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美花(Yosra Ibrahim/???? ???????)埃及人,生于1991年5月,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政府奖学金。
我是《美文》杂志的忠实读者,每当看到有人发表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情况的散文时,我都会按捺不住,想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埃及和其它阿拉伯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写出来。但是,从何写起呢?上一期,我看到了俄罗斯作者萨沙关于莫言在俄罗斯的介绍,那我也从莫言及其作品在埃及的译介和接受情况写起吧。
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古老文化。尼罗河和黄河孕育了埃及和中国这两种古老的文化。埃及的汉学研究亦历史悠久。自1956年埃及与中国建交以来,埃及已成为阿拉伯世界、非洲和中东地区汉语教学、汉学研究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教学层次最完善、颁发学历最高的国家之一。1958年成立的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是全埃及乃至中东地区最早的汉语系。
二十世纪后,埃及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日渐成熟,成为真正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并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色和特征。自二十世纪起,中国文学传播到了阿拉伯世界,并赢得了阿拉伯特别是埃及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一方面,鲁迅、老舍等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埃及得到了传播、翻译与研究,乃至对一些埃及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埃及文学作品也在中国得到传播。阿拉伯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88年)纳吉布·马哈福兹就很赞赏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特别是孔子的《论语》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他曾说:“… …我希望埃及和中国的文化交往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在埃及所有的书店和图书馆能看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更多作品,这样肯定能深化我们的文化交流”。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2年)表示:他读过马哈福兹的长篇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及埃及小说新旗手哲迈勒·黑托尼、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部分作品,希望中国人也能感受到阿拉伯文学的魅力。
随着莫言作品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传播的日益广泛,除了读者阅读,埃及和阿拉伯研究者也开始了对他作品的研究。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的研究生和教师最早对莫言作品进行了研究。比如:艾大副教授穆赫森·法尔加尼在他翻译的《牛》的阿文译本的前言中,就对中国当代文学、寻根文学、莫言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艾大梅· 萨勒曼的硕士论文《新时期文化寻根文学小说——论莫言的<红高粱>》亦详细剖析了莫言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学价值、现实意义等;艾大萨伊德·法塔赫·百布的硕士论文《莫言<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中的乡土文学(分析研究)》对莫言小说所具有的乡土性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另有一些相关学术期刊论文,如哈尔贾· 阿尼《重新唤醒》(伊拉克马达日报,2008第1225期)一文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内容;胡塞纳·本·哈迷扎的《中国作家莫言:文学才是硬道理》(黎巴嫩新闻报,2012第1832期)一文介绍了莫言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上的主要特点;哈森·伊拉格的《莫言:中国是个剧场》(阿拉伯耶路撒冷日报,2013第7444期)一文是法国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尚德兰对莫言的深度访谈的阿拉伯语翻译,介绍了莫言《生死疲劳》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穆哈默德·卡斯穆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世界面对社会黑暗》(亚洲N,2015)一文,总结与分析了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
此外,有些研究者进一步对莫言和埃及一些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比如,萨博里·哈菲兹的《莫言与中国新文学》(通话月刊,2012第67期)系列文章,除了专门分析《红高粱》《丰乳肥臀》《师傅越来越幽默》等莫言的代表作品,介绍了莫言的时代背景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外,也对莫言和1988年阿拉伯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进行简要的比较研究;沙拉·阿布杜的《<梦境与杂种>翻译家:莫言指责阿拉伯人忽视中国文学》(第七天,2013)一文中谈到穆赫森教授认为,莫言的叙述艺术和乡土创作很像埃及作家海勒·沙拉比;艾大教授哈赛宁·法赫米的《<红高粱>是莫言第一部被正式翻译出版的阿拉伯语作品》(生活日报,2012)一文指出,莫言和害勒·沙拉比都受到了以拉美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
二
当然,莫言的影响绝不局限于阿拉伯文学界,英语世界、法语世界、西语世界以及俄语世界等等对其都有很多关注。然而,我在阅读莫言作品的过程中也发现,他的《檀香刑》,特别是这部作品所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却鲜有人深入触及。
实际上,从总体数量上看,对《檀香刑》进行综合评论的文章最多。如陈雪莱的英文专著《莫言的小说世界》 就主要探讨了莫言创作风格的演变、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以及莫言小说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等,其中也分析了《檀香刑》充斥的残酷、暴力、血腥的死亡描写。再如,在《葛浩文翻译莫言的<檀香刑>为什么获奖 》一文中,作者乔纳森·斯陶灵首先简要介绍了《檀香刑》的主题和思想内容,然后通过举例对英译本《檀香刑》中民间戏曲猫腔杂糅的个性化语言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 进而探讨葛浩文在翻译《檀香刑》的过程中为适应翻译“生态”所做出的适应与选择。再就是专门介绍《檀香刑》的部分学术期刊,而不是从《檀香刑》中提炼出某个主题,并依此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数量上看这类研究最少。如约翰·弗里曼《莫言的<四十一炮>和<檀香刑>》一文也只是主要介绍了《檀香刑》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人物特征,詹姆斯·勀德 《莫言义和团小说中苦与乐的“狂欢”》一文简析了《檀香刑》的人物形象和叙述方式。除此之外,《红高粱》的阿拉伯语译者哈赛宁博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黄培昭、张梦旭的访谈时,也介绍了莫言小说在埃及的译介接受情况;巴森塔《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长篇小说<土地>和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比较研究)》,则以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对莫言的《红高粱》和谢尔卡维的《土地》从叙事艺术、乡村叙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三
