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札记(一)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梅湾路
春风拂面
带着诚意去写作
老早就想着要大家好好读读《世说新语》了,这次用了整整一个寒假,也到了该交作业的时候了。是认真读的,还是临时抱佛脚的?作文一望便知。做人要真诚,写作也需要真诚。我在你们从你们的作文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态度。一种是抱着求知好奇的心态,你的文中自然有“我”对《世说新语》中人物的一份情感,或喜或厌,或一声叹息或相见恨晚……从那么多有趣的故事中,逐渐地探寻到人物灵魂,你会发现一种与以现代人眼光来看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后来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标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是一“抄”大吉,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了这样的与经典对话,与有趣的灵魂对话的一次机会。这样的文章看似高大上,实则是没有“我”的解读,那是专家们的专业解读。
写读书笔记,一定要与文本结合来进行分析,说理分析才有依据。另外还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深度解读,给你一些启发。但是绝不能依赖这些专家解读,要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还需回到文本,回到那段历史,毕竟文史哲不分家,这是学习语文的三只眼。另外有了素材有了故事的积累还不够,还需要从这些故事中去发现矛盾冲突,个人与外界的冲突,个人与自我的冲突,从冲突中才能将这个人物写活。
在这样略有寒意的深夜里,品读着你们笔下的这些至情至性的名士们,一点儿也不觉寂寞,仿佛与你们一起“谈玄清议”,把酒言欢……
——张老师
2020年3月6日00:15
竹林七贤
浩然一曲《广陵散》
李达中学1922班 周语婕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这句话是世说新语里对嵇康风韵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潇洒端正爽朗清高。实际上,这句话不仅形容他的仪态,更像是他为人的写照。
据《世说新语.简傲》其三曰: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为人聪明,是司马昭的心腹,司马昭想要篡位夺权,对于继康阮籍这样的人才,肯定想真征辟己用,所以司马昭派钟会去试探阮籍二人。钟会见阮籍的时候,阮籍装佯耍酒疯,以避让;而嵇康对于钟会却是不仅不避让,而且不给其面子。“移时不交一言”,连招呼都没有打,这种傲气的蔑视激怒了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与“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针锋相对,内藏杀机。嵇康没有委婉地躲避不怀好意的钟会,而是刚硬地摆出自己的态度,绝不与司马昭一伙篡位。这次不如意的拜访,也给日后终会的借故谗杀埋下了伏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嵇康率真的性格在这里演变为了刚烈和大胆,以他的智慧他绝对知道蔑视钟会的下场,但他选择了顺应本意,把自己坚定的立场展现出来。
《世说新语.栖逸》其三说: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山涛选择了靠近司马氏,从此官运亨通;而他的好友嵇康仍没有向司马屈服,选择了拒绝。在此处嵇康表面上与山涛“绝”但实际上二人私底下交往甚好,至死都如此。《与山巨源绝交书》表面上是与山涛绝交,实际上表达了对司马氏的深恶痛绝,要和司马氏绝交。嵇康厌恶功名,我相信即使他往后与山涛来往时,也不愿谈起政事了。他与竹林七贤,其他六人不同,面对功名的烦扰,他刚烈的拒绝了,即使知道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嵇康终要被处死了。他死之前气定神闲,从容自若。只是向人索要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广陵散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精神,似乎在描述嵇康短暂却又传奇的一生。那一刻是悲壮的,在刑场外的人声嘈杂,他都听不到,只是认真地演奏完这曲,仿佛在与天地对话。死亡对他来说并不痛苦,甚至只是一场洗礼。他只不过要换一个世界喝酒吟诵罢了。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个道理他用自己的坚守做到了。千年之后,但我们在听后人重编的广陵散,仍会为其铿锵有力的音韵所震撼。嵇康把魏晋名士们的风流随性诠释到了更高的境界,他一生都在勇敢的和功名世俗作斗争,只渴望活出自我。孑然一身浩荡气,他从不屈于名利,用一曲广陵散将自己生命的自由绽放到了极致。
任性的阮籍
李达中学1922班 鲁宇泰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仕途,崇尚老庄,在竹林中“谈玄论道”,纵酒行乐,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他们就是——“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中,有这么一个人,他不被礼法束缚而又孝顺,还厌恶庸俗,他就是——阮籍。
要说起阮籍,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好学不倦,八岁就能做文章,长大后甚至连司马昭都非常看重他的聪明才智,想拉拢阮籍,可阮籍绝非世俗之人,并不想做官,后来他结识了嵇康,与他一道隐居竹林。后来,慢慢的又有几个同样抵制世俗的人加入了他们,就形成了“竹林七贤”。
既然阮籍如此抵制世俗,那么他必然也是个不服礼法束缚之人,请看《世说新语?任诞》对此的记载: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的嫂子曾经回娘家,阮籍特地去见嫂子并和她道别。有人因为阮籍这样做不合乎礼仪而指责他。这时,阮籍却说道:“礼法岂是为我们这类人而设置的吗?”
照样,阮籍自己认为凡是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做,一切随他的意愿行事。古代那一套套的礼法规矩之类的,休想束缚他。
阮籍的母亲去世了,按当时的礼法就得“服丧三年,不得沾荤”,否则就是违反风俗教化,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可是呢,阮籍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会中竟敢当着皇帝的面喝酒吃肉,还神色自若!
