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高小艳:芦荟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25】
芦 荟
河南济源 高小艳
没养过什么奇花异草,但却养了几盆芦苇,其中两盆长势最好,也就骄傲到不行,忍不住拿出来嘚瑟。
想起早些年间,朋友送我几棵芦荟苗,这真是盛情难却。我接受了朋友的馈赠,并悉心请教了种植方法。朋友说:“芦荟不娇嫩,好活得很呢。”话虽如此说,但想着养起来,也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对于像我这样不常养花,且养花技术让人堪忧的人,这真是一件劳心伤神的差事。
那时正值初春,用春寒料峭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为了选择合适的土壤,我听从朋友的建议,驱车前往狼窝顶,刨了半口袋黑土。据说这土壤营养价值极高,特别有利于花卉生长。我付出的辛苦也就不算什么。回到家之后,我把这些所谓的沃土,一一盛放在花盆里,然后开始动手栽种。那小小的芦荟苗,配上巨大的花盆里,似乎总有些不相宜。但想着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拥有几盆,属于自己的芦荟,那感觉非常奇妙,也绝对超级劲爆。新栽下的芦荟苗,一棵棵精神抖擞地站着,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俗话说好事多磨。芦荟苗栽下不久,还未享受阳光的滋润,天却突然变得奇冷,还飘起了零星小雪。我赶紧把芦荟宝宝们,火速搬进温暖的屋里。待到天气晴和,我又一盆盆搬出去。虽没有汗如雨下,但到底体验了一把,老舍笔下那忙乱的,又愉悦的劳动场景。这之后不久,年幼的儿子在院子里玩耍,对这盆栽的小植株,实在是充满好奇。几盆小芦荟惨遭蹂躏,被儿子连根拔起撕成碎片。多亏婆婆眼尖及时制止,其余芦荟才躲过一劫。我想与其责备不谙世事的他,不如动动脑筋改变养殖策略。我把其余芦荟仔细养在,他够不着的院墙上。这些芦荟在我的精心呵护下,一棵棵艰难地存活了下来。转眼冬天来临,我又碾转把她们搬进屋内;等到第二年开春,我再次把她们搬到温暖的阳光下。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转眼四五年过去,其间又有几棵死于非命。到如今仅剩下两盆,顽强地活在人间,且长势喜人。其中一棵,叶片肥厚,叶型条状,长有尺余,宽约一寸,白色斑点覆盖。朋友说:“这种芦荟可取之美容。”我却总也舍不得。经过这么多年,我早已忘记了当初,栽下她们时的初衷。另一盆和这一盆完全两样。植株高达四五十厘米,那如刀片的小叶子,围绕着柱子探头探脑,努力向上生长。从高处往下看,她像一朵怒放的莲花,一朵墨绿色的芦荟花。
我爱极了这两盆芦荟,常常蹲在旁边观赏,情不自禁傻笑不止。虽然现在移交婆婆照料,但我对她们执着的热爱,不曾削减一分。每次蹲在她们面前,看着她们美丽的面孔,妖娆的身姿,心里像喝了蜂蜜,甜腻到要爆炸。那甜一直渗透到骨头里去,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我醉倒在那一片美好里,再也无法苏醒过来。
往期精彩回顾:【中州作家】高小艳:赏月【中州作家】高小艳:麻花辫【中州作家】高小艳:葡萄树【中州作家】高小艳:樱桃林【中州作家】高小艳:寻花【中州作家】高小艳:河地【中州作家】高小艳:鸡迷儿子【中州作家】高小艳:黄刺玫作 者 简 介
高小艳,河南济源人,小学语文教师,喜欢舞文弄墨。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