的大搏斗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呆在家里,防止感染,护好自己的生命就是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就是为赢得抗疫最后的胜利做出贡献。虽然每天呆在家里,但是我的心无时无刻不被疫情所牵动着。
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看疫情实时更新:全国确诊例、死亡例。看着的增长的数字,我揪心地疼……
2月19日一大早,看着朋友圈里的一段视频,我泪眼模糊: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于2月18日上午牺牲在抗疫前线。他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也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19日上午,妻子穿着防护服在路边与丈夫匆匆永别,哭声撕心裂肺,让现场所有人肝肠寸断。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丈夫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直到他去世,她都没有见到丈夫的最后一面,只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站在医院的大门口,等拉着丈夫的车出来的时候,呼喊着丈夫的名字,追着车跑,直到再也追不上那辆车,和一起为丈夫送行的医院医生在马路上痛哭……
当我们呆在家里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冲在第一线,他们每一分钟都在以自己的生命和瘟疫进行着殊死的抗争——不幸感染病毒的去世者,以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的生命;更多安然健在的战斗者,用自己的生命挽回更多人的生命。
同一天,网上的一张照片也使我禁不住泪目:一名护士蹲在路边吃饭,她的丈夫也蹲在地上,怀里搂着孩子,远远看着她。
是发生在十堰郧西的一幕。吃饭的叫江世娥,是郧西店子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从正月初二上班到2月19日,已经25天未回家了。当天,江世娥护送一名急诊病人到县医院后,路过楼下,得到消息的老公带着儿子来看她。因为一直在医院一线,她不能离家人太近,更不能抱抱才9个月大的孩子,只能远远地和老公孩子打招呼。婆婆喊她回去吃饭,时间紧,还要返回医院复命,婆婆就把饺子给她送了下来,她就蹲在路边吃起来,丈夫和儿子在离她两米远的地方看着她。
照片上的江世娥背对着我们,我想她是不敢回头,这碗饭一定是和着泪水咽下的吧?她两米之外的丈夫和孩子,又该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令人泪目的特殊团聚场景被群众拍下……
《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了江世娥的事迹,后引起全国媒体纷纷转载和跟进报道。我每天在手机上关注着关于她的报道:2月21日晚,十堰市急救中心书记、主任刘家敏了解到江世娥的愿望是要一台救护车,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急救病人。随后,刘家敏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江世娥的愿望。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发出去不一会儿,一位亚飞太平洋有限公司的员工就留言道:“个人匿名捐赠,作为来自深圳的一位通用航空人,向江世娥和一线战疫逆行者致敬!”并于22日转账20万元给汽车贸易公司。为了在3天内实现捐赠人和江世娥的愿望,刘家敏在朋友圈寻找车源。湖北本地汽车改装厂因未复工均没有现货,通过热心友人全国联系,22日下午,刘家敏在在山东省潍坊市找到一台改装好的救护车。这是一家医院定制尚未交付使用的福田图雅诺国六排放标准救护车,愿以20万元爱心特价售出。2月23日,开始跨多省平板拖车转运救护车,因雾大路滑,25日上午7:50才到达汉十高速十堰东,十堰市公安交管局一大队负责人闻讯后,积极安排救援拖板车。在众多爱心接力下,这台救护车成功到达上海路25号十堰市急救中心,总行程1100余公里。
是的,在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中,牺牲和奉献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全国人民都行动了起来。
1月31日上午,日照东港区一位老人来到东港公安分局西湖镇派出所,他头戴橙色环卫工作帽,身穿灰色袄,一只口罩把脸挡得严严实实。一直在户籍室忙碌的户籍员王小丽以为是来办业务的,站起来问了一句。老人从布袋里掏出一摞钱放到她跟前,说看留言,转身就走了。打开纸包,几行字跃入王小丽眼帘:“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经过清点,共有1.2万元。通过监控记录,这位从老人从进门到离开,一共17秒的时间。当西湖派出所找到这位老人时,他始终不承认,只是让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1月31日,杭州市红十字会发布了一则“捐赠物资接受及支出名单明细”。明细中一个熟悉的名字令人眼眶发热,他就是曾经震惊全国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家庭中那位唯一的幸存者——林生斌,他于1月28日向杭州市红十字会捐赠5000个口罩,每个单价18元,总金额9万元。这位曾经遭遇劫难的不幸者,以自己博大的爱心,改写了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2月13日凌晨5点,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武汉二环外快递仓库的一个高低床上醒来,测了下体温准备出门。他下意识看了看手机日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22天没回家了。大年三十傍晚,快递公司放假了。他关好仓库返回家中与亲人吃团圆饭。晚上10点,打算哄女儿休息时,突然刷到一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去还是不去?他经过思想斗争,决定去帮助这位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护士。当他接到护士时,小护士愣了,说:“我没想到有人会接这个单。”她感动得哭了,坐在车上,她一直默默流泪。