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象征主义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 莫言成功地运用多重象征, 从不同的侧面暗示《檀香刑》的吃人和嗜血的主题, 从而使主题更加形象,进而使整部小说的内涵更含蓄。谈及莫言小说《檀香刑》的象征主义手法,不妨了解一下在阿拉伯文学界对象征主义以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象征主义的看法,也来了解一下,我——一个来自阿拉伯埃及的女子——对莫言象征主义的阅读。
作为文学史上三种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阿拉伯世界关于象征主义的探讨自然也不会少。有的探索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及发展,如穆罕默德·曼杜尔《文学及其流派》系统地阐述了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阿拉伯和西方所有文学流派的产生及发展,萨也德·阿密勒《阿拉伯西方文学的象征主义》、哈森·什迪《象征主义及其思潮》都考察了象征主义方法的源流和特点。有的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实践进行研究,即对某个作家作品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如法特马扎哈拉·穆罕默德·萨伊德《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中的象征主义》、贾瓦德· 阿斯合尔伊《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等都对马哈福兹部分作品的象征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又因为马哈福兹长于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他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女性人物形象展开,所以对马哈福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也较多。如法维兹亚·阿什马维《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库必拉·鲁士纳法克勒《纳吉布·马哈福兹批判现实小说中的女性回响》等,通过对马哈福兹部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挖掘他的女性意识。
提到纳吉布·马哈福兹,其实中国读者和学者也有对其小说中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的。比如,马可聪的《埃及悲歌:让理想穿越现实——浅析纳吉布·马哈福兹<平民史诗>中的象征和暗示》就认为,在他的20世纪70年代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平民史诗》中,马哈福兹大量使用了象征、比喻和暗示,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赵建国的《理想世界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平民史诗>初探》也认为,马哈福兹在《平民史诗》中运用了象征的现代派艺术技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林丰民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秩序的重构——重新解读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等小说》同样认为,马哈福兹在《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以一个街区的创建者及其五代子孙的故事寓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等。
基于我们阿拉伯埃及对中国文学的教育和理解,我们认为,在中国陈独秀最早提及象征主义,但他并没有明确使用象征主义,只是提到了某些象征主义戏剧家。象征主义最初一直被译为表象主义,直到1919年才正式有了象征主义的译名。在我们看来,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并促进了中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小说象征叙事的理论及作品被大量翻译到中国。这两次大的“西学东渐”运动,促进了中国象征叙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在我看来,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倍受人关注的一位作家,莫言的小说想象力丰富、变化无穷,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作手法,又把中国本土的创作方法与世界接轨。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使用了象征手法,如《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蛙》《牛》都采用了寓言性的象征手法,以总体特征呈现出来,耐人寻味。莫言通过象征手法在创作中表达了对人性、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檀香刑》是莫言继《红高粱》和《丰乳肥臀》之后的又一部广受热捧和关注的作品,是莫言用五年的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具有乡土特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00年德国侵略者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节点为背景,运用象征的手法,叙述了高密东北乡猫腔戏班班主孙丙联合义和团反抗德国总督修筑胶济铁路失败后,被大清刽子手“状元”即他的亲家赵甲施檀香刑而死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高密东北乡”那个可歌可泣的清末民族反殖民抗争。
阿拉伯文学界专门从象征主义视角透视莫言《檀香刑》的文章很稀缺,而这样的文章对了解这部作品在国外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和接受情况也很重要,但由于篇幅所限,这次就写到这里。我会继续就此写《我读莫言》,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写作。
扫码关注我们
美文·汉风
我读莫言
相关推荐
- 柳袁照:外表徐志摩,内心是武松 ——我读王开东《最好的老师不教书》
- 柳袁照: 为了灵魂的丰盈而阅读 ——我读朱永新《致教师》
-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20篇(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简短)
-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意见怎么写
- 省略号的作用有哪些 用法有哪几种(省略号一般表示四种意思)
- 体裁有哪些种类(文章的体裁分为哪几类)
- 张韶涵个人资料简介(张韶涵最后怎么处理家里事情 学历)
- 张馨予个人资料及简介电视剧
- 张信哲个人资料简介(54岁“情歌王子”张信哲)
- 张予曦个人资料及简介(张予曦演过的电视剧古装 学历)
- 赵又廷个人资料及简历(赵又廷恋过5个顶级女神,为何情定高圆圆?)
-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
- 药店实习报告(药店实习自我小结)
- 生日蛋糕做法(生日蛋糕做法步骤)
- 白露吃什么(白露吃什么传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