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郑丹专栏】水样课堂,恣肆汪洋 ——品卢望军老师群诗《水样李白》

水样课堂,恣肆汪洋
——品卢望军老师群诗《水样李白》
文/郑丹
卢望军老师别出心裁,将李白的四首与水有关的诗进行联读,整个课堂如春水初生,汪洋恣肆。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司艳平、周忠玉老师群诗教学的显性的横式展开不同,卢老师采用隐性的纵式推进,以水为线,陆续串起《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四首诗,从李白青年漫游的起点到老年生命的终点,从课堂的起点到课堂的终点,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安排,一方面紧扣李白水样的特点,奔腾不息,勇往直前。李长之先生说,杜甫的内心要求表现在诗里为人性而奋斗,李白的内心要求表现在诗里为生命和生活而奋斗。因而,余秋雨先生说,在后人心目中,杜甫总是满身沧桑的老人形象,李白总是昂扬奋发的青年形象。这源于李白强烈的生命意识就像长江黄河之水,永远在流动永远在澎湃。另一方面也遵循学生发展特点,这四首诗分散在小学和初中的教材里,难度不大,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古诗词储量还不够丰富,比较思维、整合思维等高阶思维还比较单薄。如果同时呈现,让学生求同比异,可能会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课堂喑哑滞涩,学生兴味索然。这样一首一首次第出现,一浪逐过一浪,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李白跃然而出。学生也如李白出蜀,经历“夜发清溪向三峡”的轻快,随着“山随平野尽”的惊喜,走向“月涌大江流”的辽阔。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规范内容。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讲究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水样课堂也是如此,随物赋形,形神合一。
二、千江有水千江月
卢老师学识渊博,学养深厚,致力于传统文化和现代融合研究。她对李白的解读可谓独出机杼,秉持阅读主体的矜持,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同时又尊重李白诗歌的尊严。这样的深度解读使得课堂桃花潭水深千尺。然而,这只是属于老师自己的见解,如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从自己的角度见他未见呢?既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生拉硬拽。否则,如同大浪淘沙,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李白的一生波澜壮阔,要想从中打捞元气淋漓的生命状态,学习他永不停息的生活态度,难于上青天。卢老师慧眼识珠,从水字入手,形象生动。这水,载着李白的生命之舟奔腾,时而轻快,时而辽阔,时而缠绵,时而豪迈。这诗,时间跨度大,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情感丰富,有豪迈有惆怅有惊喜,但都汪洋在水中。没有抽象的说教,只有形象的比喻。用一个相似句式:李白如水,如千里蜀江一样 ;李白如水,如楚江一样 ;李白如水,如黄鹤楼的长江一样 ;李白如水,如水一样永远 。这个相似的句式反复出现,不仅打通了诗与诗之间通道,还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
千江有水千江月,四首诗,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每首诗的特点,《峨眉山月歌》着力于五个地点的转换传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轻快;《渡荆门送别》专注于初出蜀地的壮阔景象中诗人辽阔的心灵;《送孟浩然之广陵》只取“孤帆”“远影”的意象寄托诗人的深情;《早发白帝城》致力于“轻舟”与暮年的反常里青春的心态。看似随意流淌,实则每滴水都是智慧的结晶,都映着李白的生命之光。王荣生教授谈到诗歌教学时这样说,诗歌有多种多样,阅读诗歌,可以读情感、读情绪、读意象本身、读语言本身;诗歌的阅读,应该放弃纯粹理性的、纯粹思想性的解读,回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卢老师正是遵循这样的诗性立场,不肢解,无分析,使得课堂诗意盎然。
然而不分析,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呢?卢老师善于“熏陶感染”,铺垫情感,创设情境。把学生的相关情感和经验唤醒,使之潜入诗境,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卢老师让学生先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老朋友啊,你的身影是——,我的目光是——,随你直到天涯海角。”再用“李白如水,如黄鹤楼的长江一样 ”总结。“身影”和“目光”紧扣“孤帆”和“远影”两个核心意象,以告白的方式,将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融进其中,增强代入感,告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隔膜。
水的形态是多样的,浩浩荡荡,也低回宛转,但总体上是生生不息的。四首诗,从四个角度呈现水样李白的生命状态,浪漫不羁又深情缠绵,即遭不测也意气风发。卢老师借水映月,学生拘水在手,认识一个元气淋漓的李白,设身处地感受磅礴的生命力量。
三、春江潮水连海平
这四首诗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流淌在李白的人生长河里。蜀江,楚江,黄鹤楼前的长江,长江,构成了李白的人生之河。卢老师巧妙的穿插诗句,连江入海,使课堂呈现磅礴的气势。卢老师的穿插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李白其他的诗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相互印证。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峨眉山月歌》里的“思”,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为了让学生理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深情,引入李白对孟浩然的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以诗解诗,诗意无穷。由李白的深情,引出“桃花潭水深千尺”“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耐可乘流直上天”,以诗引诗,连绵不绝,使课堂始终氤氲在诗气之中。另一类是自白,补充丰富。在体会李白离开家乡的急切时,插入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和《与韩荆州书》,都是自述本志,既了解李白的生平,又对李白的性格有深入的认识,从而丰富李白的水样形象。二是别人的诗词。主要是杜甫和李清照的。如果说引入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为了强化《峨眉山月歌》五个地点的转换中心情的轻快和急切,那么引用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是为了比较李白的乡愁之轻。前者指向求同,后者指向求异,思维训练,悄然无声。
王君老师说过,群文阅读要处理好大容量和文本精读细品的关系。那么群诗阅读也不例外。卢老师大气象里有小气质,虽然引入的诗词众多,有百川入海之势,但也能看见每一条河流的质地。如果说四首诗是干流,这插入的诗词就是支流,它们不断注入不断交汇,使得课堂汪洋恣肆,诗情澎湃。浸润其中,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传统文化等核心素养都获得了滋长,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董一菲老师说过,好的课堂应该充实而丰美,活色而深情,简净而绚烂。这正是望军老师水样课堂的风度,简净丰美深情。
作者简介
郑丹,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声明:语文湿地公众号每份资料都启用了原创版权保护,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个人简介和首发公众号“语文湿地”。禁止任何转载、抄袭及不经许可用做商业用途的行为,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