对此行为,《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到裴令公对阮籍的看法:
“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
裴令公认为,阮籍是一个世俗之外的人,无需遵守礼法。哈哈!这一解说可真有意思。
当然,阮籍在服丧期间不遵守礼法,并不是说他不孝,反之,阮籍其实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他只是认为在不违逆大道的前提之下,希望能够身心自由的遨游在人间,简单来说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也就是阮籍的处事原则。
说到阮籍的孝,《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阮籍即将安葬母亲时“因吐血,废顿良久”。这是一种怎样的伤心?我想,用“肝肠寸断”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吧!
阮籍还会“青白眼”呢!(“青白眼”其实指的是“黑白眼”)《晋书?阮籍传》这样写道: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立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其实阮籍使用他的清白眼来表示对一个人的尊重与憎恶。阮籍厌恶庸俗之辈,嵆喜是朝廷命官,以做官为荣,所以对之加以白眼;而嵆康淡泊名利,又为“竹林七贤”之一,且加以青眼。
阮籍那特定的思想文化与其形态特征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李白曾写诗赞扬阮籍: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此刻咱们方可一想:李白和阮籍不是有几分相像吗?不仅李白的生活态度效仿阮籍,而且他那蔑视权贵志气宏放,性格豪爽大方不就是颇具“阮籍式”的狂放之气吗?
不仅李白,曹雪芹也是阮籍的“粉丝”。看过《红楼梦》而又了解阮籍的人不难发现,《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巨著也有阮籍的影子:
贾宝玉讽刺仕途经济之士不就是阮籍蔑视礼法,以其对礼法士君子的批评吗?贾宝玉对女孩子的同情爱怜不就是阮籍对邻家卖酒的妇女的态度吗?宝二爷厌恶做庸俗的应酬,不就是阮籍的青白眼吗?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阮籍,一个反抗旧礼教、不为世俗之人,浑身散发着一股豪气的真情本性。
我想,这就是彻底的任性吧!
才貌双全,祸从天降
李达中学1927班 杨欣雨
想必大家对“看杀卫玠”这个词一定有所耳闻。《世说新语》容止篇中,就有“看杀卫玠”这个成语的出处。原文是这样的: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称“看杀卫玠”。
照此篇文章来说,卫玠其实是被“粉丝们”看着看着,心里又激动又担心,然后就死了。(怎么觉得有点像心脏病?)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这古代的美男子心理素质也忒差了一点。总之先抛开这些,让我们来看看卫玠到底是个什么人?
卫玠生于286年,在他小时候,他的祖父,太保卫瓘就说了,他绝对不是一个平常人。只可惜,还没等到他长大,他的祖父就先去了。不过,他长大之后,还真成了魏晋著名的玄学士、清谈名士。
可是,俗话说得好“再优秀的人也得有点儿缺点吧。”卫玠的缺点是什么?就是他的身体嘛。卫玠从小身体就不好,一直是靠药吊着那条命,长期服用魏晋时期的一种五石散。知道五石散是什么吗?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毒品,你说天天吃这种东西,身体能越来越好才见鬼了。于是他的母亲,就让他少出门,甚至少说话。你说少出门就算了,为什么要少说话呢。原因就在于,古人认为多说话伤中气。(我想了一下,这是伪科学呀。要不然我为什么天天说个不停也没事。)但是魏晋当时就是有这么个东西,叫清谈会。所谓清谈会是什么呢?其实,等价代换一下,也就等于我们现代的辩论会。就是一堆读书人,各持不同的意见,针对某一现象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是别人觉得你的观点不对,你就得引经据典的说出你自己的理由。然后别人再驳倒你,你再说到他哑口无言,然后又有人出来挑战你……基本上要辩你个昏天黑地、几天几夜。身体不怎么好的人根本就扛不住,更何况是一些常年身患羸疾的人,再有一个方面,毕竟是持不同意见的,再说出一句来气着你了,你还不得当场去世。当然,这也是当时检测某人才华的一种方式。话又说回来,卫玠也是当极富才华的人,自然也有不少人邀请他参加各种的清谈会。就连不轻易推举人的王澄都对卫玠刮目相看。卫玠的舅舅王济都说“珠玉在前,觉我形秽。”意思大概就是“自己站在卫玠旁边,都觉得自己长得好丑。”这也太打击别人自尊心了吧,那得是长得多好看才能有这种效果。所以,又有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要知道,王澄、王玄、王济可都是当时魏晋的名人。
可是,尽管卫玠这么才貌双绝又怎么样?还不是被人“看死”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卫玠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了。你想啊,现在的明星哪有被粉丝看看就受不了的,主要还是心理素质增强了。但就卫玠看来,被人围观简直就是灾难。是不是可以把卫玠比作一株温室里的花朵呢。是不是可以将这株温室里的花朵代入我们呢。
在一片赞扬声与鲜花中长大,是家长心中的“小太阳”“小公主”。说起资历,就是一大堆奖状、奖牌、奖杯甩你脸上,自认为比谁都优秀,自以为是我辈中的佼佼者,头衔多的是,什么“小提琴家”“小钢琴家”“歌唱家”这都算平常的,张口就来。但说起自理,却是连菜刀都不会握,葱和草傻傻分不清,往油里倒点东西,还怕油会溅到自己的手上,巴不得穿个防护服才好。我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的,但我深谙,我就是从小在甜蜜罐里泡大的。
卫玠也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呀,人还真就不能在甜蜜罐里泡着,总要学点什么,防止自己哪一天就“被粉丝围观”。
才貌双绝又如何,人看脸,老天爷可不看脸。
不是祸从天降,而是禁不起打击。
小贴士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扫码关注我们
芝兰悦读
爱语文,爱生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