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语文湿地”关注我们体验式作文指导课初探
——说真话,抒真情
文/刘琳
一、背景与设想
有人戏谑:“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我想,学生怕写作文,细究起来恐怕是老师怕教作文吧!正如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所说:有些老师作文课就是读读满分作文、教教评分标准,最多也就是直接出个题目让学生写,然后再开个“两会”(表彰大会和批斗大会),学生真正需要的其实什么也没教。巴川中学特级教师李永红老师也说:审视当下课堂作文教学,直接掐掉指导过程的并不鲜见,作文指导“过程缺失”仍是教学顽疾。
毋庸置疑,作文教学确实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比如内容繁杂,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文采、意蕴等等,让人觉得无从下手;比如让人觉得吃力不讨好,即使上了一节两节指导课,也收效甚微,跟不上没多大区别;比如教师缺乏自信,觉得瞎折腾不如不折腾……这些困惑不解决,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师们忽视作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笔者认为,要攻克作文教学这一难题并不是“难于上青天”。正如顾之川先生所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与现实,但我们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乏‘躁动’的激情,这就够了,我们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改变自己的教育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一定要有“在路上”的意识。
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问题,当今有很多语文教学大咖如余映潮、黄厚江、王君、俆杰、李永红、肖培东等老师的经验都可以学习和借鉴。这其中,李永红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经验让我深受启发,他说:还原“指导过程”,让学生的写作行为真正发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经历真实的写作过程,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
得此启发,正在教七年级的我茅塞顿开。结合(人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的写作指导安排,我设计了一堂“一箭双雕”的体验式作文指导课:以体验“读书三到”为载体,以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为目的。为此,我在课堂上采用设置悬念及层层铺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不提“作文”这两个字,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体验,去揣摩,去感受,力争印象深刻,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体验中理解读书的方法——“眼到、手到、心到”,着重体验活动中的失败、进步、成功带来的喜怒哀乐等。
2、结合体验,进行“说、写”的训练,特别是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
在学习体验中理解读书的方法——“眼到、手到、心到”,着重体验活动中的失败、进步、成功带来的喜怒哀乐等。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进行“说、写”的训练,特别是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三、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大家只准备练习本、笔,还有——你自己!
生皆惊讶。
师:请大家准备工具:眼睛,默看一遍下面这首小诗。看完就举手。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生默读后隐去小诗。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下你记住的内容,包括文字和标点。时间1分钟。
学生默写后指名展示结果。
生:山庄杂诗
师:记的题目,对了三个字。
生:我记住的是云、树。
师:好像只有云,没有树哦,1个字。
生:山中杂诗,吴均
师:不错,有6个字。
生:我一个字也没记住
师:啊?一个字没记住,太不给我面子了吧。(学生笑)那这会儿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说说看。
生:我都后悔死了,为什么当那首诗出现时我不认真记一下呢?
师:有反思就会有进步。其他同学有什么感受,一起说说吧。
生:看着本子上只写了一个题目,我只觉得灰心丧气,难道我真不是读书的料?
生:我都要崩溃了,因为我居然一个字都没有记住,当听老师说要默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生:我为我这样的表现感到可悲,因为我只记住了作者吴均。
生:那也还好,至少还记住了点儿。
生:老师,我很疑惑。
师:疑惑?你的感受与众不同,为什么?
生:我们可不是神童,平时背一首诗要花好长时间呢,老师以为我们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吗?要不,干吗就让我们读一遍呢?
师:过目不忘不是不可能哦!回头想想,你们有很多东西都是过一遍目就记住了的不是吗?比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笑。
师:好,有没有记住比六个字多点儿的?
(一人举手)
师:说说看
生:我记住的是:山中杂诗,吴均,还有“云从窗里出”
师:不错,记住了11个字。看来大家还真的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就勤奋点,请准备工具——手,我们再来抄抄这首诗。请随手翻到练习本的中间某一页抄。抄完后举手。
生抄写小诗。
师:好,请回到上一页,把你记住的内容写下来。时间:1分半钟。
生默写。
指名展示结果。
生: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烟。
师:呵呵,10个字
生:除了题目和作者,我写下的还有“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师:16个字,外加两个标点。
生笑。
生:有谁写出了整首诗?