汪勇从这位护士的口中得知,金银潭医护人员都是连夜奋战,能睡到床的人最多有10%,严重的疫情让各种交通都几乎瘫痪了,其他人只能在医院强撑着疲倦的身躯在靠椅上勉强打个盹儿。本来只是送快递的汪勇,一下感到自己新的责任。第二天,他接送了接近三十个医护人员往返金银潭医院,要知道他这样做,是冒着被感染风险啊!而且一天下来,累得双腿哆嗦个不停。后来他在网上招募了一个团队,有20多个人跟他一起接送医护人员,中间跑坏了三台车。然后他又联系上了摩拜单车,医院、酒店所有的点位都投放单车,车辆人员一天到位,解决了2公里左右的出行需求;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他紧接着又对接滴滴……他又募集到了2.2万元,为倒夜班的医护提供泡面和水。后来有一个护士说,好想吃大米饭。汪勇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让她们吃上白米饭,于是赶紧去联系对接餐馆老板。他经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午餐问题。他的本行是送快递,可医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整个武汉市都断货,怎么办?后来在淘宝线上找到一个商家有货,但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因为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不了快递。汪勇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2000双。
截至目前,汪勇和他的伙伴们一共对接了1000名医护人员,接下来还要为3000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在这期间,他没有回家,想念妻子和女儿,就只能对着手机视频看一看,说几句话。他有一段话朴实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在病危时写下歪歪扭扭的七字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让人泪奔;袁剑雄同志作为一名基层辅警,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用忘我的行动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期间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惋惜;最早的报警者之一李文亮、倒在防控疫情一线的村支书黄汉明、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警察陈俊帆、每天坚持写“武汉日记”的良心作家方方……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同样在一线为抗击疫情英勇战斗,他们值得我们永远记住——记住他们疲惫的面容、记住他们逆行的背影、记住他们不朽的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平凡岗位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其实,哪有什么英雄,不过都是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和他们背后一整个家庭,他们挺身而出,不是无牵无挂,也不是无惧无畏,只是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勇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担当!
是的,无论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国家栋梁,还是民间百姓;无论是岁月静好,还是人生坎坷,其生命都可以成为一轮照耀世界的太阳;只要有爱心、有担当,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的方式成为民族的脊梁!
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今天,欣赏了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中国创作的一首“战疫防疫”的国际公益歌曲《黎明的编钟声》,歌曲中加入了尚·马龙的中文独白,让我特别感动:“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钟声一同醒来了,樱花在温暖的春风中飞扬。”春天,已经在路上了,这一天还会远吗?
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文学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本平台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榆社文学编辑部
主要成员:
水银月亮 一声轻叹 枫 甜随冷 轻风
本期编辑:一声轻叹
审核编辑:水银月亮
投稿邮箱:1144567944@qq.com
武汉加油!2月主题征文活动
征稿时间
2020年2月1日—3月1日
题目
题目一
共抗疫情,共渡难关
题目二
祝你
注意事项
1、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主题作品,平台每月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
█投稿邮箱:
1144569744@qq.com
凝聚力量,共渡难关
温馨提示
1
少出门,不集会,出门要戴口罩
2
勤洗手,按正确方法洗手
3
加强个人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
4
合理作息,保持良好心态
待到春暖花开,我们再聚。END
你我相遇在榆社文学A BEAUTIFUL YUSHEWENXUE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争鸣的会所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