(一人举手)
生读,师在一旁看。读完学生齐鼓掌。
师:难得,真难得,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动手写,效果真是大不同。除了“窥”和“檐”书写错误,其余全对。说说感想吧。
生:当我背诵下整首诗时,我自己都觉得惊讶,因为以前我背诗歌不是特别容易。今天,我是唯一背完整的人,真是有点儿小激动。
师:比之前多写了5个字以上的举手。
全班都举手了。指名说感受。
生:我只觉得悲喜交加。
师:请解释。
生:我写出了最后两句诗,还有前面的“来烟”二字。比起苏圣杰(背完的那个同学),我觉得我该难过,也该悲伤,但比起第一次,我多写了12个字,所以也觉得有了进步,值得高兴。
师总结过渡:悲喜交加是吧?同学们有很大的进步,但终究还是不完整,那让我们再做一件事:请准备工具——心,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或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明白的可以与同学讨论。
生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生:这是吴均的一首描绘山中景色的诗,山大且高,远远的看到山边飘来云雾,透过竹林看到夕阳落山。鸟儿欢快地飞向那屋檐,云儿也在那人家的窗户里穿进穿出。
师:大家明白了这首诗的大意,那请大家第三次默写。
时间:2分钟。
生默写。
师:说说你默写出的内容,顺带着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师,我真是太激动了,我竟然记完了。
师:恭喜你!
生:太不可思议了,我也全部记下了。
师:不可思议,这个词用得好,有惊有喜有自豪!
生:我也全记住了,我自己都觉得惊讶。
师:完整地写出了诗歌内容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生1:看过,写过,理解过,也就记住了。
师:要多反复是吧。
生2:关键是我们越来越用心了。
师:没错,是因为我们“心”到了。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更好的记忆。同学们,读书要有基本的“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这“三到”最科学的顺序应该是“心到,眼到,手到”。我们不奢望过目不忘,但我们一定要崇尚勤奋,趁青春年少,让我们多背诵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它可以帮我们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师:好了,今天的背诵就到这里,说说你的整体感受吧。
生:欣喜若狂。
生:轻松、愉快。
生:受益匪浅。
生:难忘。
生:有趣。
师:我们看看王几何的学生对一堂课的感受吧。(出示链接)
生齐读:
1、几十年后。我依然可以对天发誓: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2、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3、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课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
师:这堂课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备课,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堂课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环节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点是写出活动中你的真实感受。(用时:10分钟。)
生写作后展示交流。
生:一开始,老师让我们默读屏幕上的一首小诗,读完就举手。须臾,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老师便将屏幕切换到了另一个画面,说:“请把你记下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啊!”同学们面面相觑,叫苦不迭,包括我在内。估计都没留心记吧。可任务得完成啊。我绞尽脑汁,拼命回忆,也只是写了诗的名字“山中杂诗”和作者“吴均”,再想想,又在作者名字前面加了个破折号。唉,作为学习委员,真是惭愧啊!
老师随机采访了几个同学,真是“全军覆灭”:有的只写出了作者,有的只写出了诗名,有的只写出了零星的“云”啊“鸟”的几个字,有的甚至一个字都没写。面对如此惨状,老师居然不生气,怪哉!
师:写的第一环节,挺真实的啊!“须臾”这词才学的,就能用上了,不错。
生:第一环节,我只记住了作者吴均,真是万分难过。到第二环节时,一听老师让我们把诗抄一遍,我知道,我“一雪前耻”的机会到了。我一边抄写,一边加强记忆,等抄写完毕,我便觉得这诗已在我脑中生根了。当老师让我们再次默写时,我信心满满地挥笔狂书。可到了最后一句时,我的大脑好像短路了,我只好在记忆深处细细搜索,还好,写出了“云、窗、出”三个字,其他两个字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多么渴望老师能马上把那首小诗再显出来,让我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两个字让我“一雪前耻”的希望成为泡影的!终于,1分半钟过去了,随着一声“停笔”,老师点开了下一页幻灯片,我迫不及待地瞪眼寻找,哦,是“云从窗里出”啊!我一拍脑门:“傻瓜,你怎么就想不到呢?”
师:为了这俩字,你也真够拼的!
生:第三环节,老师让我们理解诗歌。我急不可耐地盯着大屏幕自言自语地开始念叨:“有一个叫吴均的诗人来到一座大山里,发现山边云雾蒸腾,透过竹林看那落日余晖,鸟儿归巢,飞向檐下,云从人家窗里飘进飘出,……”等我念叨完,老师叫班长米洋起来解释,我和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听着,我惊喜地发现,我的理解居然和米洋说的差不多,真是高兴!“那就再把这首诗默写一遍吧!”老师仍然和蔼地说着。一听这要求,我马上开动。“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哈哈,我居然全写出来了,比起前两次,我的进步真是太大了。原来,背诗可以这样轻松啊!
师:真为你高兴,这收获不小。
生:和着上课铃的美妙乐音,我们的语文老师面带微笑款款走进教室。春风满面地跟我们问候,笑容可掬地打开课件,上面出现了一首小诗。然后,她又笑眯眯地发出了第一项指令:请同学们默看一遍这首小诗。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师今天的笑有点不寻常。准确地说,这笑有点儿……有点儿令我发悚!对,发悚,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们读诗,绝不会那么简单吧!噫,该不会是要让我们背下来吧!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似乎很认真的样儿,我也不敢再走神,赶紧浏览了一遍,看还有时间,赶紧又看了一遍,并努力想要背下来,可同学们已纷纷举起了手,见此情景,老师一点屏幕,我眼前的小诗无影无踪了。“同学们,请默写这首小诗。”老师仍是笑容可掬地发布着她的又一指令。哈哈,真相大白了吧,原形毕露了吧,幸好我有先见之明。我心中一阵狂喜。可当我拿起笔来准备写时,只觉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甘心,绞尽脑汁,我想,我想,我想想想……冥思苦想了半天,我拼出了这样的“诗句”:窗里出云来,山中窥落日。老师“搁笔”的指令发出半天了,我才不甘心地搁下笔来,唉,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怎么只写出这么个“四不像”的东西来呢?失败啊,太失败了。
师:你太会未雨绸缪了,可在我面前,小巫见大巫了吧!(学生大笑)
生:当我们抄写完古诗后,老师说:把这首诗再默写一遍吧!于是,我拿起了笔,在记忆中搜寻,记下了以下的内容:“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云从窗里出。”我继续努力回想,又想出了一个字:竹。可“竹”后面是什么呀?竹,竹林好像不是。竹子?那更不对吧,“竹”后面不可能是“子”吧,唉,究竟是什么呀?当我想得头昏脑胀的时候,老师发话了:“搁笔!请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一个个同学踊跃发言,我听到他们有的只有一句没写,有的只有作者没写,有的甚至把整首诗都写下来了,只不过错了一两个字而已,我难过极了:我怎么会这么笨,别人可以记得这么好,我为什么就不行呢?真想把自己的脑袋一掌劈开,看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
师:别太自责了,其实你比比你第一次,进步可不小呢,不是吗?
生:老师让我们看一首古诗,然后再把看到的内容默写下来,可是,我拿笔的时候感觉好重,我根本动不了笔,我绞尽脑汁地想了又想,还是回忆不起来那首诗,感觉那首诗在我脑海中已经被迷雾包围了,隐隐约约,看到许多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可我的本子上,空无一字,真是丢人啊!举手不举手?不举手?举手?我想了又想,还是靠着左手的帮忙,把右手举了起来。我的手太沉重了……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的片段写的真事,抒的真情,让我很感动。相信大家还有好多话没能说出来,请大家以“一堂 的语文课”为题,把这堂课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出属于你的个性与精彩。
四.教学反思:
以前只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诸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要求,但就是找不到通向这个理想的道路。这次体验式作文指导的尝试,真的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突出的体会:
(一)在体验中学生有“米”下锅。
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无比惊喜,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厚江老师所说的“制造事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写作的教育智慧。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特别是他们最后写的片段,好、中、差的学生都有不凡的表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在经历、在感受、在思考,这让他们在写作时觉得有“米”下锅——只需要真实地记录下课堂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不用像以前写作,为一个空泛的题目挖空心思去瞎编乱造,无中生有。
(二)在体验中学生改变意识。
学生怕作文,其实还缘于他们对自己的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太渺小,经历太平淡,所以不屑于写;可高大上的题材自己又搭不上边,这就让他们无法可想了。这样的体验式作文课的指导,首先就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了这样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出他们主动去写作的欲望,学生会变“怕”为“爱”,他们会觉得写日记、周记不再是难事。在这样的意识指引下,他们会逐步达到“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目的。同时,以此为例,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体验生活”,什么叫“真情实感”。
(三)在体验中老师发现不足。
这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我惊喜,但在评改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时,我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内容太过“真”而啰嗦,有的前后衔接不自然,有的虎头蛇尾,有的口语化严重。这让我找到了下次或以后作文指导的内容。其实,作文教学就是一个“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工作,既然不能一蹴而就,那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相信通过三年的努力,定能让学生的作文能力甚至语文综合素养更上层楼。
(四)关于体验式作文指导课的几点建议:
1.找准激趣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主动参与体验,激发兴趣是关键。这堂课,我采用的是巧设悬念、层层铺垫的方法。上课时,我一反以前在课前就出示任务、目标的习惯,只告知他们要准备的东西:练习本、笔和自己,这就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被激发,对这堂课充满期待。后面三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失败、进步、成功给自己带来的丰富内心感受,同时让他们悟出“眼到、手到、心到”让学习效果渐入佳境的道理,习得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体会到一堂课能够带给自己诸多收获,从而形成在课堂上用心参与的意识。这些铺垫,就让后面的写作指导水到渠成。
2.活动安排要有序。
对于七年级学生,有序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现成的写作提纲,方便他们接下来的写作。另外,有序的安排可以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本就是初中作文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
3.可一举两得或多得。
语文是一个很浩瀚的海洋,里面丰富的教学内容可整合,可穿插,可相得益彰。为了课堂高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体验式作文指导课的形式达到一举两得或多得的效果。就像这堂课,既教学生科学的背诵方法,又指导了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理念,让语文教学变得有趣而高效。
4.老师要注意语言质量。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体验式作文指导课上,你幽默,学生的语言就有情趣;你优雅,学生的表达就灵动生辉。老师要利用课堂有限的点拨机会,给学生语言上的示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当然,恰到好处的点拨语言更能让学生拨云见日,在老师的点拨下思考、领悟、提升。
5.当堂完成作文。
体验式作文指导,最好用连堂课。一堂用来体验、指导,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进行说、写的训练和展示。一堂完成作文,在他热情依旧,印象深刻之时趁热打铁,当堂完成写作,效果会更好,如果放在课后去完成,有些学生难免生出厌烦之感,导致本次指导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以前对于作文教学,我也是如很多老师一般裹足不前,但这次“体验式作文指导”的尝试,仿佛一下子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魔幻般的美丽世界,它不再神秘,也不再遥远,它就在脚下,只要你迈步,就能轻易到达。
作者简介
刘琳,重庆市潼南区大佛中学教师。自称默默无闻一株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工作在农村十六年。于09年考调进县城,在这“城市”的土壤里,努力让自己不至于成了荒草,这便是这株草全部的生命意义。
编辑:陈明皎
制作:吕英顺
图片:叶章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第1015季【湿地作文】想让初一的孩子不怕写作文,那就上体验式作文课
相关推荐
-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还开吗(七里海要门票吗)
- 为什么感觉很孤独想让人陪着(超过六条你就抑郁了)
- 南沙湿地公园怎么样
- 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门票(隐藏的秘密和惊人的事实)(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门票多少钱)
- 崇明东沙湿地与西沙湿地哪个好玩些(崇明东沙湿地与西沙湿地哪个好玩一点)
- 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收门票吗现在 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收门票吗多少钱
- 苏家坨湿地公园什么时候开发的 苏家坨湿地公园什么时候开发完成
- 新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和老十景各有哪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景包括有哪些?
- 浐灞湿地公园(春游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 这么伟大的演出如果看不了直播,那就太遗憾了…
- 《清风谣》第二十四章:那就他吧
- 云南游记 之十九 火山遗迹 黑水河 北海湿地
- 【陆琪曰】如果有人伤害你,那就踏流水不顾而去吧。 因为那只是一个过客,并非你的归宿。
- 【湿地活动】关于举办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温岭活动的通知
- 【定琴专栏】湿地乐土里,语文与“我们”同行